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停了还能照样飞

2015-05-30尹颖尧

大学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生

尹颖尧

《大学生》:可以说清华学子经历了两轮创业浪潮,一轮是1998年以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为标志的,但这波创业浪潮好景不长;第二轮是2013年以清华x-lab成立为标志的,它再一次激发清华学子的创业热情。两轮创业浪潮相距15年,请谈一谈其中的历史背景。

张帏: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大赛的大背景是互联网创业,诞生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大学生创业企业,它们拿到了风投,这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但当时那批创业企业最终成功的不多(其中有的同学毕业后再创业取得了成功)。为什么这些大学生创业企业没有取得成功?第一届大赛我自己现场观摩了决赛,第二届我就是大赛的评委了。年轻人创业需要示范效应,有了成功案例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创业、支持创业,支持创业包括课程、资源、培训辅导和投资等,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大的外部环境不理想,大学校园没有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其次,创业要素有三:机会、资源和团队。那时,我接触了很多有创业想法和初步探索的学生/团队,也多次指导或(和)带领多支团队参加国内和国际创业大赛并获奖,但是这些团队真正创业的很少。因为团队成员各有各的想法,有的想出国,有的要北京户口;更重要的是当时外部环境总体上不利于大学生创业,创业之初通常是苦哈哈的,也很孤独。

谈到创业外部环境的改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钱颖一院长说,2014年是中国创业元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华x-lab算是先行者,2012年我们就已提出了理念并开始行动,目前已经获得了很不错的初步成果。清华x-lab成立一年半时,就吸引了250多个项目申请加入,入驻团队53个,注册公司项目52个,获得投资项目16个。

清华x-lab于2013年4月25日正式成立,这只是标志性的时间点。其实,清华做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是依托于学科的,1998年,清华经管学院就开设了MBA“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2000年,成立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此后又成立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自2003年,我本人就开始组队参加国际创业或创业计划大赛,先后7次获奖,包括2009年在美国伯克利大学获得第5届Intel-伯克利全球科技创业挑战赛冠军;2005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支持下合作开设了《未来企业家之路》课程,对方提供专利,清华学子围绕专利开发商业计划;清华大学《创业管理》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高等教育精品课程;2007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清华科技园联合为全校研究生开设《创业机会识别与商业计划》课程,2011年又联合开设《创办新企业》创业实践课程……这样一路走来,成立清华x-lab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清华x-lab把清华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了一个台阶:融合清华大学多种学科优势,包括理科、工科、医学、管理、艺术等十四个院系共同参与建设,并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提供商业模式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全新方式和路径。

《大学生》:清华x-lab如何开展创意创新创业活动?

张帏:有多种形式。与各院系的关系是共建,如依托美术学院设立的“联合设计中心”,是第一个清华x-lab和共建院系共同合作建立的中心,定位于为创新创业学生和团队提供设计服务和咨询的公益性平台。

成立之初,清华科技园和清华企业家协会是清华x-lab的创始合作伙伴,清华x-lab邀请了四十多位业界资深人士作为清华x-lab的驻校企业家(EIR)和驻校天使投资(AIR)。

清华x-lab开设了各种课程,有《创业管理》《创业机会识别与商业计划》《创办新企业》《新技术商业化》《设计思维》和《创业营销》等。清华大学学生创新力提升证书项目设有“思维与技能”“跨界学习”和“实践交流”三大模块。“跨界学习”是基于清华x-lab的14个共建院系开设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选修一定学分的其他学科领域与创新有关的课程。清华在校学子均可报名参加该项目的学习,达到三大模块的学分和实践活动要求,可获得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与清华x-lab联合签发的项目证书。

清华x-lab还举办各种训练营、工作坊和挑战赛,如“设计思维工作坊”为期三天,曾先后邀请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的两位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设计学院的高级副院长,为学子深刻解读以设计思维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方法。

此外,清华x-lab携手硅谷的InnoSpring(硅谷创源)互设工作站,为国内创业项目直通硅谷架设桥梁,为回国创业的校友提供常态化帮助与资源。

就这样,清华x-lab着力打造“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针对不同的项目匹配资源。

《大学生》:清华学生项目如何才能进入清华x-lab?

张帏:清华x-lab针对清华的在校生、老师和校友,项目核心团队中需至少有一名成员来自清华。每周四下午是清华x-lab的“项目接待日”,我们会听取各个团队的想法,并帮助他们。获得批准的项目参加各种活动并获得一系列的服务。清华x-lab门槛设得不太高,初衷是打造一个发现和培育创新创意创业人才的一个教育平台。

《大学生》:清华x-lab是教育平台,它是怎样“教”同学创业的?

张帏:首先清华x-lab要帮助同学避免创业中的误区,比如创业中第一杯水——投资很重要。清华x-lab有一个创业项目,它的创始人有一天告诉我:“张老师,好消息,有风投投资我们,而且是5000万元。”我先祝贺他,接着问:“把样机做出来需要多少钱?”(这个项目当时还没做出样机)

“五六十万就行了。”

“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100万的投资就行了。5000万?你的项目就被控股了,以后怎么发展?”这个创始人学计算机专业,对融资知之甚少。

还有一个项目的创始人,介绍团队时说有三十多位创始人。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便请他把名单列出来。原来,这个创始人曾在部队呆过,工作条理清晰,把曾干过活、领过报酬的人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们帮助分析后发现,实际上正儿八经的创始人只有三人,其中2个人很早就离开了团队。很显然,真正创始人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这个问题梳理清楚后,项目要真正成立创业企业和进行后续融资就好办多了。

另外,不局限于一个具体项目的辅导,我们更注重培养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清华x-lab,我们每年都选拔有潜力的团队项目,加速它们的成功。与此同时,清华x-lab也在加速失败。有的清华学生为了做好毕业设计,从大三起就刷灯做实验,做出的东西却没有意义。他们闷闷不乐。来到清华x-lab之后,他们发现要么是自己的想法千篇一律,要么是早就有人做了,要么根本没有现实需求。

同学们在清华x-lab平台上交流创意,特别是和有丰富经验的导师交流,他们可以较早对创意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认识,避免一条“盲肠小道”或“死胡同”上拼命探索,其结果却是绝境。这就是“加速失败”的意义:降低失败的成本。面对这样的项目,我们一方面会尊重他们的闯劲,同时会给他们及时“泼冷水”,有的学生放弃了;有的加入其他更有意思想法的团队;有的会调整研究方向,不断坚持,最终走上创业道路。

《大学生》:之前的中国大学生创业,鲜有高科技含量创业的,而清华x-lab这个平台上诞生了不少高科技创业公司。这是如何做到的?

张帏:对于很多大学老师来说,把技术变成资产和收益的思维是欠缺的,甚至根本没有概念。

在清华的实验室里,每天都会有创新成果出现,它们可能变成了论文,或者申请了专利,但故事往往止步于此。这不仅发生在清华,也是美国顶尖大学校园内发生的故事。校园中,同学们/老师们每天也会冒出很好的创意,甚至产生创业的冲动,但市场竞争激烈,等到两三年毕业或工作两三年后再创业,有机会吗?转化科研成果,老师有精力吗?学生自己有能力吗?校友有动力吗?与企业合作,企业有动力下线现有的产品去市场化你的东西吗?企业能更好地吸收你的科研成果吗……大家都在探索产学研如何推进。清华x-lab这个平台目前还不敢说,我们一定能破解这一命题,但我们至少已帮助了不少清华学子更为顺畅地走上了高科技创新创业之路。

《大学生》:在您看来,清华x-lab的重要特点有哪些?

张帏:中国大学教育的典型场所是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操场和食堂。这对于培养创意创新创业人才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认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从课堂向实践延伸,要倡导体验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要释放学生的创新活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清华x-lab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第一,清华x-lab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和舞台。

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如果有了好的环境,那么有天赋的人才自然会“冒”出来,而不需要刻意去“拔尖”。清华学生很优秀,但优秀学生还得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得有尝试各种想法的机会。除了完成主业学习的那部分时间外,清华学生的自由时间怎么办?

时任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高建教授在2013年x-lab新场地启用时说:“清华x-lab提供实践场地和环境,就是要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倡导基于实践的学习方式,学生们不仅要‘想,有想法,有创意,还要有场所,在‘干中学,才能真正学到本事。”

第二,在中国教育模式中,基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往往是相对被动的。而同学来到清华x-lab,主要是因为他们有想法才来的。他们在创新创业中会遇到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共性问题,清华x-lab可以提前通过课程、培训等告诉他们;个性问题,学生得主动学习,或者找人帮忙。所以,清华x-lab更多是因材施培,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第三,清华x-lab能实现更好的交叉,在这个平台上既有清华在校学生,又有年轻校友,还有老师;除了清华人,还有来自北大、人大、北航等校的同学。

最后,我想强调清华x-lab的“练兵”或者说是“前孵化”功能。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MIT和哈佛的中国留学生(主要是北大、清华校友)创立了“未名紫荆大中华创业俱乐部”,我也是俱乐部的导师之一。2012年暑假,该俱乐部组织10多个有实际项目的创业者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与各地联络,落地创业园。结果没有一个项目获得了投资。为什么?清华x-lab里也有好几个海归创业项目,我对他们说,先来“练兵”,调研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再决定是否创业。对于他们,清华x-lab是创业缓冲器,帮助他们落地。

有一个清华校友张磊在毕业后去德国做博士和博士后,他研究高性能扫描隧道显微镜,并和导师一起申请了相关专利。这些年中国政府对基础研究加大了投入,一些科研单位开始引进这种尖端的设备,但其价格昂贵,一台价格一百多万欧元,更要命的是,设备出了问题,在国内很难找到维修人员。在德国大学和导师的支持下,张磊带着项目回国尝试商业化,最初也是困难重重。回国后他入驻清华x-lab,先给几台这样的设备做维修,慢慢地就有机构与他合作了,他的高性能扫描隧道显微镜也开始了国内商业化的进程。

《大学生》:能否展望新一轮大学生创业潮?

张帏:我们是学者,我们非常重视历史和事实的检验。我记得,1999年清华大学校园中诞生了多家非常有名的学生创业企业,有一家当时还拿到了千万级风投。当时,有一家媒体采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位知名教授,请他评价该创业企业的成就。这位教授说,这个创业企业在起步阶段取得这个成绩,非常不容易,但这还只是阶段性成就,以后企业发展得怎么样还得看市场认不认可。该媒体本希望听到的是关于这家企业非常成功的话,因此,他们不乐意报道。但是,历史印证了这位教授的评价是客观的。

今天,有人这样评价创业:“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我补充一句话:等风一停下来,好多猪会摔死。清华x-lab在“风没起来时”,就已经起步了,我希望“风起来”后我们能“飞”得更高更远;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即使“风停了”,我们还能照样“飞”。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大学中探索出一条培育创意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清华,北大,我来啦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