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叶黄杨白粉病发生规律及药效防治试验

2015-05-30刘建伟高婀娜陈凤歌张新峰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危害症状发病规律

刘建伟 高婀娜 陈凤歌 张新峰

摘要:初步研究了大叶黄杨白粉病(Euonymus japonicus powdery mildew)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温、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开展了药效防治试验。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分析,找出了白粉病较好的药剂防治方法。

关键词:大叶黄杨白粉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S76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4-

The Occurrence law of Euonymus japonicus Powdery Mildew Disease

and its Control Efficacy Test by fungicides

Liu Jianwei(1)     GaoEna(1)    Chen Fengge(2)    Zhang Xinfeng(3)

  • Sanmenxia City Peoples Park Management Office in Henan Province  Sanmenxia  472000;2.Zhengzhou Municipal Senda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Zhengzhou 450000;3. Sanmenxia City Guoguo Park Management Office of Henan Province Sanmenxia  472000)

Abstracts: We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e symptom, occurrence regularity, the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spore germination of the powdery mildew disease of Euonymus japonicus and then carried out its control efficacy test by fungicides. At last, we found out the better control methods by fungicides.

Key words: Euonymus japonicus powdery mildew; symptom; occurrence regularity; efficacy test

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又名冬青、冬青卫矛、四季青等,属卫矛科卫矛属,具有成型快、耐修剪、易管理的特点,对各种有害气体及烟尘有较强的抗性。是三门峡地区园林绿化中最为常用的绿篱、修剪造型和背景植物。近年来由于大叶黄杨白粉病Euonymus japonicus powdery mildew的严重发生,影响其在三门峡市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对大叶黄杨白粉病发生规律及药效防治进行初步研究[1-3]。

1材料与方法

1.1病情调查

调查地点:2014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陕县、渑池县、灵宝市等地, 各处随机调查20株大叶黄杨叶片,以中上部新叶为主,记录发病叶片数,统计发病程度。

病叶率(%)=×100%

1.2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2014年4月1 日~11月11日,在调查点随机设5个小区,每小区设5株标准株,每株在上部与中下部固定2个标准枝,初次调查取每个枝条最顶梢的50个叶片,以后从顶梢新生的叶片查起,选取50个叶片。调查大叶黄杨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统计病情指数,用折线图表示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病动态。

1.3病原与生物学特性

2014年4~6月在人民公园不同方位选择5个点,每点定株观察,记录发病症状和变化情况。将病叶在室内进行保湿培养,获得分生孢子后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上连续培养,对不同培养阶段获得的病菌组织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确定病原菌种类。

2014年5月分别在5℃、10℃、15℃、20℃、25℃、30℃、35℃不同温度和100%、90%、80%、70%、60%、50%、40%、30%、20%、10%、0%不同相对湿度下,采集病原菌进行室内培养,观察病菌孢子萌发情况,研究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白粉病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4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及浓度:15%三唑酮wp(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1.00 g·L-1(1000倍液)、0.67 g·L-1(1500倍液)、0.50 g·L-1(2000倍液);25%烯唑醇SC(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0.67 g·L-1(1500倍液)、0.50 g·L-1(2000倍液)、0.33 g·L-1(25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山东华阳和乐农药有限公司)6.67 g·L-1(150倍液)、5.00 g·L-1(200倍液)、4.00 g·L-1(250倍液)。

试验设在三门峡人民公园百花洲大叶黄杨绿篱带。每处理5 m,按顺序排列,3次重复,防治时用泡沫板隔离。防治20 d后,每处理分3点分别调查100个叶片(中上部嫩叶为主)病叶率、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本试验同时在陕州公园一并进行。

病叶分级标准和病情指数计算方法:

按病斑占叶面积的比例划分为5个级别: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占叶面积的15%以下;

2级,病斑占16%~40%;

3级,病斑占41%~70%;

4级,病斑占70%以上。

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白粉病病情

从表1可以看出:大叶黄杨白粉病在三门峡市所辖的湖滨区、陕县、渑池、灵宝均有发生,危害十分普遍,病叶率达38%~53%,病情指数达13.22%~21.32%,病情以灵宝最重,陕县次之,渑池最轻。

表1   大叶黄杨白粉病发生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

2.2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白粉病在大叶黄杨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正面比背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轻者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严重时叶片卷曲,枝梢扭曲变形,引起落叶枯梢,甚至整株枯死。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有明显季节性,每年春、夏、秋季产生大量孢子多次侵染叶片和新梢,翌春在展叶和生长期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成为病害初次侵染源。病菌在寄主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夏季高温不利于病害发展,多雨季节和高湿条件利于此病发生,秋季凉爽多雨利于发病,冬季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越冬。每年有2个明显发病高峰,即4月下旬~5月中旬和9月中旬~10中旬。林下大叶黄杨发病重,向阳植株发病轻或不发病;修剪不及时,大叶黄杨枝叶过密及通风不良地段发病严重;嫩叶、新梢发病重,老叶发病轻。

2.3病原与生物学特性

2.3.1病原菌

经分析,病原为 Microsphaera euonymi-japonica Viennot Bourgin,淡色孢科Moniliaceae粉孢属Oidium真菌, 无性态 Oidium euonymi-japonicae (Arc.) Sacc. 正木粉孢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在大叶黄杨上周年未见有性态阶段。

2.3.2不同温、湿度对大叶黄杨白粉病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3.2.1不同温度对大叶黄杨白粉病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80%条件下,大叶黄杨白粉病分生孢子最适宜萌发温度为20~25℃(表2),在5℃条件下,分生孢子虽有萌发,但萌发率极低,仅为0.74%,35℃条件下萌发率为0.93%。

表2   不同温度条件下大叶黄杨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率

2.3.2.2不同湿度对大叶黄杨白粉病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在20~25℃条件下,不同相对湿度对大叶黄杨白粉病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明显(表3),相对湿度越低,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越低,随着湿度的增大,分生孢子的萌发率随之提高,相对湿度达80%时,分生孢子萌发达12.33%。

表3  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大叶黄杨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率

相对湿度/%

2.4药效试验

表3   大叶黄杨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效果

调查时间:2014年7~8月

供试药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均有较好防治效果。经差异显著性检验,供试的15%三唑酮wp三个不同浓度的处理差异不显著,建议使用低浓度(0.50 g·L-1(2000倍液);25%烯唑醇SC 和45%晶体石硫合剂建议分别使用25%烯唑醇SC0.50 g·L-1(2000倍液)和45%晶体石硫合剂5.00 g·L-1(200倍液)。

3 结论与讨论

(1)大叶黄杨白粉病在三门峡市发生普遍,病叶率达38%~53%,病情指数达13.22%~21.32%。

(2)大叶黄杨白粉病的致病菌为Oidium euonymi-japonicae (Arc.) Sacc.正木粉孢菌,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在大叶黄杨上周年未见有性态阶段。

(3)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有2个明显的发病高峰,即4月下旬~5月中旬和9月中旬~10月中旬。

(4)大叶黄杨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相对湿度为100%。

(5)药剂试验结果表明:15%三唑酮wp(2000倍液),25%烯唑醇SC(2000倍液)和45%晶体石硫合剂(200倍液)对大叶黄杨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怡,刘严,康静敏,等 .周口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菌的鉴定和进化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11):61-63.

[2] 马原松,裴冬丽,王文静,等 .河南省几种白粉病的ITS序列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2,(09):87-90.

[3] 李庚花,魏金连,盛传华,等 .江西省大叶黄杨白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J].江西植保,2002,(01):4-6.

(责任编辑:郑京津)

猜你喜欢

危害症状发病规律
板栗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
梨树康氏粉蚧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黔西南烟草根结线虫病调查研究
稻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防治
海拔900m地区魔芋软腐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