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015-05-30刘会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平行线图形教材

刘会娟

【摘 要】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健词】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出示一组面积相等但形状、已知条件不同的梯形,让同学议一议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学生的意见很不统一。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呢?这样,引导学生满怀兴趣投入到阅读数学课本中去。

二、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作为教师,要把握“愤悱启发,相机诱导”这一原则。

(1)咬文嚼字法。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2)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3)提纲挈领法。就是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

三、及时反馈,促进数学交流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

1.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师生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在传授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同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

2.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

(1)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2)要善于推敲数学语言中关键词句。有的数学语言中每一个关键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3)合理破译数学语言的数形关系。有的数学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②从图形到模型。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④从符号到图形。这样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四、优化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用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

(1)阅读要动口。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2)阅读要动手。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使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书写能加快加强记忆,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3)阅读要动脑。思考是对输入大脑的阅读文字信息的识别与加工。阅读中必有思考,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

阅读能力是提供学生丰富智力生活背景的“钥匙”——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应重视数学学科阅读,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平行线图形教材
《相交线与平行线》巩固练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