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创新

2015-05-30王丹秋

求知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日常管理高校学生创新

王丹秋

摘 要: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如何在新形势下对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进行创新,是目前的主要工作。相对而言,当下的高校学生,已经脱离了旧有的管理体制,他们的思维和日常行为,都脱离了固有的束缚,寻求一种全新的自由。但是,面对新形势的发展,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必须展开创新,否则很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高校学生展开广泛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制定有效措施,促进日常管理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和整体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有了较为完善的机制,然而,目前的日常管理并不能完全适应未来高校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对某些地方进行创新,迎合学生的各种习惯,并且促进高校的和谐进步。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创新,不仅要在制度上努力,还要在各项实质性的措施上积极落实,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而不是搞出一些特殊化的情况,否则只会导致学生之间的矛盾加深,校方的地位持续下降。在此,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创新展开讨论。

一、我国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存在问题

1.高校招生规模增加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很多领域都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需要进行一定的扩招。但是,面对国家政策的宽松和经济利益上的诱惑,很多高校开始盲目的扩大招生规模,导致高校一度变成了人员拥挤的看管机构,这就导致学生的日常管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当高校招生规模增加的时候,应同步更新日常管理方法,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而不是放任不管。但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很多学校仅仅顾及经济利益,根本不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导致校园暴力、校园色情、校园生活方式糜烂等各种问题的出现,给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

2.班级观念淡薄化

就目前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而言,班级观念淡薄化是一项比较严重的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提高、高校开放程度增加,班级已经不是唯一的集体,社团、学生自发的组织等,都成为了学生衡量集体的全新标准,由此导致的问题在于,很多学生并不在乎班级的利益,没有班级是一个整体的意识,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中,都是与其他班级、其他系别的学生交流,这将直接影响高校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倘若班级观念持续淡化,那么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将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届时可能造成较大的冲突,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3.管理人员匮乏

相对于其他机构而言,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比较复杂,不仅仅要保证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公平性,还应该照顾到部分特殊情况的学生。除了上述的两项问题之外,很多高校还表现出了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表面上,各大高校都设立了相应的管理部门,且管理人员充沛,但是,在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大部分管理人员都避而不见,少数管理人员也是采取了踢皮球的策略,不仅导致学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也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多数管理人员根本就是形同虚设。现阶段大学生数量持续减少,原因之一就在于高校管理根本无法服众。

二、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创新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管理创新

对于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而言,已经完全脱离了“老师说,学生做”的年代,现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固有的控制性命令已经遭到了学生的强烈反感,继续执行只会导致恶性循环。为此,在今后的高校日常管理当中,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了解新形势的发展,要进行自我管理创新。比如,高校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自我管理目标;高校学生平常行为规范决定的自我管理目标;学习生活及文化生活中决定的自我管理目标以及科研创新决定的自我管理目标等。其次履行自我实践,日常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学生自主的主观能动性,要改变以往那种“要我做”的模式,进而转换为“我要做”模式,此外要增加自我激励。最后要坚持自我监督。由此可见,学生才是高校日常管理的主体,所有的管理人员,甚至是校领导,都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否则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2.转变高校日常管理观念,努力创新

对于高校而言,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不仅仅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还应该转变高校日常的管理观念。在以往的工作中,很多管理者都认为自己是老大,不仅对学生呼来喝去,甚至是让学生做一些杂活,导致学生对院校的反感程度直线上升。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转变这些负面的观念。笔者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改革迫使高校工作教育管理者必须将日常管理模式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要实现高校教育观念及管理观念的转变。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开放意识,这也就要求高校学生必须改变以往的观念,破除以往的教育思维定势,发展以及培养自我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当代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这也为高校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由此可见,在转变高校日常管理观念的过程中,可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第一,对所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彻底消除个人独大的思维,对于屡教不改者,直接予以开除,并取消相关任职资格,让学生看到校方的努力,第二,由于学校内部存在掌权者的各种亲属关系,必须对这些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必要的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介入,第三,学生应适应新的管理方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手段,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3.健全高校日常管理机制,保证日常管理的有效运行

经过大量的讨论和研究后,发现很多高校之所以在日常学生管理方面问题百出,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现阶段的很多高校在管理机制上,仅仅是采取了大同小异的方法,而且对学生无任何的积极作用,奖惩措施没有落实,学生非常瞧不起这种制度。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健全高校日常管理机制,同时,保证日常管理的有效运行。第一,将各种惩罚措施做实处,净化校园的学生队伍,开除一系列的不良分子。第二,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各种制度,彻底消除所有的表面功夫。第三,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有效沟通,减少矛盾。

本文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创新展开讨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虽然创新力度加强,但执行力度并不够,我国关于高校日常管理的负面新闻依然较多,这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坚持边创新、边执行的策略,收到成效后再继续创新,否则一味的创新只会造成管理上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丁 健.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26):479—480.

[2]刘春蕾.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J].科技信信息,2010(36).

[3]崔福海,程 浩.公寓党建:高校学生党建的实践与探索[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02):34—39.

[4]胡建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6):62—63.

(作者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日常管理高校学生创新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大型冷库日常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