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2015-05-30邸乘光

求知 2015年6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邸乘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特别是提出并形成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一、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1979年,邓小平同志最先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命题,把“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之家”“小康的状态”“小康的国家”。后来,他又把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战略目标。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提出了一些新构想和新要求,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丰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个“战略目标”,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战略目标既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相衔接,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内容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既体现为人群的全面覆盖,是不分地域、城乡、行业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全面小康;也体现为领域的全面覆盖,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和“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这两个方面的“全面”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关键,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重要特征。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将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与整个新时期相伴随的。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和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服从并服务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从功能定位上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指导思想上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从道路方向上说,全面深化改革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总体目标上说,全面深化改革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基本任务上说,全面深化改革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从方法原则上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全面”,即改革的任务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关键在“深化”,即要把握内在规律,找准矛盾症结,解决突出问题,实现目标任务。

三、关于“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将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制度框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认“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随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科学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根本原则、重大任务和具体部署,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也是服从和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的。从功能定位上说,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指导思想上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从总体目标上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基本原则上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重大任务上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要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四、关于“全面从严治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伊始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将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落脚到从严治党、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上。2014年12月14日,他在江苏考察调研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战胜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保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关键是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和“从严”是两大关键。“全面”包括主体的全覆盖和内容的全覆盖。主体全覆盖,就是要强化党的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是党的建设的主体,都要严格要求、约束和提高自己,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内容全覆盖,就是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从严”要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要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这是从严管党治党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一要严格党的制度。从严治党说到底,就是运用制度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就是依靠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来建设我们的党。二要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三要严格管理干部。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特别是从严管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四要严抓党的作风。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也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五要严明党的纪律。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必须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严格执纪,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六要严格监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监督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