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新课改中应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2015-05-30刘彩霞

求知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新课程新课改

刘彩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地得以实施。高中政治新课改要求政治教学要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旨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在现阶段,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时,既要做到“稳中求变”,又要与时俱进,实现“变”中求“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务实高效。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与时俱进,跟上新课程改革步伐,但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也不能“一刀切”,不能彻底否定,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有所继承”。

一、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否定过去,应做到“有所继承”

首先,教科书的引领功能不能变。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具有引领教学的功能。教师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确使用新教材。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新课改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敬业精神必须保持和发扬。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敬业精神必须保持和发扬。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对于自主学习这种新的课堂模式,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完全由学生自主,学生展示,学生讲解。确实,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但是,这种做法突然走到另一个极端,整堂课由学生来完成,任由学生发挥、自主展示,教师被彻底“解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这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在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敬业精神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敬业精神,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

课前,教师应提前预设相关问题,通过学案或提问等多种形式把教学目标具体化。学生在自主学习完成这些问题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全程辅导,适时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生成答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把新课标的理念付诸于课堂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参与课堂并深刻地体验到知识获取的方法与过程。课后,教师应适时地反思本堂课的利弊得失,查缺补漏,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在平时,教师要不断搜集、整理与教材相关的时政材料,典型案例,并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这都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次性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一如既往的发挥敬业精神。

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教师一如既往的积极参与,切不可发挥了学生的作用,却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否则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应继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自主展示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案导学,学生活动较多,所以很多教师干脆不再使用多媒体,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形象、生动、灵活地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背景资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努力做到“稳中求变”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保证政治教学改革的成功。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特别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特别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发性。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即生活。而新课程设计从生活出发,设置四个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努力把教材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现实生活的题材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其次,要转变教学模式,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作的纲要性描述。它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在学案中巧妙布惑,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有些内容,甚至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变“学生”为“老师”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最后,要实现教学目标由“单纯传授知识”向“重过程、方法”,“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弥补目前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开展知识竞赛、小型辩论会、论文竞赛、演讲比赛、专题对话和小品表演等展开多种形式的活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生活的理念,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总结

总之,我们只有着力发掘教科书的引领功能,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才能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新课程新课改
敬业精神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敬业精神现状与对策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意识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