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5-05-30张宇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

张宇

摘 要:十八大以后,国家教育部门要把大约600所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学生实践强的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保障,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希望能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都是最近几年内成立的民办本科院校居多,这类院校一般不具有一定研究能力,但其现有的实践能力不如一些高职院校,因此现在国家要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就业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相对滞后

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专业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習环境,它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对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益处。然而,国内高校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技能实训室也只是近两年的事,许多高校在这一块都是空缺。因而该专业大多数毕业生没有见识过人事测评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到实际工作中一筹莫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校外实训基地匮乏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如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培训管理、绩效管理等课程,如果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知识、检验知识与技能,那么学生所学知识很难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因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尤为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立起足够的校外实训基地,即使是已经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由于缺乏重视和管理,大多数也是名存实亡,未能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如何让实训基地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索的问题。

(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健全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构建的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组合。从广义上讲,包括教学计划之内的课上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综合实训、见习和实习等,也包括学生的第二课堂、毕业设计、军训、公益性劳动课、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指教学计划之内的课堂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学生见习和实习等。本文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采用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模拟实习和校外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个别院校因为校外实习条件的限制,以专业模拟实习代替校外专业实习。从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在本科学习阶段,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仅仅通过专业模拟实习和有限的校外专业实习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由此暴露出多数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不健全的。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如何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合,才能保证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了解。但很多学校并未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践教学的时间不合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合理等等,都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五)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大多数人力资源专业教师虽然取得了人力资源专业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长期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当前我国高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等院校毕业生,他们尽管可能学历较高,但根本没有从事公司、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靠他们去指导学生的实践,显得“功底”不足,影响实践的效果。同时由于我国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较晚,且招生规模增速太快,所以,目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正规教育,属于半路出家,对于本专业的实践及其教学经验更显不足。他们往往习惯于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要想切实抓好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特点,可以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分为四种类型,分阶段、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1.专业认识实习

在学生入校的大一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就是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和考察,通过认识实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企业,通过对企业布局、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流程等的了解,对企业形成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2.校外专业实习

根据专业需要可以,在第四学期可以安排每学期3至4周的校外专业实习。一方面是要让学生通过在企业中进行的专业实习,初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工作方法;另一方面是想要通过这次实习让学生了解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支撑,才能更好地完成本专业工作,提升对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学生会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专业课和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自己要学习什么。

3.毕业实习

在整个大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是毕业实习,学生的毕业实习是与就业相结合的。在这个学期,是用人单位招聘的高峰期,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学期会选择有就业意向的工作单位去进行实习,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和选择的过程。

(二)积极改善专业模拟实习条件

专业模拟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必须积极改善学校的专业模拟实习条件。

1.保证具备充分的实习场所

根据专业拥有学生的数量设置合理的专业模拟实习场所,保障学生有足够的场所进行专业模拟实习。

2.提高专业模拟实习软件的技术水平

当今社会,各项知识和技术水平处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要保障学生使用的软件是与时俱进的,就需要管理者重视这项工作,及时对专业模拟实习软件进行升级、更新甚至是替换。

3.提高专业模拟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

为了切实提高专业模拟实习的指导质量,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要定期组织专业模拟实习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要解决学生校外实习难的问题,必须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有的放矢地实践指导,也便于实践企业接受与指导学生的工作上积累经验。在选择实践单位时,一是尽量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高或者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只有这样,学生去了才会有经验可学,有问题可研究,如一些管理规范的上市公司;二是要做到互惠互利,双方受益,才能保证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学校可利用有限的经费借助基地单位的支持完成教学任务,基地单位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实习和高校的师资力量,开展技术和咨询活动,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进行员工培训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性。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构建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的目标,培养出的学生最终目标就是能就业,就业的保障就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企业认可的合格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陈春.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探索,2014(01).

[2]彭十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以湖南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03).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