APP下载

我们的道路究竟有多长

2015-05-30孔会侠

牡丹 2015年8期
关键词:气息道路习惯

孔会侠

汪淏是成名很早的作家了。他二十二岁就在商丘肉联厂写出了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王蒙小说语言论》,他写小说的时候,跟李洱一起,被认为是河南后起之秀中的翘楚。那时,汪淏已经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过人的深情和才华。后来,他显示更多的,是他独特的性格。许多年来,汪淏放任自己的性子,长久地生活在自己的性情和志趣中,于是,他也就长久地生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世界没有纷至沓来的杂事来缠绊,没有琐碎嘈杂的家务来扰烦,没有人情世故的得失来磨乱,他有大把大把寂静的时间可以读读书,听听音乐,或者就眯着眼睛让想象随意翻飞,让情绪自由起伏,让记忆点点滴滴坠落眼前。是不是挺让人羡慕?尤其是被日常事务搞得疲惫、厌倦的读书人,在夜晚沉静下来聆听自己灵魂残喘的时候。真的是羡慕这样简单的一个人的蛰居,让自我在阔大的清净中漫涌起某种无边无际的情绪,任灵魂的烟雨丝丝缕缕地缭绕心房。就这样耽溺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耽溺在那种连空气颗粒撞击的声音都响在耳畔的寂寞里。也真的是羡慕汪淏不管不顾的率性和自我,冲动得像浓烈的没有加封的酒,喜怒丝毫不掩,爱憎果敢分明,这种快意哪里是任谁都敢于泼洒和交付的呢?

就这样任由自己的性情活着,数十年如一日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怎样呢?不管许多人盘算的,不顾许多人挂念的,就拥有了意愿里的自由和纯粹吧?或许是。但那云卷云舒的自在背面,会不会细细辨认出另一种同样不堪承受的沉重和像栅栏一样的困处?汪淏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让自己以最接近艺术家的姿态追求着艺术,也许是适合他的主动选择,也或许是错失了拐点后的就此延续。

这是他的道路了。世上哪里有同一條道路呢?有的只是踏上同样道路的千千万万个人群,或者是独自孑行在寂寥小径上的清影。汪淏独行在自己的道路上,没有鲜花和喧闹,文学是汪淏对这个世界的唯一所求、唯一所恋了。曾经,文学是他的理想,他为之倾付激情,现在,文学是他不离不弃的寄托和伴侣了,是他守着的隔离了世界、靠着打盹晒太阳的墙壁。

这条汪淏选择的道路,他一个人走着的道路,究竟能有多长呢?

汪淏的这部随笔写于好几年前了。细细读起来,觉得再早几年或者晚几年都是一样,他都是这样写。

在这部随笔里,他写了这样一段经历:作家马牧居住在浮戏山写一个长篇,一个简单念头——徒步走回商城突然而至。于是,他就“雄赳赳气昂昂”地一路走了回去。这样概括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这个随笔的内容和意义只能一句句在阅读中心领神会,任何提炼出的主题说明都与它无关。它是一个人在大自然中心旷神怡的每一个有意味的瞬间,它是一个人在旅途中的每一个有趣细节。他与花花草草亲近遭逢,因长久凝视而融会了它们的生动气息;他与亲人般的山民朝夕相处,清晰地体会到了被关怀的朴素情感;他在不断回想起的故人往事沉陷,在被淹没而忘乎所以的刹那得到温暖与欣慰。后来,他主意已定,就固执地在一个雨天出发,一路上,心里鼓荡着英雄般豪气,却也撒着很好笑的孩子气。他看见一群孩子赤条条地在河里洗澡,遇上黑脸三轮车夫揽活、放羊老汉搭讪、女人诱惑等,都想“很壮实地戗老家伙一下”。那个从虞城出来的男孩子,原来一直是他不变的内核。那时他自尊自傲,要在小伙伴中非同寻常,那时他鲁莽逞强,从桥上一头跃入水中,不料却吃了个狗啃泥;那时他跟着叔叔们在城里熬了一夜排队卖萝卜,发誓要拥有一个城市的房间……

自顾自的时候多于顾他,坚持自我而不换位理解,在日常人事的行走中保持战士的状态,生生将自己逼至边缘处的小结构中。汪淏那么自顾自地生活,自顾自地思考。他的思考和言行的出发点是“我”——“我”的感受,“我”的认识。而这部随笔,更是每个文字都是那个“我”的一切。是的,他依然是“我”视角。他是以我视角看他人,看文学,看世界。

这部随笔于我而言,是一种召唤。

它让我想起自己经常产生的一些冲动,它在心头涌起,它被我“不现实”地强行按下,它再没浮上来过了。有一刻,灵魂轻声叹息。它只不过想回归一下自己。于是,也就逐渐习惯了勉强,习惯了索然,习惯了枯燥,习惯了不顾自己的自己。这个随笔让我强烈渴望山的气息,水的气息,花草的气息,跟自然越亲近的时候,人距离自身越近,近得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和刹那间消逝的感觉,都生动地恍然眼前。而对于每一个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这种诱惑是永恒的,因为它是心灵的需要,哪颗心灵不喜欢自由自在天马行空地漫游呢?山的召唤,就像童年的召唤一样,谁都抵挡不了。在融入自然中,人能获得多少心旷神怡的精神丰富呢?无法估量。在与自然的隔阂中,人能有多少性灵的荒芜和钝化呢?难以确知。坐在深夜里,听着马路上大卡车的轰隆声,看着昏黄灯影下清楚的景观,知道黑漆漆的无边无际的夜是遥不可及的梦了,就像遥不可及的童年一样。所以,我羡慕马牧,羡慕那一日日寄身山中的日月,或者确切说,我渴望与羡慕着与一切生命贴近着相守相知的欢欣与满足。

该结尾了吧?这时候我耳边先是飘荡起一首前段时间特别流行的歌来——《时间都去哪儿了》,然后想到了黑塞的一首诗《给少年时代的肖像》,放在此作为结束吧。

自渺渺的既往,我年轻的

肖像把我凝睇,它问:

昔日的焕发荣光,

有几分残辉犹存?

追抚昔日之我

生命之路曾贻我多少痛苦

多少冥冥长夜,多少颠沛流离

我实不敢重履斯途

然而我一怀忠贞把它走过

它的记忆我弥感珍贵

任是挫折连连,失着屡屡

我却从不追悔

责任编辑   王小朋

猜你喜欢

气息道路习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上课好习惯
自然的气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春的气息”
好习惯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