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惊!警!“维纳斯熊”

2015-05-30陈晓丽

大学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白鹳东北虎朱鹮

陈晓丽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现设有哺乳动物、昆虫、鸟类与爬行动物、动物进化与发育四大展厅,以及植物、种子、木材、菌物、土壤、矿物与岩石等六大展室,展出标本6000余种8000余件。

现馆藏陆生标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3种(共96种)、二级保护动物96种(共161种);一级保护植物30科107种(共35科254种)、二级保护植物72科613种(共106科1646种)。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建立于二零一一年。

以始建于一九二三年的京师大学堂森林植物标本馆为起点,

至今已有九十二年的历史,是以收集与展示我国森林、

湿地和荒漠三大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为鲜明特色的自然博物馆,

承载着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承等任务。

“我馆的馆徽是由两片春秋两季的银杏叶构成,寓意春华秋实,是大学育人功能的体现;银杏是孑遗植物,代表博物馆的功能之一是文化传承;图案中有意象化的‘北字和‘林字。”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张勇老师向本刊记者介绍说。

随后,张勇老师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博物馆,生物学科班出身的他,从专业性和趣味性向记者介绍了代表性展品。整个参观过程,张勇老师多次强调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迈进哺乳动物展厅的那一刻,记者被姿态万千的动物们惊呆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好奇张望的藏羚、仰头长啸的狼等等。在熊展区,一只马来熊呈站立姿势,张牙舞爪,大有“鹤立鸡群”之态。旁边站立的一只黑熊与马来熊形成鲜明对比,它失去了两条前肢,表情中充满忧伤。“这是四川省绵阳市林业局赠送的,它的两条前臂已经被盗猎者砍掉了,左腿还保留着猎套。我们称它是‘维纳斯熊。我们希望这样的标本能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张勇老师说。猎杀和走私是野生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和“维纳斯熊”一样,在博物馆被作为警示教育素材的还有很多,比如被广西林业厅罚没的穿山甲,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被毒杀的东方白鹳,以及2011年在黑龙江省密山市丧命于猎套的东北虎等。

东方白鹳毒杀案

东方白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隶属鸟纲鹳形目鹳科,体长约1.2米,翼展近2.2米,除飞羽黑色外,余部体羽白色,喙黑色,眼部裸区和脚为红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物种。在德国,它的近亲白鹳被奉为国鸟。德国人在屋顶筑巢迎接它们,尊称它们为“白衣骑士”。

北林博物馆收藏的东方白鹳标本是2012年11月天津北大港湿地东方白鹳中毒案件中的被毒杀的。2012年11月,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迁徙中栖息于此的东方白鹳遭遇投毒。“如果不是志愿者们打捞起21具东方白鹳的尸体,它们最终将以每只200多元的价格售给餐馆,成为盘中餐。一种全球濒危的美丽大鸟,一片生态意义重大的鸟类保护区,上演了一场残酷而阴险的谋杀!”张勇老师说。

东北虎套死事件

当来到一只老北虎标本前面时,张勇老师说:“博物馆的标本都会在原样的基础上进行修补,但是这只野生东北虎标本是以原样展出的,为了给世人以警示教育。”据标本前面的标牌,记者得知,这只野生东北虎是2011年10月27日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某水库边被发现死亡,虎体长约2.5米、重约200千克。死因判断为由于颈部被猎套所套,导致肌体和脏器衰竭死亡。因死后长时间浸泡水中,局部毛发脱落,原样展出,以警示教育。

“东北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主要分布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与偷猎,至2014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真正野生(一些野生动物园的变相人工喂养不计在内)东北虎400头之内。”张勇老师说。

大熊猫“白石”和“雨诗”——老寿星

“活化石”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哺乳动物展厅展出的大熊猫标本“白石”和“雨诗”是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国家林业局的许可下,借于北林博物馆展出,借展期为20年。

“白石”出生于1977年,1996年送到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展出,于1999年产下女儿,即中国首只在美国出生并存活的大熊猫“华美”。2003年,“白石”回国后,在广州动物园生活,直到2008年以31岁高龄去世。“白石”是我国大熊猫中有名的老寿星。“雨诗”是野生大熊猫,2011年4月在四川省阿坝藏羌族自治州卧龙镇三村被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功抢救。后因病死亡。

看到憨态可掬的“白石”和“雨诗”,专业出身的张勇老师向记者普及了一把科普知识:“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至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朱鹮——野生动物保护的最大成就之一

“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取得的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对朱鹮的保护。”据张勇老师介绍,朱鹮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说起中国对朱鹮的保护,张勇老师回忆起了一个小插曲:朱鹮曾经一度被认为野外灭绝了。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在陕西省洋县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的山林中发现两个朱鹮的营巢地,共有七只朱鹮,其中四只成鹮、三只幼鹮。正当鸟类学家们专心观察这两个稀世珍禽的家庭时,一只幼鸟从巢里掉了出来。幼鸟落到地面后,鸟类学家们立刻把它拣回,火速运到北京动物园。经过鉴定,这是一只雄性的小朱鹮。于是,在陕西洋县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野生朱鹮受到了良好的保护。

朱鹮在保护区内休养生息,繁衍后代。1985年5月,洋县已有17只朱鹮,而截至1989年3月,中国境内的朱鹮已发展到40多只。“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保护鸟类的重大成就。朱鹮的保护,从无到有,是非常成功的范例,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巨大贡献。”张勇老师说。

藏羚——保护与平衡

2013年7月,由西藏自治区林业厅、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捐赠给北林博物馆的5只藏羚标本(含1具骨骼标本)到达博物馆。“这批标本到馆,丰富了博物馆偶蹄类动物标本的数量,提升了馆藏标本质量。其中骨骼标本是我馆收藏的第一具大型动物骨骼标本。”张勇老师说。

十多年前,藏羚的盗猎者非常猖獗,当时发现的藏羚只有两万多只,保护藏羚刻不容缓。从青海去拉萨的路上有一个叫索南达杰的藏羚保护站,这是以“藏羚保护第一人”索南达杰的名字来命名的。1994年1月18日,40岁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无人区与18名持枪偷猎者对峙,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被可可西里零下40℃的风雪塑成一尊冰雕。

猜你喜欢

白鹳东北虎朱鹮
走进“欧洲白鹳村”
威风凛凛的东北虎
东北虎,请你回家
朱鹮 从7到1000的生存跨越
优雅的朱鹮
朱鹮你好
啊,朱鹮
德国白鹳村家家筑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