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2015-05-30孙宇

2015年44期
关键词:问题研究审计对策分析

孙宇

摘 要:审计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的质量。近几年来,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审计失败的案例屡屡诉诸报端。本文从审计失败的成因入手,探究其今后的规避策略。

关键词:审计;问题研究;对策分析

引言

在日常的审计中,其审计质量的高低是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如何从审计失败的成因入手,探究审计质量的优化与提升策略,对于今后审计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国际会计行业组织的官方统计数字,每年因为审计失败,以美国为例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会高达五千亿,这其中还不包括很多没有如实统计与汇报的行业损失。

一、审计失败的内涵

所谓审计失败就是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没有将相关的审计信息进行科学、真实的审核而导致了虚假的审计信息的出现。①例如,当前,一些上市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通过审计信息造假的方式来获得投资者的支持,都是一种审计失败的表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司的审计失败,很容易对整个市场的运营造成巨大的波动与影响。前几年的美国“安然”公司因为涉嫌审计数据造假而最终造成公司的倒闭,对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金融与证券市场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时过多年,这种冲击的后续影响力在某些国家仍然存在着,由此可见,审计失败所产生的巨大危害。

二、审计失败的成因

从整体上来看,审计失败的成因主要从两个维度来进行阐发。

(一)主观因素

在当前的市场运营环境中,会计行业的职业操守受到很大的市场考验,很多会计从业者由于抵御不了市场中经济利益的诱惑而最终在会计审计数据造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

首先,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审计在设立之初,其主要的出发点是保证机关决策的科学与公平,避免管理层权力的过于集中而出现相关的决策错误及处置不当等问题。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审计在权责上对于机关的依附性依然比较强。作为审计机构,依照相关规定,每个审计部门拥有所规定的权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审计部门的存在大多是作为一种符号或者是象征性的存在,对于发展决策与战略调整及监督指導等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②这种带有一定虚假操作的审计运行机制,为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可以说,一个缺乏科学独立运行机制的审计机构是很难在审计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助力的。审计作为运营与监管机制的重要补充,在行使其必要的职权时,需要相对独立的运行空间。但是,从目前我国审计的运行近况可以看出,虽然在制度的外在形式上,我国的审计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外在构建。在行使职权的自由度与独立性等层面还面对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其次,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审计的经营历程之中,其负责人或者说是决策者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并左右着审计发展的重心和侧重点。例如,如果决策者在产业的及创新以及市场的开拓和服务的质量提升等方面,予以比较高度的重视,其在这一领域中的发展成就的取得也是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的。但是,当前,审计在整体上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对管理层面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特别在一些地方的审计更是处在一种半忽视的状态。这就在客观上影响着审计在制度理念及配套的控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提升和进步。根据哲学的说法,只有具有的响应的重视意识,其在今后的行为中才会展现出更大的动力和市场发展的潜力。因此,如何从根源上提高对审计的重视程度,将是今后审计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再次,审计人才的不足

任何审计工作在具体的执行阶段都离不开人才的参与,即使在现代计算技术的操作和辅助下,审计人才所发挥的价值和功能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在进行审计的具体实操阶段,审计人员的水平在很大层面上会影响并且决定着这一审计工作的运营秩序和运营效果。在审计制度的推行进程中,一方面,需要从相关的审计人员入手,将他们的基本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与其要践行的相关的责任进行匹配。另一方面,只有每一个审计工作人员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入手,将自己所应该践行的职责进行落实,那么整个审计则是一个轻松的事情,今后的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效果才会具有更大是张力和价值。③

最后,审计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

在缺乏科学的审计制度保障体系环境下,审计日常的管理工作也会流于形式,整体上缺乏效率和战斗力。在很多地方审计规章制度中,对于审计的相关条文和规定并没有通过书面的形式来进行落实和执行。因为制度方面的不足,在审计相关制度的执行中,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主观性过于浓重的色彩。同时,由于缺乏响应的检验和评估指标,对于在一线中出现的关乎审计中,发现的涉及腐败的问题,不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研判和发展。这种制度上的不足和缺失是当前审计在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敌人。只有在制度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其在今后的审计中才会得到更大的有章可循的保证。同时,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制度只是一个执行的外在理论依据,在具体的执行阶段,需要从个体入手,来加以完善。

(二)客观因素

在审计中,所接触到的人或物及周遭的环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体系。这个体系从宏观上来看,就是一种客观因素的反映。具体来看,在审计中,所需要借助的法律体系及市场运营和监管的环境,行业规范的氛围等等都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的客观因素。在其中,相关监管法规及体系的不完善将会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桎梏。在一个监管缺失的审计环境下,审计过程当中出现一些漏洞和缺陷也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审计在其业务职能层面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行业监管的成分和色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审计工作可以脱离于行业的监管体系之外。一旦在审计过程当中存在着舞弊现象,则在调查取证和事后的责任追究等层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现代审计体系完善和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一环,需要引起审计部门及整个行业的高度重视。

三、审计失败的规避策略

(一)完善审计监管体系

在审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和传统的日常运营模式有着很大区别的是其工作办理的网络化。当然,正是基于这种网络化的业务办理特点,企业,尤其是拥有较多分支机构的企业,在进行审计的优化进程中,可以经由网络来实现审计的共享。可以在很大层面上,引导企业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处理技术和操作平台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因此,企业应该在改革精神的指导下,进一步挖掘审计优化的潜能。除了在政府行政机关层面的常规监管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监管来源是行业组织。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行业组织层面的监管已经成为业界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在行业组织的规制上要不断完善,在相关的事务所及個人进行行业自律的同时。行业组织也要从整体的发展出发,经由论坛,培训及组织活动等相关举措,来提升整体的审计行业的服务水平,特别是在审计质量内部监控层面,要时刻绷紧弦,避免人为造成审计质量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应该为行业组织监管职能的实弦提供必要的环境和平台支持,引导其进入一个正向的发展环境之中。

(二)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形势

企业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大,或者说其所处的市场发展环境产生了很多的不同和波动的时候,原有的审计只有进行及时的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无论企业在市场业务和营运规模层面上的如何扩大,如果其在审计方面缺乏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控体系和制度,那么其所面临的发展危机和挑战将会在时间的累积中,变得更加恶化和糟糕。虽然,很多企业尝试通过借鉴和学习的方式来完成相关审计制度的改革和优化,但是鉴于缺乏科学的管控思想和思路,其具体的实施进程中,特别容易陷入发展和改革的死角。因此,企业在设计各自的审计优化体系之后,应该留下充足的改动和调整空间。这样在面对复杂的市场发展形势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让自身的制度与时代和市场的变化同步。这种适应性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但是,在企业进行审计优化制度的调整和发展中,审计的基本原则和底线还是要保证基本的一致性的。只有将其内部的原则进行严格的贯彻和落实,企业在进行市场的适应性的调整和改善中,才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动力。

(三)优化审计模式

首先,确立企业审计组织模式。在推进审计的提升和演进中,应该尝试从自身行业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市场的发展走向,将自己的内部需求与审计工作进行一定的匹配。这种匹配可以在一定水平上避免由于机制和模式的不适应而影响审计工作正常水平和职能的发挥。这种调整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将企业的内部诉求和相应的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契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把企业审计的组织模式与企业的审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进行有效的匹配。

其次,确立企业审计信息披露模式。信息披露是将相关的信息通过某种公共媒体来进行发布,从而为相关的信息关联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审计信息披露的主体是企业或者是公司,其在日常的管理及运营的过程当中,通过必要的信息公开手段,来将其在审计领域中的相关报表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审计信息披露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基本上包括了企业在最近的一段运营周期内,一般是以季度为时间计算单位,确立企业审计信息披露模式,尽可能多地将其对整个市场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一个历史的最高水平。基于这种原则设立的审计信息披露的重大模式,也能从最大限度上保护好各个市场利益主体的基本责任。其中,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及底线,如果在审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数据造假等问题,将会给企业及相关机构组织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最后,独创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任何一个工作效率或者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从业人员的重视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方面,领导层面,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在部门设置、人才储备及管理等机制。另一方面,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本着高度负责、求实创新的精神,在遵循从业基本准则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绩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四)明确审计目标

当前,企业在整体上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对管理层面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特别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更是处在一种半忽视的状态,这种不重视的主要体现是审计目标的不明确。这就在客观上影响着企业在审计制度理念及配套的审计和管理体制方面的提升和进步。企业应该按照年度发展计划所指定的市场发展的指标。总之,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审计目标层面的审计环境的优化,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的空间与主动权。

(五)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管理人员,或者是企业审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从企业的成长的角度正视审计的意义。要在相干法令与律例的基础上,拟定公司内部审计的详细章程。企业的审计管理人员对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在日常的审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玩忽职守等违反审计制度和审计纪律的事情,都反映出提升审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除了强化专业素质以外,还应该强化审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把不做假账,真实、客观审计作为一个基本的从业底线来进行实施。

应当从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创建的角度出发,将审计纳入整体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构建体系。这种基于企业文化的发展思路会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的角度来为其制度的落实来提供必要的撑持。特别是在一些缺乏应有的企业文化的企业的发展中,应该经由审计环境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这一重要的发展契机,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进行提速。只有在企业文化的支持下,包括企业的审计制度在内的诸多企业管理机制方面的提升,都可以在一个有效的发展平台上来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提升。文化的塑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在具体的运行阶段,可以借助企业发展论坛的讨论,以及相关的企业内部的培训来进行展开,这样的企业审计环境的优化发展和完善才会具有更大的市场适应性和发展的潜力。(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管理系)

注解:

① 韩聪,胡淑娟.审计失败的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2(04)

② 张洪高.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后果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3(02)

③ 陈丹朵.谈谈审计失败的原因及规避措施[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

参考文献:

[1] 王婉娜.审计风险的规避措施[J].对外经贸财会.2012(08)

[2] 张淑凤.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4(12)

[3] 董玮.谈谈审计风险及其规避措施[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4] 陈诚,邓茜.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2(06)

[5] 王便芳,王新庆.浅析审计风险的内在因素及其规避措施[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

[6] 谢静.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措施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3(18)

[7] 陈丹朵.谈谈审计失败的原因及规避措施[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8] 薛玉梅.入世后审计工作面临的冲击及规避措施[J].山东水利.2013(01)

[9] 陈晓阳.审计失败原因探究及其规避措施[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01)

[10] 李霞.审计失败的规避措施[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2(03)

猜你喜欢

问题研究审计对策分析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