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优化陆生赴台短期研修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2015-05-30叶章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陆生项目管理

叶章勇

摘 要: 近年来,在大合作、大交流的历史背景下,两岸在高教领域合作得以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陆生选择赴台研修。相对于两年以上学籍生研修项目而言,短于一年的非学籍生研修项目管理涉及双方合作院校多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工作环节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应重点在研修项目的组织实施、交换生选拔、课程对接、带队教师选派、学分置换及经验总结分享等诸多方面积累管理经验,建立制度规范,以机制体制建设促进教育管理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陆生; 短期研修;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5-0007-04

2008年3月之后,两岸关系进一步改善,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进入前所未有的良性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两岸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10年8月19日台湾立法院正式通过“陆生三法”修正案,2011年4月,由南台科技大学牵头成立“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陆生联招会)”,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台湾地区高校招收陆生工作,大陆则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之下挂靠成立“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负责两岸高校招生的咨询与服务等工作。在两岸有关机构的全力推动下,两岸教育学术交流与互动取得了很大进展,赴台研修成为越来越多的内地大学生境外求学的选择。大陆高校赴台研修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为两岸全方位交流合作搭建了稳固、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各高校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按照是否拥有台湾高校正式学籍这一标准,赴台研修之大陆学生可分为学籍生及非学籍生两类。前者指在台研修时长不超1年的短期交流生,大陆于2009年9月首次成批次、大规模组织该类学生赴台进行短期交流。后者是指经由台方的陆生联招会及北京的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的官方渠道正式考取台湾高校学士班、研究所(含硕士、博士)、2年制学士班,拥有台湾高校正式学籍的大陆学生,台湾高校于2011年首次招收该类学生。从管理的角度看,由于学籍生管理不涉及内地高校与台湾高校之间的协同配合,该类学生的管理不在本文讨论议题之列。短期赴台研修项目的管理相对于学籍生管理要复杂很多,全程需要双方合作院校的众多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方可完成,其中涉及前期项目磋商、项目准备、课程对接、教务对接、学务对接、学分置换等多个环节,对项目的配套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

本研究以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在台南科技大学完成访学项目为契机,对赴台陆生学习行为特点及两岸高校对陆生赴台研修项目的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对交换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主要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加强和改进内地高校学生短期赴台研修项目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在制定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政策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为项目提供组织保障

由于内地学生赴台研修项目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校内多部门协同及校际合作,如果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则极有可能出现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管理责任不清、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继而会严重影响学生交流项目的品质,项目的常态化、制度化、规模化便无从实现。因此,大陆派出校必须为学生赴台研修项目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主管校领导及项目牵头单位,充分覆盖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

一般而言,为了便于校内外联络协调,应尽可能由分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或者外事工作的校级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组长一职,外事办或者国际交流合作办应作为牵头部门直接向组长负责。作为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短期赴台研修项目属于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教务管理部门则理所应当地被纳入工作小组并扮演项目主要协调人角色,负责项目前期的课程对接、学分转换、成绩互认等工作。其次,鉴于内地学生赴台研修项目必然涉及学生的跨境管理工作,学务管理部门同样要作为小组成员,与教务管理部门协同做好赴台学生的行前培训、选拔、考核以及学生在台期间的学习生活指导及安全教育工作。再次,由于学生在赴台研究项目中的前期跨校选课、学分置换、学业考核等工作均须由各相关二级院系或者专业来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院系的院长或者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应被纳入工作小组,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真正落地。最后,对于有条件派出随队管理教师的高校,其人事管理部门或者科研管理部门也应被吸纳进工作小组,指导随队教师带着项目和任务赴台,以确保随队教师的人事管理工作与学生赴台研修项目的管理工作实现良性互动。

二、优化学生选派程序,保证派出生质量

一方面,由于台湾官方在陆生短期赴台研修项目上没有设定类似于针对学籍生的限地域、限校、限量等限制性规定,台湾高校从提高本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角度均非常欢迎大陆学生赴台进行短期研修,不会在“陆生三法”之外为陆生短期赴台研修项目设定额外的数量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大陆学生境外求学热点大都集中于欧美地区,“灯下黑”效应导致学生对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关注不够,如果两岸合作院校在短期赴台研修项目上的前期宣传不到位,则学生对该项目的关注度更低。上述十分宽松的供需关系令陆生短期赴台研修项目俨然变成了“买方市场”,很多院校在选派短期赴台研修生方面均没有设置较高的门槛,大多较宽泛地要求申请人须为在校生,品行端正、在校成绩良好、沟通能力较强、对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有热忱等等。实践证明,类似上述这些宽泛的要求在学生选拔过程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基本等同于零门槛,无法保证派出生质量。

长远来看,赴台研修学生选拔的“重量不重质”必将影响项目的长效运行。由于两岸社会环境迥异,加上历史上的长期对峙,台湾部分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在看待大陆人或事的时候依然会一定程度上带有负面情绪。如大陆高校能派出更多综合素质较高、勤奋好学、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出众的优秀大陆学生赴台研修,则能很大程度上改变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青年一代对大陆同龄人的看法。要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就应把陆生赴台研修项目当做重要的抓手,加大赴台交换生的选拔工作力度,一方面,派出校需要依照经费预算确定选派学生名额并制定严格的选派规则,另一方面,双方合作学校均应做好赴台研修项目的前期宣传工作,提高该项目在学生群体中的关注度,最终确保在有限的名额内,选拔出真正优秀杰出的大学生。只有在德智体各方面综合表现出众的学生,才能真正在台湾高校展示自己、展示大陆,才能为将来更多的交流学习项目争取更好的外部大环境,进而可以保障赴台研修项目的长久顺利运行。

三、做好课程对接,确保研修质量

客观来看,台湾高等教育体系相对开放,由于长期向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看齐,其学术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均比较完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十分清晰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内地各高校应事先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做好台方院校的遴选工作,充分考虑合作院校的办学特色及学科优势,确保台湾高校所设专业与本校所设专业相同或相近,实现专业对接。但专业对接并不能保证课程的对接,因为即便是两岸高校的相同专业,其课程结构、开课时序均有很大不同,专业课如此,公共课更是如此。比如我们的“两课”在台方高校是完全不存在的,而台方高校普遍开设的“全人教育”课程体系也基本和我们的公选课体系难以对应,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从实践经验来看,台方院校应在陆生赴台前向陆生提供其所选专业的全部可选课程清单,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为陆生专门开设特定课程并为陆生专门预留选课名额,否则陆生会面临无课可选或者有课选不上的情况。此外,学生所在专业在指导赴台学生选课时,不应该一刀切地要求所有课程均严格对接,因为这样的要求显然是说易行难,我们可尝试只对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加以限定,对于公共必修课学分及公共选修课学分部分,则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爱好自主选课,支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台湾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如社团活动、证照考试、技能竞赛、专题项目等,让学生充分享受台湾高校的自主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习惯。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课程对接的难题,最好也是最可行的方案,就是专门针对赴台研修项目招收特色班,采用“N+1”或者“N+0.5”的办学模式,有计划地将特色班校内教育阶段中的1个学期或者2个学期用于集中赴台研修,大陆高校在特色班招生前需要与台方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计划地实现校际课程对接及开课时序对接,这样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陆生短期赴台研修项目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促进大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与台湾高校对接的过程中,通过逐步借鉴对方成功的办学经验而逐步实现自我完善。

四、选派优秀教师带队,细化全程管理

实践经验证明,为了能加强对赴台陆生的管理,台湾高校在积极促进陆生赴台进行短期研修项目的同时,均非常乐意通过在生活及科研方面提供各种便利的方式,促成大陆高校选派随队教师赴台。大陆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及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在规划设计学生短期赴台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兼顾随队教师的选派工作,让随队教师全程带着项目与任务赴台,不仅可以为赴台研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人力保障,而且在教师教学管理水平与科研水平提升方面也大有裨益。

由于当前赴台研修陆生群体中大多数均为“80后”及“90后”,自我意识较强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两岸高校在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台方院校的教务管理及学务管理模式更为开放、灵活,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早已适应家长式管理模式的陆生,在进入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尽管有些台方高校会专门为大陆学生建立管理团队,但由于对陆生的思维及行为习惯缺乏足够的了解,再加上管理理念上差异,导致最终的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当赴台研修学生遇到与政治相关事件时,更是难以妥善处理。因此,大陆高校必须为陆生赴台研修项目选派优秀随队教师,并明确其管理职责,与台方院校管理团队协同配合做好陆生在台期间的管理工作。根据经验,按照1:15的师生比配备带队教师比较适宜,如个别院校不具备派出随队教师的条件,可考虑委托兄弟院校随队赴台教师代为管理。此外,由于赴台学生分散在不同的系所选课,集中管理的难度较大,随队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召开例会,随时了解在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学习情况,并随时给予指导,以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赴台学习任务。

五、及时总结分享,固化相关成果

从管理学角度看,没有总结与反思便不可能有提高。无论研修学生还是随队教师,在赴台学习行程结束后均应全面系统回顾在台期间的学习、生活及文化交流情况,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经验及成果分享交流活动,使更大范围的师生群体从赴台研修项目中受益。其次,学务部门、教务部门、外事部门以及学生所在学院等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循管理学中的PDCA模型,积极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赴台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派遣赴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不断积累经验,及时修正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管理水平。再次,学校应对赴台研修项目成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可广泛开展类似于“我看台湾”等主题的一系列征文及图片展,以增进全校师生对赴台研修项目的了解,同时应对赴台研修项目中的亮点素材进行挖掘整理并及时向台办、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呈报,全力为后期项目的长效运行营造更有利的环境氛围。

六、结束语

尽管许多高校早已将教育国际化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但选派内地学生赴台研修是近几年在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项目,赴台研修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是一个新的课题,高校管理者必须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尽管我们在交换项目的组织实施、交换生的选拔推荐、赴台审批手续的办理、行前教育、课程对接、返校后的学分置换及经验总结分享等诸多方面均建立了配套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面对近年来快速增长的赴台交换生规模,现有的管理模式日显捉襟见肘,配套制度建设也明显滞后。各高校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设立牵头部门,各部门间明确分工与职责,形成制度章程,规范工作流程,以机制体制建设促进教育管理自觉,将服务理念贯穿于项目管理全程,有效提升赴台研修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石勇. 陆生赴台问题初探[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03):60-65.

[2] 刘亚琼. 交换生心中的两岸梦[J]. 两岸关系,2013(12):64-65.

[3] 高绮. 加强赴台交换生教育管理工作[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04):118-120.

[4] 赵黎. 闽台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赴台学习管理[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17-120.

[5] 郑磺. 高校学生赴台学习要配专职管理教师[N]. 福建日报,2014-04-20(01).

[6] 叶思思. 台湾地区招收大陆学生赴台就学政策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学,2013:31-32.

猜你喜欢

陆生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台高校成大陆“落榜生”首选?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棕熊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陆生名额减少 台湾高校着急
民进党政策不友善陆生不选台湾不足为奇
甘肃南部陆生野生动物危害及其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