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摇指技法的实践探索研究

2015-05-30吴赟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古筝

吴赟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需要,特别是音乐方面的。这样伴随而来的就是,乐器学习者的增多,特别是中国古典乐器的学习,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古筝。而古筝经过我国长期的发展,演变了较多的演奏方法,而这些演奏技巧相对于其他的民族乐器来说,是相对简单的,但这里面还是不乏一些具有难度的,比如说,摇指。近三十年来,学习古筝的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古筝摇指的弹奏,有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掌握古筝摇指的演奏技巧,能够将曲目演奏得更加具有表现力。

关键词:古筝;摇指;实践探索

对于现如今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而言,古筝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古筝是我国音乐文化中一个古老的象征。虽然,古筝的起源历史较为悠久,但是摇指这种演奏技巧却是在近百年来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且摇指根据当地的特色,逐渐演变成了不同的演奏方式,演变成了不同的派别。

一、古筝摇指的基本介绍

摇指距今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古筝的演奏者却在实际演奏中产生了不同的派别,而这些派别对于曲目的理解各不相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就造就了在实践的过程中,摇指产生了不同的演奏方式,以满足演奏者对于乐曲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曲目的二度创作。在这里我们介绍几种相对普遍的摇指。

1.母指摇

在摇指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母指摇,也就是利用拇指的力量向内以及向外快速地拨弦。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母指摇使用的较为普遍,这也就造成了不同流派对于母指摇的不同应用。

首先是支腕摇,即大拇指轻轻地捏住食指,而手掌的尾部轻轻压在筝头处,利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指,进而进行拨弦。手腕保持自然状态,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而通过手指的力量控制,达到对音量的控制。而扎桩摇相对于母指摇难度有一定的上升。扎桩摇,顾名思义,就是找到一个“桩”,进行摇指的演奏,那么这个“桩”在哪里?利用小指的力量放在前梁的底部,作为一个“桩”,剩余的和支腕摇基本上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点就是,支撑点的不同。悬腕摇对于支腕摇以及扎桩摇都是一种进步,因为手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这样的摇指,让演奏者能够尽情地发挥。可以说如果支腕摇和扎桩摇是初级学者的学习,那么悬腕摇就是在这一程度上的进步,更加高级。剩下的一种是快速托劈摇,这种是利用拇指以及手掌的连接点,从而带动整个手指的运动。在弹奏的时候,整个手指处于放松状态,这种摇指相对于前面三种,难度较高,在弹奏流畅的前提下,就一定要保证拇指关节力量充足。

2.食指摇

食指摇就是利用食指的力量通过弦的快速拨弄,这一种摇指主要是让拇指捏住食指的底部的第一关节,以便于食指可以获得较为持续的力量,从而保证弹奏的连贯性。在弹奏的时候,不需要找到支持点,完全可以依靠大臂以及小臂力量完成,此时的食指较多的是控制弦的角度以及深度,从而达到对音色的控制。

3.双指摇

双指摇一般是利用拇指以及食指的配合,利用手腕的力量,剩下的三个手指呈自然放松的状态,进而达到音色的多变。在实际演奏时,双指摇也可以利用拇指以及中指来进行演奏。可以说,这一种双指摇是在拇指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将拇指摇的发展成为一个和弦,难度增加了,但是从演奏效果上来说,确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古筝遥指在实践中的发展

摇指是在近一百多年得到迅速发展的,这也就意味着摇指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流派,而是根据自己地方音乐的特色进行柔和,从而形成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摇指。下面我们就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并根据当地的音乐进行分析。

1.山东筝派

山东筝派主要是产生于鲁西南菏泽一带,这一地区历史文化的积淀较为深厚,因此,也是我国古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筝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古筝开创了一片具有乡土气息浓郁,华丽音色,贴近人们生活的新天地。它的音色具有结构严谨,苍劲细腻,节奏鲜明,音域宽厚的特点,而山东的摇指主要是依靠拇指的小关节进行拨弦,所有的手指基本上都处于放松状态。

山东筝派的代表作《四锦缎》是由赵玉斋先生创作的,他结合了自己古筝的曲风以及山东筝派的特点,描述了家乡的优美的景色,段段都向我们展现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全曲由四个不同标题的小乐曲组成。每一首乐曲共有三十二节。这首乐曲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筝曲模式,在高潮阶段大胆地加入了和弦,也就是摇指。摇指的运用,让高潮阶段的音乐连绵不断,华丽高亢,将作者家乡的壮丽景色,以及热爱之情进行了强有力的渲染。让全曲的感情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2.河南筝派

河南筝派在风格上是有起有伏,节奏鲜明,情绪高亢的,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在旋律中有较多的“大跳”(四度,五度,六度),在清晰流畅的曲目中感受到情感的起承转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河南的摇指比山东的更加具有表现性以及代表性。

《陈杏元和番》是根据戏曲故事《二度梅》进行创作的,描述了唐代的吏部尚书陈杏元受到陷害之后,被迫前往北国和番的悲愤心情,可以说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情,一边是受奸人陷害的悲愤心情,一边是远离家乡的不舍之情。而在《陈杏元和番》中摇指的灵活运用,将主人公的这种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根据情节的需要,利用游摇的技巧,从离筝柱较近的地方,慢慢向前梁移动,幽幽道出了主人公前去北国和番的悲凉心境。同时利用大跳的手法,高亢的曲调,又将主人公的愤怒得到了有效的渲染。整首曲子游摇的使用,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悲痛欲绝,令人心生怜悯之情。

三、古筝摇指在曲目中的作用

摇指作为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奏技巧,是展现整首曲子感情基调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说,没有摇指的古筝曲是不完美的。由此可见,摇指在古筝曲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技巧。在不同风格的曲子中,我们利用的摇指也是不同的,像在慷慨激昂的曲调中,我们大多数采用的是扫摇、游摇、多指摇,充分展示曲调的大气磅礴,高亢华丽。而在一些悲情的曲调中,我们则会选用拇指摇,幽幽地道来情感的隐忍,展现一种小桥流水般的幽静之感。其实,不同的人对于曲子的理解不同,采用摇指的方式,或者是采用摇指的具体小节是不一样的。但是,这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只有在实践中摸索过后,才知道适不适合。只有将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以及曲子的感情高度地结合,达到成功的二度创作,才是真正的演奏。

目前,古筝作为一种流传较广的中国传统乐器,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这是我们较为乐意看到的。随着人数的增多,我们对于古筝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也就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级的人才。对于古筝摇指的学习,可以说是古筝演奏中的“装饰”,也可以看出我们对于摇指学习的重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演奏的技巧必然也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更何况音乐在有些时候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我们在实际的演奏中,要不断夯实各种摇指的技巧,這样,才能在各种曲子中有效、合理地加入摇指,将演奏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听众在听觉上享受到古筝的魅力,体会到古筝摇指的神奇。当然了,如何将古筝中摇指的神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进行研究,为广大的古筝学习者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宋婷婷.中国古筝摇指技法传承之研究.中国音乐,2013(3).

[2]金亚迪.古筝五大流派艺术特点研究及其教学实践.大众文艺,2012(10).

[3]李庆丰.1980年以来筝乐理论研究评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古筝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集中抄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我的古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