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三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2015-05-30黄丽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

黄丽丽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多元变化,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意义下的数学课堂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创设的“三导”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导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模式;三导;建构主义

1. “三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与理论依据

“三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进行的教育实验,基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学习过程应当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同时这个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三导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构建事物的意义的过程. 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出发,精心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经验的情景,这些经验应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有效地发生相互作用,使他们能够构建自己的理解,然后在教师的促进下,由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网络.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概括为: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设计者、促进者、组织者和评价者,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即创设与真实情境类似的教学环境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索,重视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式学习.

2. 三导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中高年级三导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即为“导学、导疑、导练”,基本模式为:展示导学目标(课堂学习目标),出示导学要求(自学提示)——实施导学诊断——小组互查互教(同伴互助,教师巡视)——师生引导释疑(学生讨论,教师导疑)——学生当堂检测(学生检测,教师导练).

2.1 展示导学目标,出示导学要求

这为导学部分,一般由指导预习和学生自学组成. 三导学案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考试说明,结合本节课教材内容,通俗地揭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上课前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同时出示自学提示,设置探究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探究学习.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实施导学诊断

导学诊断即为“先学后教”,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练习或其他实践. 教师巡视指导,组织教学,重点关注学困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有目的地收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并与课前备课的预设进行比较优化,从而达到二次备课,及时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这个过程中,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能力,同时有利于基础不同的学生的发展,鼓励优秀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指导后进生的达标学习.

2.3 小组互查互教(同伴互助,教师巡视)

交流是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学生在交流与探索中对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讨论中通过“兵教兵”解决一些问题,激发优秀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后进生表达想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在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收集生成问题,收集学生没掌握的错误或整理出通过“兵教兵”还不能解答的问题,进行第三次备课,对问题进行分类,搞清哪些属于本节课新知识所要解决的重难点,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或粗心大意的.

2.4 师生引导释疑(学生讨论,教师导疑)

这是课堂中的关键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演示、讲评、讨论、说出问题解决的来龙去脉,把问题的思路包括错误的思路暴露出来,让教师真正发现哪些问题是需要指导和点拨的,教师指导自学中暴露出的主要疑难问题,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不需要重复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寻找规律,让学生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体地位,把封闭的课堂变为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注重学生的发展.

2.5 学生当堂检测(学生检测,教师导练)

三导学案中设置当堂检测,是在自学诊断检测和师生共同导疑后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的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有一定灵活性的问题,以此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督促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检测,通过小组互评或自评等多种方式完成作业的批改. 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且能够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有个客观的评价,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及时地进行个性辅导,时刻机智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保证课堂的高效有序,做到每节课任务“堂堂清”,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由此我区三导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第一步提出导学目标;第二步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第三步自学诊断检测,互学互教;第四步当堂训练,总结归纳.

3. 三导教学学案的运用

3.1 导学用于课前预习

三导学案是集学生的学案、教师的教案和当堂训练检测为一体的. 导学部分为学生按照导学提纲上的要求自学,先学后教,这种有指导性的自学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导学部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科学地、灵活地去发现、探索、获取新知识,把课前的预习移植到课堂中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整理知识、学会探索,初步建构知识的网络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2 导疑用于课堂学习

三导学案中导学部分过后,教师并没有马上给学生解答未解决的问题,这就迫使学生独立开展思维,积极解决问题,学生针对老师创设的问题或者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在小组学习或与老师的交流讨论中进行质疑、释疑,通过兵教兵、师生互教的方法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导疑,突破知识重难点,同时又能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处理,让学生进一步对问题的处理进行深化的理解. 三导学案将整节课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

3.3 导练用于知识巩固运用

导练包括自学诊断训练和当堂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参与训练,以达到知识巩固的作用,通过一定量的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课堂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消化重难点. 同时导练的方式多样灵活,例如动口、动手、实践操作都是检测,不拘泥于笔试. 课堂中的训练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抓出学生的知识易错点,针对性地照顾到后进生和优秀生的不同程度发展,做到精讲多练.

4. 三导学案的初步成效

4.1 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导学案将课后的预习、课后的练习适量地放到课堂中来,以自学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了以学定教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优生可以进行拓展性学习,后进生可以进行基础性学习,不同层次地提高不同基础学生的能力.

4.2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导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做好集体备课、个人特色备课,在备课中促进教师间的联系,形成积极探讨教法的良好风气. 同时教师要善于对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作出指导性处理,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真正地知其所以然,把课程改革的要求真切地落实到学生中去,真正地实现教育工作者第一线人员的力量.

4.3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调动思维解决问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者和发现者,通过自身的领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不再拘泥于“一般高”,增强学生子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语境词汇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英语语法教学的建构主义策略浅谈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