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民族复兴思想述略

2015-05-30付文谦

求知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华民族

付文谦

摘 要:民族复兴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且是全世界受压迫民族所面临的共同使命。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述中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复兴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即以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民族复兴思想为指导,寻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途径。其思想主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华民族;民族复兴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民族剥削是导致世界上各民族间不平等的根源,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障碍,而消除民族剥削必须先要消除人对人的剥削。“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1]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复兴思想的基本观点。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急切地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中寻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新的民族复兴道路。

一、探寻“第三新文明”

在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是李大钊。早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李大钊就在其著述中论及“再造”一个新的“中华”,以迎合世界的新潮流。“先再造其我,弃罪恶之我,迎光明之我;弃陈腐之我,迎活泼之我;弃白首之我,迎青年之我;弃专制之我,迎立宪之我;俾再造之我适于再造中国之新体制,再造之中国适于再造世界之新潮流。”[2]他把有着悠久历史而又处于沦落地位的中国比作“白首之民族”,虽已至暮年,却迎来了“投胎复活”的机会——再造一个青春中国。“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3]总之,“白首中华”废落之后,中国必将迎来“青春中华”,李大钊对此有饱满信心,他“深信吾民族可以复活,可以于世界文明为第二次之大贡献”[4],“我们如能使新的文化、新的血液日日灌输注入于我们的民族,那就是真正新机复活的时候”[5],可见他坚信中华民族复兴的时机已经到来。

李大钊把东西方文明从生态史观的角度比较和分析,他认为东洋文明“颓废于静止之中”,西洋文明“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6],对于“第三新文明”,他曾作如下描述:“第一文明偏于灵,第二文明偏于肉;吾宁欢迎‘第三之文明。盖‘第三之文明,乃灵肉一致之文明,理想之文明,向上之文明也。”他苦于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混乱局势,缺乏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力量,因而主张“惟当顺世界文明之潮流,别造一种新势力以代之。此之势力,必以中级社会为中枢,而拥有国民的势力,其运命乃能永久。”[7]李大钊将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望于“第三新文明”的出现,而俄国十月革命的炮火给他带来希望成真的可能。他在《俄法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中系统阐释了俄国革命的世界意义:“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的采色者也。”因此,他主张:“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8]

他强调中国有继承“第三文明” 的“至重的责任”,而这正是中华民族“复活”之道、“青春中华之创造”之道。从李大钊对俄国革命的大加赞扬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当今世界的新潮流,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也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他率先接受了指导俄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这正符合他一直以来关于“第三新世界”的描述,他终于找到了“第三新世界”的方向,从此便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奔走呼号,积极筹划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在中国实现“第三新世界”而不懈奋斗。

二、重视“群众势力”

中国的民族复兴必须要依托一定的力量,立宪派依托清朝统治者,革命派依托革命势力,结果都没能使中国走出衰落的困局,但并未实现民族复兴。究其原因,他们所依托的都是社会上一小部分势力,没有得到社会上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普通群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的革命储备雄厚力量。

早在1914年,在李大钊《政治对抗力之养成》一文中,根据对中国远久历史的考察和近代世界变化的潮流,他已经开始重视群众势力。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他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是劳工主义的胜利,造就了劳工的世界。李大钊在著作中写到“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9]。社会主义派是俄国十月革命所依靠的中心势力,李大钊进一步认识到以共产党为主的社会主义派,其背后“实有一更大的势力,为他们的泉源,就是一般人民对于自由的热烈的要求”,因而他认为,“无论何人,应该认识民众势力的伟大;在民众本身,尤应自觉其权威而毅然以张用之”“民众的势力,是现代社会上一切构造的唯一的基础”[10]。结合中国的实际,李大钊找到了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领导力量,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并主张“为了取得中国民族革命的胜利,工人们应当紧密地组织起来,并且成为革命的中心”,还强调指出,“工人阶级是国民革命运动中最勇猛、最有力的先锋队”“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多半要靠工农民众的努力”[11]。李大钊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实践家,其关于重视“群众势力”的思想主张对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使自身力量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壮大,最终完成了中国革命,实现了民族解放,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三、致力全民族的觉醒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全力主张民族融合,号召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融合为一个中华民族,这是对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关于民族融合思想的继承,在继承和完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思想主张的基础上,当中国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时,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全民族共同抗战的主张,呼吁全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终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近代知识分子关于民族融合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李大钊主张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组成“新中华民族”,建立统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形成“新中华民族主义”,推动“中华国家之再造”和“中华民族之复活”。正如他所言,“以余观之,五族之文化已渐趋一致,而又隶于一自由平等共和国体之下,则前之满云、汉云、蒙云、回云、藏云,乃至苗云、瑶云,举为历史上残留之名辞,今已早无是界,凡籍隶于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矣。然则今后民国之政教典刑,当悉本此旨以建立民族之精神,统一民族之思想。此之主义,即新中华民族主义也。”[12]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也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他在早年大力倡导民族融合,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热情赞誉中华民族的伟大:“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句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13]他坚信中华民族联合的力量,并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始终致力于发动中国民众的力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入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中华民族普遍觉醒的时机已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事变第二天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努力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认为国共两党团结和全国团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中华民族之复兴,日本帝国主义之打倒,将于今后的两党团结与全国团结得到基础。”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全国人民团结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经过八年的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摆脱了外国侵略,中国面临着如何建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力主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大力宣传自己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企图,从而深得民意,在战争中得到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而国民党则由于自身的腐败而失去民心。经过三年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打败原本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全国政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完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四、结语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努力探寻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唤起全民族觉醒的思想主张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以后的执政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在此后的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央领导人关于民族复兴实现规划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必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12]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7][8][9]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10]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13]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中华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浅析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