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

2015-05-30马春蕾

求知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思想政治大学生

马春蕾

摘 要: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文精神逐渐成为社会中的主流价值取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对大学生的个人思想、行为进行科学、正确地引导。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当下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1.情感要素

情感要素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第一,重视学生的情感、情绪,通过各种方式的表现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构建和谐的非正式师生沟通途径,让大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愉悦的心情;第二,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规模及培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1]。所以,大学生在面临各种竞争时肯定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在各种压力面前,如果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与解决的话,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至此,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才能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环境。

2.民主要素

人文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核心内容是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责任感,让他们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若遇到需要做出重要决策的情况,在此之前就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培养每一位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个人责任感,以此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及科学性。此外,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坚决基于高校发展的基础之上,制定与此一致的计划及实施过程,渐渐地将参与教学视为自我教学[2]。

3.文化要素

文化要素是大学生人文精神最高层次的要素。高校中的文化要素具体指全校师生在长期的和谐相处之后培养形成的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信念标准等等。文化要素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内化过程,需要校园中的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认可。相对应的,优良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对于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都有促进的作用,可以科学地引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待人接物,如何更好地发展健康的身心[3]。至此,依赖校园文化的不明文规定的管理,不强制依赖于校园制度,使校园中的全体教师与学生形成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与行为体系,对于高校中的人文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构建的问题

1.人文精神内涵的掌握力度不足

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等过程中总结下来的经验。当下,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不是全面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之外的人文精神,比如传统文化精神、法律精神、艺术欣赏能力、哲学了解程度等,了解非常有限。缺少了这种人文精神的学习与培养,就不能真正掌握人文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下高校教育中人文教育中的一大问题。不仅如此,对于人文精神概念的了解如果只是停留于人文知识表面,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素养,就无法培养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也就失去了人文精神的存在意义[4]。所以,对于人文精神内涵的掌握,不仅要了解,还要内化,将其上升为真正伴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实现人文精神的掌握。

2.非智力因素影响较大

高校教育开展至今,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成绩优异、智力突出的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不能取得较高的成就,反而有些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一般、智力并不突出的学生却可以取得较大的成就。这个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成功,并不是只需要智力条件,也需要许多非智力的因素,比如良好的社会生存能力、个人的意志力、待人接物的方式、个人的道德修养等等,甚至还包括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因素影响[5]。其实,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智力突出的人,如果非智力因素不优秀,反而无法真正做到出人头地。但是,当下高校中的教师、家庭中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将大部分的经历都花在智力的培养之上,却完全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当下高分低能的情况频频出现,就算拥有较高的智力,在社会中也不一定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大学生的个性被埋没

人文精神的内涵之一是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性。在高校教育中,就是要积极鼓励学生培养自身优良的品格,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国家想要发展,创新是关键的筹码。国家要创新就要依靠人文活动的开展,鼓励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发展大学生的自我特性,不仅是人文精神内涵要求,也是当下素质教育的改革需要。此外,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此时还没有稳定、健全的人格,可塑性极大,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之一。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对性的相同与绝对性的不同,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高校的教育既要有相同性,又要有个性化的内容,即因材施教。当下,我国教育正从长久的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向素质教育转型。但是,高校期间仍然会因为升学、出国留学等机会的竞争无法摆脱学业压力的存在。所以,高校教育还是过分重视智力教育,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始终都以分数为首要考虑因素。更有甚者,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只是将理论知识教授学生,却不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构建的具体途径

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人文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其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党政活动、宣传窗形式、社团活动、家庭教育等途径进行人文理念的渗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彻底结合人文理念。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建人文精神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可以跨时间、跨空间地进行交流学习,充分了解并掌握人文精神的内涵,努力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灵活的手段来宣传人文精神,如通过相关的系列教育片、组织社团活动等。这样在两者结合的教育下,不仅可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也能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了解与感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2.建设富有人文精神的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校领导与教职工对于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心与重视。探究分析许多成功案例不难发现,在高校中积极举办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创建良好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至此,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组织大学生围绕人文精神的主体开展各类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亲情教育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讲座、辩论赛、演讲赛、展览会等形式感受浓郁的人文精神与人文气息。在此过程之中,不仅可以在校园中创建优良的人文精神校园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与发展。优美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学习风气、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围是高校的软硬条件,只有这两者有效融合并朝同一个方向发展,才会促进全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优良的高校校园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会学生严谨求学、认真工作、健康生活。此外,当下信息技术相当发达,在网络文化方面构建可供学生学习的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对于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也应该在校园网络文化中有所体现。

3.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素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最直接向大学生群体传达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所以,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优良的人文精神素养,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取得实效的效果。首先,对于教师团队必须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加入大范围的内容,比如心理学、法学、美学等与人文精神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培养教师团队的人文精神知识系统。不仅如此,还要在培训过程中结合真实的案例进行解析与探究,为教师在今后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在今后真正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可以注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人文精神素养提升有较大帮助。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事倍功半。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必须要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方式,在教授过程中通过自身充沛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以此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还要有认真细致的良好品质,可以察觉大学生心理的微小变化,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于心理问题上加以引导与疏导,这样才能避免更加严重的事情发生,起到了保护学生的作用[6]。

人文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情感要素、民主要素和文化要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构建出现人文精神内涵的掌握力度不足,非智力因素影响较大,大学生的个性被埋没等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建设富有人文精神的高校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素养等途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构建。

参考文献:

[l]薛晓娟.让人文精神走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5):156—157.

[2]于淑娟,张培强.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J].学理论,2009(15).

[3]郭玉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

[4]张茂林.人文精神:文化环境的价值蕴涵[J].社会科学家,2012(08).

[5]刘明奇,张 巍.人文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

[6]徐双敏,孔繁敏.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基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思想政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大学生之歌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