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研究综述及路径探索

2015-05-30张寿强彭田宝

中国市场 2015年51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

张寿强 彭田宝

[摘 要]在文献收集基础上,对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作了简要述评。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信仰;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优化制度建设,提高法治公信;建立评估体系、强化考核监督”等方面对法治型党组织创建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法治型党组织;法治思维;法治能力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166

1 研究现状述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强调“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各级党组织如何成为法治型党组织,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成为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国内学者对法治型党组织创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第一,在理论基础研究。学者对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意义、原则、机制等系列理论问题作了深度阐述。如方世南教授的《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研究报告》、《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加强党组织法治建设》[1]等。

第二,在法治主体研究。主要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当好学法知法、尊法畏法、守法执法、用法依法的表率。如霍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路径探析》,[2]姚玉舟《当好四个表率 争做法治型领导干部》等。

第三,内涵要求研究。主要对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框架做了研讨,并形成了政策文件。如苏州市《关于建设法治型党组织的意见》,吉林和龙市《关于印发建设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机关实施方案的通知》等。

以上学者针对法治型党组织创建的理论基础、主体内涵和实践做法等层面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积极探讨。特别是方世南等专家指出“只有全面提升党组织的五大能力,即依法执政能力、执政为民的公信能力、对法律制度的执行能力、权力的规范运行能力和勤政廉政的责任能力,才能大踏步地迈向法治型黨组织建设的目标”,这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 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路径

法治型党组织就是在法治精神的指引下,自觉自愿地对宪法法律权威和法律尊严进行维护和捍卫,严格按照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落实行政工作,并依法在内部构建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的党组织。法治型党组织要有系统的法治教育体系,具有极强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能够依法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并且通过不断增强自身依法办事的能力来营造法治环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型党组织建设重点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 1 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信仰

从法治理念的法治认知、认同和信仰三个形成阶段入手增强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通过组织激励约束,教育培养、实践锻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等方式使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信仰法治。如完善学法制度、法律培训制度、任职晋升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和考核制度等,促进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培育等。

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人治色彩非常浓厚。无论是“依法治国”的法家思想,还是“为政在人,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儒家思想,其本质都是一样的,一直缺乏法治传统,只不过是在人治前提下的统治方法不同而已。同时,在中国古代,政治系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政治对文化、经济及其他社会生活等领域起着主导作用,经济、文化等领域均从属于政治需求,“官本位”的思想理所当然地占据了支配地位。当今中国社会公民的文化心理受到这种情感的影响,不仅使公民的政治素质无法得到提高,而且还导致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严重欠缺,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观念逐渐成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最大挑战和最根本障碍。

2 2 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

在协调和解决经济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时,党组织领导要学会活用法律手段,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修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破解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社会治理中遇到的问题;严格依照法律授权行使权力,善于在法律框架内妥善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不能以牺牲法律的权威为代价求得问题的一时解决。二要程序合法,各级党组织确保重要决策和改革措施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在制定决策时,要落实好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等工作;把党的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在依法治国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运用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使社会形成一种凡事讲法的法治氛围,使人们养成善于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和矛盾的习惯。

2 3 优化制度建设,提高法治公信

不断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和做法,推进研究成果的制度化,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善于把工作过程中的成熟做法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法律制度和工作规章;加强党内规章的废、立、改工作,与国家相关法律规章相对接,把党内法规纳入国家法治体系,构建学法、重法、执法的法治网络体系和保障监督机制,使法治型基层党组织以合乎自己价值品性的力量,尊重宪法、法律和党内规章,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创建可信而权威的法治型党组织。也只有严格按照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来规划和设计党的工作,才能提升党组织依法办事的能力,强化其法治意识,并将遵纪守法视为分内的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党组织领导滥用职权,钻法律空子的现象,从而彰显出法律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2 4 建立评估体系,强化考核监督

包括指标、法治方式、载体、考评机制科学化等要素性规范和法治评估平台设计,形成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体系技术整合、评价结果运用等一系列要素所构成的评价体系(服务理念、能力、队伍、平台、内容、体制、法治标准等),为考评监督基层党组织法治水平提供规范化、常态化机制。要不断提升党务的透明度,定期向民众公开党组织批准和实施的重大项目、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公共资源分配情况等信息;通过召开听证会等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参加党务的平台和机会,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向,并利用这个平台所搜集到的信息,形成整体的意志与力量,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

2 5 坚持党的领导,治国治党结合

在政治领域中,政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存在意义就是将自己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纲领贯穿于执政工作中,以协调好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实现各方资源的合理分配。可以说,现代国家政治的核心就是政党领导,党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了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现代民主政治的大氛围之下,政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章程参与和领导政治活动,并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这也是法治国家对于政党活动的基本要求。若政党缺乏法律精神,就会扰乱社会秩序,有碍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羊和驱动者,其一言一行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党必须在法治精神的指引下,依法开展各项党务活动,凡事都要讲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执政,以法服人,这样才能推动法治文明的进步,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各级党组织要立足我市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际,着眼党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现实需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客观规律,充分考虑法治建设的渐进性和长期性,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要注重与改革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好既有工作经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法治化。

参考文献:

[1]方世南 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加强党组织法治建设[J].唯实,2014(12)

[2]霍雯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5(20)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