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浅析

2015-05-30徐丽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徐丽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对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复发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抢救时间与评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复发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复发几率、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71-02

急性心肌梗死又可以称为心肌缺血性坏死,该疾病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患者心律不齐、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闷以及血清心肌酶增高等一系列症状[1]。有效的护理干预在现代医学服务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2]。急诊护理路径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改善治疗效果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了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到的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排除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同意接收调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5至79岁,平均年龄(58.7±4.2)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6至77岁,平均年龄(57.3±4.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成立急诊护理路径专用小组,以护士长担任组长,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专家等方式,结合实际情况,确立急诊护理相关责任制度。依据每天实际工作量调整上班时间,取消固有三班倒模式,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②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模拟演练、主要急救技能训练等等。③落实急诊护理路径,护士需在1min之内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价,并将患者安排至急诊护理路径专用通道,以便急诊患者快速到达急诊室。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②计算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内,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 ±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为8.00%,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为26.00%。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死亡率高、进展快、发病急,1h之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可高达20%[3]。急救干预工作开展越早,对患者抢救效果与意义就越重要。急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急诊护理模式,具有缩短急救延迟时间、降低手术时间的作用[4]。通过规范化与预见性护理,在有限时间内能够提高患者急诊护理质量,对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大意义[5]。同时,患者与其家属均可以主动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来,在帮助患者掌握治疗与护理计划的同时,形成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互相促进,协同护理的局面[6]。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抢救时间与评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诊护理路径极大缩短了患者入院救治时间,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复发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急诊护理路径相比传统护理模式在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复发方面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复发几率、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丹红.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J].现代养生B,2014,10(3):158.

[2]张佳,喻秋平,李蓉,等.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抢救特点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670-671.

[3]蔡莉,张海英,李菲,等.急诊内科昏迷患者54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4):337-339.

[4]李江.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分析与治疗[J].医药前沿,2014,13(27):163-163.

[5]吴素霞.浅析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3(13):115-116.

[6]郭瑾.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4,4(27):382-382.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