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基本思路

2015-05-30庞杰

求知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校园大学

庞杰

大学校园文化是校风、学风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作为传承大学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通过审美,学生得以解读校园环境中蕴涵的精神,校园环境又通过美的可感性、可愉悦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加深着对生命的体验,传递着大学文化精神的韵律。因此可以说,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是一项包括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其最高层面的价值在于在满足环境基本使用功能前提下的文化素质教育价值。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当前,随着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广泛普及,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已日益成为教育领域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并日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加强校园环境文化的美化与建设,从理性上全面认识和把握其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科学地分析和确定它的固有价值与地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

存在的问题

校园环境文化沉淀着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也反映出一所学校的价值观念,尤其反映了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潜能。学生不仅能通过物质景观了解到组织群体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能从物质景观中领会到特定的文化渊源,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大学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违背了大学的本质与自身的特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能因地制宜进行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有的高校盲目追求效果,将不适宜校园环境的作品搬入校园。一些大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照搬外面的景观,将一些已有的景观或放大、或缩小、或原状搬入校园,这会有抄袭之嫌,从而淡化了它的美感。文化景观重在创新,只有那些新颖、自然和符合地域环境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才具有活力,才能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发挥真正的作用。

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现代大学生对文化景观环境的要求除了要具有知识性、和谐性、对比性等一般审美范畴外,还要求有新奇性、丰富性和多样性,他们追求视野开阔、思想深化的东西。比如,不能随便做个塑像就算是环境建设,而是要使塑像与大学校园的氛围相适合,大小比例体现美感,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3有的高校没有做到因财而建、量力而为,而是盲目耗巨资进行校园环境建设。一些大学不能根据学校的财力、物力来进行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的甚至因为追求美观而挤占教学、科研上的资金。有些大学为了追求新、大、特的特点,在校园内建设占地几十亩的大广场,这样做虽然景色壮丽,给人以冲击力,但壮丽的背后往往会造成投资较大、维护成本过高的后果。

二、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

基本思路

1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必须考虑大学的功能性。大学的校园环境文化设计必须符合现代化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要求。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必须创造出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化、信息化、人性化理念,以及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的优美的校园景观,就是说既要营造师生教学、科研、审美、交往、休息娱乐的良好环境,又要提供足够的学术交流空间和配套设施,努力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校园硬件水平。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校园环境作为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的问题,同时还要保证师生的人身和心理安全,以保障教学、科研工作及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主要体现在所有建筑工程品质和安全维护的考量,均要以使师生身心安全无虞为前提。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把好质量关,使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要优化建筑结构,提升防震、防火及其他防灾功能,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2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必须考虑经济性与实用性。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学术性、人文性、艺术性、教育性、特色性和发展性,更要顾及到校园环境文化的现状及学校财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专项资金,因地制宜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改造、调整和美化,以较小的投资取得明显的效果,防止盲目追求豪华与时尚。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还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安全、舒适、便利以及情感和心理等因素,充分考虑教学、科研、生活实践、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体现实用性。

3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必须考虑特色性与艺术性。大学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要坚持特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内涵。每所大学都有自己辉煌的殊荣和历史,都具有自己的性质和地位,同时又因所处地域的不同而各有特色。时代、历史、地域及性质等都是大学校园景观形成的基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不可忽略这些要素,以便塑造出特色校园景观。校园文化是校园景观的灵魂,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更应该体现多种文化知识的渗透交融和多元文化的交错组合,传递出文化的信息。因此,校园环境建设应该按独特与美观的理念统一布局,体现一定的美学思想,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形成一个完美的序列结构,有层次、有节奏、有韵律且风格鲜明,构成浓厚的艺术境界,促进师生情感与校园环境的和谐统一。

4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必须考虑开放性与发展性。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学科呈现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更使“通才教育”成为必然。“大学教育观”正代替狭义的学校教育。一方面,大学要为社会服务并向社会开放,要尽可能地将设施与环境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另一方面,学校的部分功能将逐步由社会承担。校园环境将不再只局限于教师、学生使用,在某种意义上还要成为社区居民学习、娱乐、休闲的场所。因而,大学教育必须从传统的办学理念及校园空间组织模式中解脱出来,使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体现开放性原则。随着社会进步和国际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不断增加,大学招生规模与学科设置将不断增加和拓展。因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方略。一方面,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建立一种灵活的长期发展结构,留给校园足够的弹性生长空间,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校园实体空间和环境的延续与发展;另一方面,校园环境系统内各要素之间要相互配合与互动,形成严密的组织构成、合理的比例和较高的有序性,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只有这样,校园环境建设才能前后持续、着眼于未来,构成一个动态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总之,校园环境文化是技术和艺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但应注意的是,不同的建设形式,给予人的是不同的审美感受,承载着的是不同的主体精神。校园环境在体现其审美特性时,重要的是通过综合运用其艺术语言,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校园环境文化不仅是人性化的自然环境,更是一个人为的心理环境。无论是被歌德称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还是被誉为“第二自然”的园林,抑或是沉淀着艺术家情感的雕塑,如果仅仅是为了装点校园,那么它便脱离了文化的轨道。因此,大学环境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环境这个层面,更应追求其强大的美的熏陶和同化力。从这个标准上说,我国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努力提高,以建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一流大学。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校园大学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