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区域一体化对惠州旅游的影响

2015-05-30李颜��

中国市场 2015年51期
关键词:惠州旅游

李颜 ��

[摘 要]旅游区域一体化是地理区位相邻的区域在旅游交通、旅游资源、旅游政策、旅游形象等方面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分析深圳、东莞和惠州三个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的提出过程及深莞惠旅游区域一体化对惠州旅游在机遇和挑战方面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深莞惠;旅游区域一体化;惠州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251

区域经济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因为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是不同的,存在差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要素总是向条件好的地区流动,因此区域经济总是从区域内地理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开始,逐渐壮大,然后逐步向其他地区扩散,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一体化的过程可能比较快,也可能比较慢,这要取决于区域各种障碍被冲破的速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上是合作共赢,这种合作共赢需要打破阻碍区域合作的各种障碍,也就是说要有制度保障,为此需要实施制度创新。最早提出经济一体化概念的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认为,经济一体化就是要消除阻碍经济有效运行的各种障碍,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此后,中外学者纷纷加入了对经济一体化的讨论,观点也各异,但本质是一致的,即降低成员国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自由度,实现要素和产品的自由流动。[1]

旅游区域一体化是地理区位相邻的区域在旅游交通、旅游资源、旅游政策、旅游形象等方面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旅游区域一体化源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延伸。旅游区域一体化在深圳、东莞和惠州三地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深莞惠旅游区域一体化。本文探讨深莞惠旅游区域一体化对惠州旅游的影响。

1 深莞惠旅游区域一体化的提出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深圳、东莞和惠州受惠阳地区管辖,深圳于1979年从惠阳地区分立,建立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东莞和惠州于1988年从惠阳地区分立,分别设立地级市东莞市和惠州市,因此,深圳、东莞、惠州历史同源、人文相通、山水相连。深圳由于具有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加上超前的制度创新而迅速发展,城市竞争力大大提高;东莞利用毗邻华南经济中心广州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及靠近香港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快速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制造中心之一;惠州则确立了以工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吸引了许多国内外著名企业来落户,惠州经济也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排名珠三角九城市第五位,是珠三角东部新兴工业化城市,其城市综合实力已跃升中国重点城市之列。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深、莞、惠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深圳特区风貌、主题公园景区蜚声海内外,东莞度假酒店业发达,惠州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资源卓越,三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并且也是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2]

2008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发展委员会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旅游中心,建成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3]2009 年3月广东省提出建设“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构想。2009年4月2日广东省旅游局牵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惠州,即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城市旅游局长聚首惠州罗浮山,共同签署了珠三角旅游合作《罗浮山宣言》,承诺共同开辟区域旅游绿色通道,形成两小时旅游经济圈,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广之旅、深圳国旅、惠州环宇国旅等珠三角九市旅游行业代表签署了《珠三角地区旅游合作旅行社行动纲要》,推动珠三角旅游一体化的进程。珠三角东部的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历史同源,山水相连,有其特殊的地缘、人缘和情缘,因而开展旅游合作有着极其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为此,深圳、东莞和惠州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工作协调机制以及专责小组协调推进机制,签署了《深莞惠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的框架协议》、《紧密合作近期工作重点事项的协议》、《跨界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合作协议》、《规划一体化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补充协议》和《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确定并积极推动金融、旅游、科技、公共交通、社会事务和卫生服务等合作全面深化。

2 深莞惠旅游区域一体化对惠州旅游的影响

2 1 机遇

2 1 1 加快惠州旅游结构调整

2001—2014年,惠州旅游总收入由27 03亿元增加到273 2亿元,增长了9 1倍。201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68 3万人次,同比增长11 7%(其中,住宿旅客655 5万人次,同比增长10 2%);旅游景区(点)74个(其中,国家级5A景区1个,4A景区9个,3A景区5个);旅行社58家;品牌星级酒店55家(其中,5星级5家,4星级9家);初步形成了五大旅游组团:以惠州主城区西湖为核心的中部西湖旅游组团、以巽寮湾和大亚湾为核心的东部环大亚湾滨海旅游组团、西部罗浮山旅游组团、北部南昆山旅游组团和南部秋长镇隆旅游组团。但是,惠州旅游产品结构仍然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面临产品结构升级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特点是体验,追求知识体验、享乐(娱乐)体验和个性化体验,只有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旅游者体验之需,才能吸引旅游者。因此,惠州要大力开发探险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康体旅游产品及其他特种旅游产品。可以说,深莞惠旅游一体化是惠州旅游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2 1 2 惠州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将得到有效开发

惠州市的国内客源市场主要是周边珠三角城市游客(目前,周边地区的旅游者比例占80%以上),见下图。

惠州市接待住宿游客客源地构成图

数据来源:根据《惠州市统计年鉴》(2014)数据制作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需求将大幅增长。惠州周边城市是比较发达的广州、深圳、东莞及香港澳门,其人均GDP均大大高于3000美元。因此,惠州旅游要充分挖掘自己的特色文化,努力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惠州特色文化主要有:

东坡文化:惠州历史源远流长,480多位文人墨客来到过惠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而其中以苏东坡最为著名。苏东坡在惠州期间留下的诗词、史料、遗址及典故传说等,已经成为惠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浮山道教—佛教文化:惠州博罗县罗浮山是我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方士道人(如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宋代著名道士白玉蟾等)纷纷前往山中游览、隐居、作赋吟诗及修道炼丹、采药济世、著书立说。同时,罗浮山也是少有的佛教与道教共存的山。

东征东纵革命历史文化:东征指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军两次由广州东征惠州,讨伐军阀陈炯明事件;东纵指抗日战争时期顽强抗击日军、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东江纵队。东征东纵规模历史文化反映出惠州人民反对分裂、救国图强的爱国主义情怀。

客家文化:虽然惠州客家人仍然保留着其来源地中原的传统、习俗和语言等,但惠州客家人的文化特色是“融合”——惠州客家人不但唱山歌,也唱渔歌;建筑文化除了保留有客家风格外,还融合了潮汕和广府风格,等等。

龙门农民画创作文化:惠州龙门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中国四大民间画乡”。龙门农民画手法单线平涂,利用水墨画、水彩画、 油画的表现形式,借鉴刺绣、木雕、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画表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充满天真、活泼和自然的意趣。

蓝田瑶族民俗文化:蓝田瑶族乡位于龙门县北部瑶山脚下,明朝初从韶州北部的瑶山地区迁徙而来,“舞火狗”、“男女对歌”和婚嫁丧娶等风俗仍然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其中“舞火狗”是蓝田瑶族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表现了蓝田瑶族人的精神、信仰、情感愿望、人生追求等,2006年入选廣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 1 3 促进惠州旅游可持续发展

惠州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厚重(见下表),是珠三角地区难得的旅游资源富集、品种齐全的地区。其中惠州山、水和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比例比较高,山、水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是比较脆弱的,而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也容易受到侵蚀。深莞惠旅游一体化必极大地促进惠州旅游大发展,这就要求惠州旅游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开展旅游可持续发展教育、保护地方特色文化、强化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等。

惠州市旅游资源及客源市场调查表[4]

层级旅游资源资源开发指向主要客源市场

核心资源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地度假珠三角、港澳

南昆山温泉大观园、惠东平海海滨温泉、龙门温泉温泉度假珠三角、港澳

巽寮湾、大亚湾海滨度假粤港澳、北方度假市场

惠州高尔夫球会、惠阳棕榈岛高尔夫度假村、惠州汤泉高尔夫俱乐部、惠州(罗浮山)嘉宝田高尔夫俱乐部、惠州涛景高尔夫球会商务康体娱乐粤港澳

罗浮山文化、生态全国

惠州历史文化名城、西湖观光休闲全国续 表

层级旅游资源资源开发指向主要客源市场

重要旅游资源大辣甲岛、三门岛度假休闲珠三角、港澳

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观光珠三角、港澳

九龙峰、象头山、桂峰山山地度假、观光珠三角

东江游水上观光城市旅游珠三角

东升渔村、蓝田瑶族村寨观光、度假珠三角、港澳

香溪堡、客家围屋、平海古城、嘉义庄农民画、南昆山坞泥社区、皇思杨古围村、崇林世居、冠和博物馆观光珠三角

白盆珠水库休闲观光珠三角

一般旅游资源平海古城观光珠三角

王朝云暮、东坡纪念馆、元妙古观、归善学宫、梁化古城、嘉佑寺遗址观光本地、全国专业市场

中山纪念堂、邓演达故居、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叶挺纪念馆、叶挺故居、廖仲恺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高谈“东江红都”红色旅游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珠三角、全国专业市场

九龙潭、川龙瀑布观光、郊游本地

龙门沙迳功武村、博罗龙华五村、惠东增光田坑城、惠东多祝黄狮村、惠阳秋长围屋、惠阳镇隆围屋观光本地

飞鹅岭公园、中山公园、塔山公园、下埔滨江公园游乐园、公园本地

燕岩洞洞穴观光、郊游本地

莲花山、古田自然保护区观光休闲、郊游本地

角洞水库、白盆珠水库、天堂山水库、显岗水库、角洞水库、红花湖、永汉渡槽、七星湖、金山湖、东江、西林河段、西枝江、秋香江、香溪河郊游、农家乐本地

澳头港、东江古码头、泗州塔、文笔塔、合江楼遗址观光本地

2 1 4 促进惠州旅游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S Kuznets)给经济增长下的经典定义是:经济增长是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能力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相应调整基础上。深莞惠一体化对惠州旅游业发展来说是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降低惠州发展旅游业的交易成本和扩大市场份额。

2 2 挑战

2 2 1 旅游主题形象不鲜明

惠州旅游主题形象先后出现过“明山秀水惠州游”、“生态悠闲,百里长廊”、“休闲惠州,度假天堂”等提法,但政府部门及企业都没有对这些形象进行大量宣传,因而未能在市场上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实际上,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惠州文化积淀深厚,惠州旅游主题形象的提炼,应当结合惠州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自然旅游资源来进行,并通过各种手段传达给公众,从而扩大客源市场和提高占有率。

2 2 2 未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开发层次低

惠州旅游资源丰富,但许多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没有形成层次分明、完善的产品体系,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没有很好地挖掘展示出来,如滨海度假产品、温泉产品和森林生态产品还没有整合成紧密有序的产品体系,东坡文化和道教文化等有待升级等。此外,还存在重复开发建设问题,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总之,旅游吸引力弱,游客重游率低。

2 2 3 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单一,力度不够

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而品牌包装、宣传促销是竞争制胜的关键所在。惠州旅游推介促销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促销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未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态势。如惠州举办的旅游生态悠闲旅游节、国际旅游节、东坡节等的宣传方式主要是各种文宣,民众参与度低,没有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

2 2 4 旅游业基础薄弱

惠州旅游热点主要集中在惠城区1~2小时车程区域,其他地区旅游发展缓慢,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小;旅游企业规模小、管理落后、竞争力不强;旅游管理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尤其是懂外语的从业人员更是稀缺;惠州现在的各种旅游设施不足,档次不高。旅游设施不仅仅是指景区、商场、酒店,餐馆、酒吧,还涉及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广场等。惠州目前还缺乏这种遍布于城市之中的,能随时随地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休闲体验的设施,还没真正形成一种旅游休闲的文化氛围。

2 2 5 旅游管理机制不完善

主要是“政府”主管不明确、地方行政壁垒等,致使旅游管理政出多门,谁都管谁也管不好的局面,[5]勢必影响深莞惠一体化的实施及实施的质量。

3 结 论

深圳、东莞、惠州旅游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有利于惠州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错位发展,必将给惠州旅游带来巨大的机遇,但是惠州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是惠州旅游今后要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超文 深莞惠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探析[J].特区经济,2011(4):15-16

[2]胡卫华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深莞惠旅游一体化策略研究[J].热带地理,2010(3):305-309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Z].2008

[4]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中心,惠州市旅游局 惠州市旅游总体规划(2008—2020)[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5]中共惠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生态旅游是惠州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对惠州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调研与思考[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1):76-78

猜你喜欢

惠州旅游
奔跑惠州
我们一起“云旅游”
惠州一绝
《惠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惠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