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壁结核治疗的应用

2015-05-30刘斌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临床应用效果

刘斌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壁结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胸壁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治疗后,行手术彻底切除结核病灶,术后对所有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结果:40例胸壁结核患者在术后均维持了7-15d的负压引流,其中5例患者2次更换引流海绵,7例患者1次更换引流海绵直至患者的病情痊愈。其余28例患者没有再次更换引流海绵直到痊愈。无1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切口周围组织不愈和坏死以及脓胸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5%,在随访的1-2n内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本次研究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显著地改善了引流效果,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胸壁结核;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28-01

胸壁结核患者容易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病变,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结核性寒性脓肿或者慢性胸壁窦道,患者最终必须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彻底地切除其病变组织[1]。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胸壁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治疗后,行手术彻底切除结核病灶,术后对所有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探讨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壁结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胸壁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29.64±10.23)岁;其中17例患者首次住院接受手术,剩下23例患者经过多年的反复治疗仍无法痊愈再次入院接受手术。40例胸壁结核患者在入院时,2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迁延不愈,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急性结核中毒。

40例胸壁结核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PPD试验、血沉以及胸部CT等检查,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诊断[2]。根据诊断结果我们可以发现40例胸壁结核患者中病灶侵犯左胸壁患者18例,侵犯右胸壁患者15例,侵犯双侧胸壁患者7例。除此之外,所有患者中21例患者有既往有明确的结核病史,19例患者经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得出,陈旧性肺结核患者10例,痰检阳性患者3 例,痰检阴性患者6例。对痰检阴性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得出结核性嗜酸性肉芽肿。所有胸壁结核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一个月后实施手术。

1.2 一般方法

40例胸壁结核患者均采取全麻下施行病灶清除术,手术切口为患者皮肤色泽变化处,梭形切除患者已坏死的皮肤软组织,然后对脓液及肉芽组织进行清除,彻底地搔刮患者的脓腔壁直至去渗出新鲜血液。对于形成窦道的患者,在术前应该对其进行美兰照影,在术中要根据其染色的范围和走向彻底地切除或敞开患者窦道及其周围组织。对于合并肋骨破坏的患者,应该切除患者局部的肋骨,完全地暴露窦道,然后对其进行仔细探查后将其彻底清除。

在对40例胸壁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1例患者在术中探查的过程中发现其合并胸椎结核,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要联合脊柱外科同时进行,当患者的病灶清除完毕后,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以及安尔碘对其进行反复地冲洗和浸泡[3]。术后在患者创口的最深处置入负压引流海绵,缝合患者的伤口后密闭创面,采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负压设置为300mmHg,术后2-3/d便将海绵退出2-3 cm,然后根据患者引流通畅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对其海绵进行更换。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40例胸壁結核患者在术后均维持了7-15d的负压引流,其中5例患者2次更换引流海绵,7例患者1次更换引流海绵直至患者的病情痊愈。其余28例患者没有再次更换引流海绵直到痊愈。40例胸壁结核患者均成功治愈,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结核。

2.2 并发症情况

无1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切口周围组织不愈和坏死以及脓胸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5%。患者在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后感染症状得到了控制。术后对所有患者采取抗结核药物进行为期6-9个月的治疗,在随访的1-2n内患者无1例复发。

3 讨论

胸壁结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胸壁疾患,由于此病采用内科治疗效果的不理想,因此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治疗。但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胸壁结核患者的脓肿窦道分布的范围较广,对患者的多根肋骨造成了侵犯,并且窦道多而细小,患者的皮下、肌肉组织深部以及肌间隙存在许多用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小结核病灶[4]。因此难以彻底地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清除,而一旦患者的在此发作,就必须对其再次或多次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带来负担,也会显著地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它能够彻底去除患者腔隙及创面的分泌物或者坏死组织,并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引流方法[5]。

综上所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显著地改善了引流效果,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詹锋,姜镭,曾志强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壁结核治疗的应用(附38例报道)[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2,12(1):54-55.

[2]王海江,宁新忠,夏照华等.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技术辅助病灶清除术治疗胸壁结核的临床应用[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11):941-944.

[3]陈俊柱,胡广健,蒋佑升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皮肤逆行撕脱伤12例[J].广东医学,2014,35(13):2067-2068.

[4]刘东,梁运海,董明等.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负压封闭引流与皮瓣移植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09(7):1133-1137.

[5]周牮,李影学,迟云飞等.表皮生长因子溶液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感染、炎症、修复,2015,26(1):49-51.

猜你喜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临床应用效果
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开放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钛镍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超声诊断应用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对照研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回植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