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阐释学看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2015-05-30白雪

作家·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文思想威尼斯商人阐释学

摘要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成名作,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喜剧。主题思想歌颂了友谊和爱情。《威尼斯商人》高歌的并不是“人文思想”,而是建立一种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这样的观念颠覆了文学史家的中心话题,我们不可避免的需要寻找其中的问题:文学家所理解的主题和本文表现的主题为什么差距这么大?用不一样的批判方法去剖析同一部文学作品,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本文从现代阐释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莎翁的《威尼斯商人》的中心主题。

关键词:阐释学 批判 人际关系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人文思想

阅览国内出版社出版的国外读物和文学教材,针对莎士比亚代表作《威尼斯商人》的主题阐述,几乎都是通过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歌颂了安东尼奥的友爱和仁慈,谴责了夏洛克的凶残。对于这样一个共识,读者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偏见就更少了。如果我们用现代的阐释学来解读《威尼斯商人》主题的时候,我们得出的结论与文学家们的共识就完全相反。

一 论证的出发点不同

一般看来,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是表现主题的关键所在。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安排了三条线索:第一条,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斗争;第二条,是鲍西娅和巴萨尼奥的浪漫爱情;第三条,是杰西卡带着钱与罗兰佐私奔的故事。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是剧中的主线,而后两条都是从属于第一条存在的。同是资产阶级的他们,矛盾的冲突点在于一个是商业家,一个是高利贷放款者。不过这样的工作性质从本质上来说,并不能构成实质性的冲突。从表面分析来看,夏洛克性格残暴歹毒,为人老奸巨猾,无情无义。安东尼奥则是很注重友情,为朋友倾家荡产也在所不辞。但是透过本质来说,夏洛克也并非无情。在剧中,夏洛克也有一位很要好的犹太人,他是商人杜伯尔,他们的交情一直很好。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交际圈。我们不能干扰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交际圈,所以无法从交际圈朋友的多少来评判谁对谁错。

二 实际情况更重要

从剧本的实际情况来看,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主要分为:

1 利益最大化引发的矛盾

安东尼奥是通过买卖之间的运作获取利润,属于大规模生产的经营类型。夏洛克则是将手中拥有的财产发放给债务人,然后像银行一样收取利息,基本上都是小本生意。两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只是运作的方式不尽相同。夏洛克一直坚守高利息的经营观念,讲究逮住一个算一个的原则。这样的盈利方式是很残酷的。所谓愿者上钩的人,都是一些走投無路的人,对于他们而言,夏洛克的经营方式多少有些落井下石的韵味。安东尼奥经商之道属于薄利多销类型,对于缺钱的人慷慨解囊,甚至无需还钱,最多收取低额的利息。这样也就使得他在周围的朋友圈中留下很好的名声。安东尼奥绝非等闲之辈,自己就拥有四条商船,财力的雄厚可见非凡,远远超过小资产的夏洛克。雄厚的资产也并非都是安东尼奥自己得来的,而是通过剥削他人为自己谋利。这个时候我们看出,安东尼奥的慷慨义举并非无中生有,深远考虑的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更多的人来买他的东西,日积月累,薄利就成了雄厚的资产。夏洛克只知道安东尼奥存放贷款,仅是单单的收取低利息就干扰了他的生意。而实际意义上,他根本不知道安东尼奥的“倾销”策略。因为夏洛克完全看不懂他的这项策略,而且没有办法用“反倾销”的策略进行还击,只能是生闷气和报复安东尼奥。因为两人的敛财方式不同,就造成了这样的差距:安东尼奥的剥削方式被称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夏洛克的剥削方式就是被人唾弃的。其实,安东尼奥的方式欺骗性更大,如果把他视为人文思想的载体,确实会造成错位的差距。归根结底,两人的矛盾冲突就是因为利益的冲突。夏洛克的表现方式很明朗,而安东尼奥这一边,则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隐瞒性。因为安东尼奥的乐善好施掩盖了他要把夏洛克挤出商业领域的目的,好让自己一手操控整个威尼斯的经济。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偏见,还有厚此薄彼的待人原则,使得安东尼奥与人文主义提倡的尊重人、人人平等的主张相差甚远。

2 宗教信仰的差异

除了在经济领域排挤夏洛克之外,安东尼奥在宗教方面也是极度歧视夏洛克。安东尼奥和他的朋友总是说夏洛克是异教徒,认为自己的基督教非常了得,只有他们这样的基督教徒才配与上帝对话,想通过宗教控制人的思想。凡是被安东尼奥和朋友们定性为异教徒的时候,就被剥夺了权利。安东尼奥打着“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旗号,实际实行的确是不平等的原则。这一点做的和人文主义提倡的“自由”“平等”的观念也是毫无关系。在安东尼奥的眼里,无论夏洛克是否信仰犹太教,只要是不信仰基督教,都是异教徒。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夏洛克就形成了一种“以牙还牙”的行为准则,不再有任何的人情,只认得钱。这样的性格也使得他的性格越来越坏,心胸狭隘。即使夏洛克也有善心,但是安东尼奥等人异教徒的思想根深蒂固了,是绝不会把他视为同类来看待的。在法庭上的对话,彰显出了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等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整个语言的贯穿,表达出了:你们做得了缺德事,我也可以做得。如果从另一方面分析,可以总结为:安东尼奥等人根本不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的招牌只是他们实行压迫的手段。他们眼中的平等和仁爱是有对象。

3 种族的矛盾

这个矛盾因素,在古今中外提到的次数最多,在《威尼斯商人》里面也不例外。夏洛克属于犹太民族。因为这个民族居无定所,散居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因为游牧生活的影响,犹太民族逐渐形成了勇敢、强悍的民族精神。在现代的发展中,金融和商业两个领域,他们的成就令世人称赞。剧中安东尼奥等人总是认为犹太人苛刻、奸诈,没有人性;跟犹太人做生意没有人情味。夏洛克为了钱财会不择手段。这样的“集体无意识”直接导致了与犹太民族之间的不可交流和沟通性。在商业方面,自然是互相拆台和恶意攻击。民族矛盾的纠纷,往往都是历史形成的偏见所造成的,然后积怨越来越深,最后,从经济的斗争就转变成了军事、政治的斗争。

三 人性的缺点

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都想认定自己的存在,否定对方的存在。莎士比亚没有让这样的否定变成一种悲剧。假如,将夏洛克处以死刑,悲剧的发生也谴责了安东尼奥;反之一个道理。夏洛克有他存在的片面合理性,他的死亡肯定会让读者产生怜悯之心。这样的话,悲剧的主题一定是谴责人性的缺失,歌颂新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威尼斯商人》是喜剧收尾的,本质和悲剧就不一样了。依照中国作家鲁迅所说的“喜剧就是把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以毁灭的方式给人看”。所以,夏洛克和安东尼奥身上存在着很多人性的缺陷和不正当的理念,而喜剧的作用就是把这些缺陷夸张、放大,显出他们的荒诞行为,达到一种警醒世人的效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人文主义”的概念太大,对于《威尼斯商人》这样的故事情节并不适合。所以剧中的另外两条线索,表现男女之爱的歌颂之外,也突出了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但好似作为从属关系,不能改变剧本的中心思想,等于说只是对主题的衬托和补充。

四 现代阐释学的批评

现代阐述学的批评观点是很重视“成见”和“效果历史”、“视界融合”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的。

1 “成见”就是被规定的历史文化语境

这种被规定的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思想”。阐释者想要完全摆脱这样的规定很难。所以,现在的阐释者只能用人文主义思想来定性《威尼斯商人》的主题。实际上这样的定性很容易就迷惑了读者,混淆视听,几乎成为了所有文学史家的通病。

2 “视界融合”就是被理解者和理解者交流之间形成的“问答”关系

理解者总是会带着问题去提问被理解者,当被理解者对于这些问题都一一解答了之后,就是所说的“视界融合”。剧中的主题、人物的性格与形象、运用的技巧等都会在问答模式中一一展现。理解者所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会不一样。但是被理解者从文中找到的答案几乎是大同小异,却又和理解者的结论很难吻合,这就是阐释学的独到之处。现代阐释学批评要求阐释者:第一,既要吸收过去的“成见”,使理解者和被理解者之间形成相应的“视界融合”;第二,又要结合“效果历史”,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读和剖析经典,做到阐释学的准确性。

五 回顾《威尼斯商人》的阐释

回顾《威尼斯商人》的阐释路线,我们发现在阐释学的系列策略中,留下了一些无法弥补的痕迹,过分地依赖于“成见”。因为文艺复兴的影响,使得文艺复兴的文化语境已经替代了剧中的主题思想。再次就是理解者和被理解者之间的“视界融合”,已经完全脱节,不在同一条轨迹上。最后就是在“效果历史”的抓取上,基本上沿用了过去历史批判的观点,使文学批判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的具体论证和具体反映。

六 结语

“人文主义”思想一直被看作《威尼斯商人》的主题,这与传统的社会历史和现实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人文主义”是剧中的主题思想,那也无可厚非。可是问题还是:用一种墨守陈规的历史批评方法,去证明一个没有具体存在的命题,是我们一直费解的。

参考文献:

[1] 李伟民:《从单一走向多元——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及其夏洛克研究在中国》,《外语研究》,2009年第5期。

[2] 李江:《〈威尼斯商人〉与中世纪西欧的犹太人问题》,《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 胡健生:《〈日出〉中金八与〈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父亲形象塑造比较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4] 王洁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剧中人物思维模式解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5] 李明清:《梁实秋〈威尼斯商人〉译本研究》,《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6] 張发生:《论〈威尼斯商人〉中的“挖坑”和“埋人”》,《时代文学》,2012年第10期。

[7] 黄福武:《莎翁名剧〈威尼斯商人〉的文本解读——兼论犹太律法的发展》,《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8] 彭佳佳:《契约与人情的较量——易装与文本证据在〈威尼斯商人〉中的作用》,《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9] 张玲:《〈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人文思想》,《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0] 李军:《话语与失败——〈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失败再透视》,《海外英语》,2011年第2期。

[11] 伊姆·麦卡万,张晓梅:《〈威尼斯商人〉中的牺牲经济学——神、赠礼与莎士比亚》,《圣经文学研究》,2012年第00期。

(白雪,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人文思想威尼斯商人阐释学
实际生命的阐释学处境
——关于海德格尔的“那托普报告”
“阐释”与“训释”——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不同翻译研究范式与批评中的批评者阐释学立场①
浅析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之思考
《威尼斯商人》的狂欢化审美品格
论语文教学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