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尔多市:中产生活楷模

2015-05-30张想想

葡萄酒 2015年7期
关键词:波尔多酒庄葡萄酒

张想想

沐浴着阳光漫步走在加龙河边,我静静地感受着这座城市。波尔多,没有巴黎的繁华,也没有马赛的喧闹,然而它却透着一股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不喜不怒,不卑不亢,不给人压力,却又让人不敢造次。难怪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戈雅(Francisco de Goya)会选择在这里度过他的余生。

为了平衡太完美的一切,上帝留下了法国人

“我们的列车即将到达波尔多圣让火车站,感谢您选择法国国家铁路(SNCF)的服务,祝您有个美好的一天。”列车长在广播中用飞快的语速说出这一句话,伴随着列车的缓缓减速,车厢里的大部分人都站了起来,开始拿行李架上的行李。部分乘客甚至已经在车门处排起了队。“法国人还真是个热衷于排队的民族!”我和伙伴们笑道。但我也理解他们的蠢蠢欲动,从巴黎到波尔多,坐了三个小时四十分钟的高铁,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见识一下传说中的葡萄酒圣地波尔多了。

时值6月中旬,尽管阳光明媚,波尔多的气温也仅是20多摄氏度。步出火车站,便情不自禁地感叹起法国的好天气来,难怪民间会流传着这么个笑话:“上帝创造了不完美的世界,却留下了完美的法国。这里有绝美的风景,适宜的气候,没有地震,没有海啸,是人间的天堂。为了平衡这太完美的一切,他在这里留下了法国人。”但就我所接触到的法国人,他们除了做事慢条斯理,热爱休假,似乎也没那么糟。放眼望去,车站里的法国人,大部分都西装革履,拖着精巧的旅行箱,朝着波尔多火车站前广场上停着的,标有“Vinexpo”的大巴处走去。没错,逢奇数年的6月中期,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与烈酒展览会Vinexpo都会在波尔多举办。这个时候的波尔多是最热闹的,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与烈酒爱好者、商人,以及慕名而来凑热闹的游客。夏季的法国南部地区,游客总是很多。

我们决定不乘坐Vinexpo的大巴,为了未来几天参观酒庄方便,我们来到火车站的租车处,租了一辆雷诺。在法国,街上跑的汽车大多是法国国产的三大品牌:雪铁龙、标致和雷诺,鲜少见到日本车和美国车。支持民族工业,法国人还是实践得很好的。取车处在离火车站步行约10分钟的车库。跟着工作人员离开火车站,转入旁边的街道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波尔多。整个城市安静下来,也不知是否因为中午大家都在休息,但这火车站旁的街区里,除了我们一行人的脚步声,居然再没有其他声音了。眼前是一栋栋造型简单的浅黄色系的小房子,两三层楼高,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刺眼的光。无垠的、空旷的蓝天下,无人且安静的街道,朝着矮小楼房的深处走去。我产生了一种错觉:这像美国西部电影里的无人小镇。我忍不住想,刚才火车站那边喧嚣的人群都去哪儿了呢?望望四周,荒凉得就差风吹来一坨稻草球了。

原来整个波尔多市区都在加龙河(La Garonne)的左岸,顺着河流的弯曲度呈一个“C”字形。波尔多圣让火车站处在“C”字形的尾巴处,基本属于郊区,周围都是住宅。而“C”字形的中部才是城区的精华所在。从火车站出来,沿着河岸边朝北驱车前进,开过第二条大桥:皮埃尔桥(Pont de Pierre)后,便进入了波尔多的核心区。这点我们可以从地名看出来:经过皮埃尔桥后的第一个地方叫做“富裕地码头(Quai Richelieu)”,而紧接着的是“路易十八码头(Quai LOUIS XVⅢ)”。波尔多的地标性建筑交易广场(Place de la Bourse)以及水镜广场(Le Miroir deau)就在这两个码头正中间。1855年,拿破仑下令将波尔多的葡萄酒庄进行分级,分级的结果便是在交易广场上宣布的。站在这雄伟广阔的交易广场,面对着巨大的喷泉,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感并不亚于站在巴黎的协和广场面对方尖碑时所感受到的。试想一百六十多年前,波尔多的酒农们齐聚于此聆听分级制度,势必有人欢喜有人忧,人群中夹杂着欢呼与不满的控诉。然而今日的交易广场,满是世界各地来到波尔多参观的游客,三三两两地在拍照。它正对面的水镜广场上,微微喷着一层水雾,小朋友们愉快地在水雾中奔跑,享受夏日的清凉。从侧面透过水镜广场的反光,能够看到交易广场倒映在水中。这也成为了今天波尔多最著名的风景之一。水镜广场靠近加龙河的码头平台上,正在搭建一个巨大的舞台,这是为6月底在波尔多葡萄狂欢节期间举办的音乐会所准备的。

穿过交易广场,沿着广场正中间的圣雷米街(Rue Saint Remi)一路往前,便进入了波尔多老城区。这里也是现今波尔多的商业步行街,街道两旁以餐饮店和服装店为主,不时夹杂着一些漫画店和书店。漫步看到一间麦当劳,转右,朝北步行约五分钟,便是波尔多市的中心点:喜剧广场(Place de laComedie)。这个广场本身并不大,但却被波尔多最负皇家气息的建筑包围着:波尔多大饭店(Grand Hotel de Boerdeaux)在左,波尔多大剧院(Operal National de Bordeaux)在右。波尔多大饭店一直受到法国政府的青睐,1870年开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期间、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都接待过法国政府官员。而1940年,它更是成为法国政府在德国入侵期间的临时办公室。而它正对面的波尔多大剧院是法国建筑师维克多·路易(Victor Louis)于1773-1780年建造的,这也是他一生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喜剧广场如今也是波尔多许多市民活动举办的中心,广场音乐会、舞会,也有不少艺人聚集在此进行才艺秀。我们围观了一场热闹的街舞表演,路过的人群把表演的几个小伙子围得水泄不通,结果在表演结束,小伙子开始讨要观赏费时,大家就都纷纷散去了。

每天醉倒在可露丽怀里

穿行在波尔多的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能见到的,就是餐厅和小吃店。不管是面包房、糕点店、甜品店还是快餐店、抑或正儿八经的餐厅,走在波尔多的街道上就从来没感受过饿。在波尔多说到吃的,我不得不先说波尔多最具特色的甜品,可露丽(Canele)。这是一种传统法式糕点,用鸡蛋、面粉、黄油、香草以及朗姆酒勾兑制成糊,冷冻过后再放在特定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烘烤完美的可露丽外表有一成亮铜色的脆壳,咬开后里面是松软弹牙的发糕一样的内馅,带着香草香和微微朗姆酒的味道。有不胜酒力的伙伴想到了酒心巧克力,担忧地问店员吃完一个可露丽会不会醉。店员哈哈笑道:“如此美味的可露丽,我愿意每天醉倒在它怀里。”其实朗姆酒只有微量做调味,并不会使人醉。可露丽为什么是波尔多的特色甜品呢?据说当年在波尔多的酒庄里,因为需要使用大量的蛋清来澄清酒液,因此每个酒庄都有大量的蛋黄剩余。怎么处置这些蛋黄呢?一个热衷制作糕点的酒庄女主人,研究出了制作可露丽的配方,做出来的产品广受大家喜爱,从此可露丽流传了下来。在日本,可露丽还被称为“天使之铃”。波尔多卖可露丽最正宗的店,要数“Canele”,没错,店名和标志都直接了当是可露丽。如今它已经成为连锁店,在法国主要的火车站都能找到它的店铺。

在喜剧广场上,波尔多大剧院的北边,还有一家闻名遐迩的餐厅:Entrecote。Entrecote在法语里是肉眼扒的意思,这么简单粗暴的餐厅名字,搭配的也是简单粗暴的服务方式。走进Entrecote,服务生只会拿来酒水单,却没有菜单。点好酒水后,他便会询问需要几成熟的扒,配什么汁以及配菜要烤整块小马铃薯、薯泥还是炸薯条。是的,这家店里的主菜只卖一种:菲力牛扒。什么?店名是肉眼扒,出品却是菲力扒!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不好吧。然而周围的客人似乎都对这个事实了然于心,而且并不在意。显然30欧左右一份的套餐,也并不应该奢望吃到肉眼扒。尽管如此,Entrecote还是非常的火爆,四层楼高的店面,若不是在18点左右开始排队,19点一开店就进入餐厅的话,很可能要等到21点才能排到第二轮。来到波尔多的第一天,就被当地朋友带着在第一轮就进入了Entrecote,顺利吃到热卖的波尔多牛扒,我们均感这份幸福来之不易,出门在外还是有朋友好!

波尔多也是一个拥有多元饮食文化的城市,除了法式餐厅,这里最常见的要数中餐和日本餐,还有部分东南亚餐厅。开在圣雷米街靠近交易广场一端的虎虎日本面店(FUFU),就是其中一家波尔多很有名气的日本餐厅,我们中午时分来到虎虎,发现等待的队伍已经从虎虎门口沿着圣雷米街向坡上排过了两家店门口。挤到入口处往里瞅,原来这也是一家传统的日本面店,店内空间很小,大概只能容下20个人。店中间一个巨大的桌子,一半是灶台一半是餐台,坐在餐台对着灶炉汗流浃背地吃着新鲜出炉的煎饺和拉面,确实有种特别香的感觉。粤菜在波尔多也被发扬光大。在靠南部的胜利广场(Place dela Victoire)附近,有一家法国人开的快餐店:Le Wok,意为“炒菜锅”。“Wok”这个词是粤菜的经典,比如粤菜讲究的“锅气”就对锅有一定的要求。这家快餐店提供的都是自选食材和主食,然后它根据选择的食材进行快炒,再搭配饮料和甜品进行套餐销售的形式。能在波尔多吃到这样的改良型中餐,也是很特别。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波尔多的另一个特色大餐:葡萄藤烤肉。在这葡萄酒的圣地,获得葡萄藤自然不是难事,用它烤出来的肉吃起来或许是心里作祟,似乎带点与众不同的香味。这道大餐在市区某些特定的餐厅,或者酒庄里,运气好就能吃到。我们来到波尔多老城区中心的一家叫Cave de Bigoudy的餐厅,当地朋友说这里的葡萄藤烤肉最出名。为了一洗那天在Entrecote没吃到肉眼扒的遗憾,我点了份四成熟的肉眼扒。结果上来的一盘300g,外焦内嫩切开血淋淋的肉眼扒,让我一次吃了个够。接下来的几天在波尔多,都不想吃肉了。

两小时能到达所有酒庄

来到波尔多,若想规划几天酒庄行,有一辆汽车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波尔多城内有方便的有轨列车,也有穿梭附近城镇的公交车,甚至可以站在路边竖起大拇指搭便车。说到这不得不赞叹波尔多人,或者说法国南部人民的热情。我人生中第一次搭便车就是在波尔多。那天我搭乘穿梭巴士去参加在郊区会展中心的Vinexpo展会,下午闭会后因为太迟离场错过了最后一班穿梭巴士无法回市区。于是我站在路边竖起了大拇指。头十辆车经过,就有五辆停下来问我要去哪儿,后来因为不顺路,大概等到第十辆停下来的车,我才顺利搭上了顺风车。前后不过二十分钟。但也可见,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是很不便利的事,为了更好地实施酒庄之旅,还是租一辆车吧。

波尔多的葡萄酒庄,基本在波尔多市以北,沿着加龙河的两岸,约70公里半径的区域内。从波尔多市中心出发,开车最多两小时就能到达几乎所有的酒庄。哦,法国的高速公路车速也是蛮快的,开在路上被后面的车按喇叭,一般都是因为速度太慢而不是太快。但若人生地不熟,探访酒庄的路上在高速还是开慢开稳一点好,不然错过了一个高速出口,再想出去就很麻烦了。

开车穿行在波尔多周边的小村庄里,窗外划过的是一片又一片的葡萄园。6月葡萄正在结果,叶子都是大片大片绿色的,很美。这些葡萄园大部分都是开放式的,就在高速路边,一般也没有栅栏围起来,似乎也没有人在看守,可以直接走进葡萄田里。我们驱车到波亚克村(Pauillac)经过了拉菲罗斯柴尔德城堡的葡萄田,就径直走进了田里。看来只有城堡里面酿酒和调配的地方,才是这些酒庄酿出美酒的秘密所在。

若要进入酒庄参观,则要事先与酒庄预约。大部分的酒庄都是欢迎参观的,并且会有免费的向导带领参观讲解酒庄。少数几个特别有名的庄园,如1855列级一级庄等,则不仅需要预约排期,而且需要付费参观,除非你是业内人士:如酒评人、在其他酒庄工作的人或者是葡萄酒专业的学生。针对大众消费者,或者是游客的酒庄参观活动,一般被包装成“酒庄旅游”的形式。游客通过购买不同的套餐,能够获得包括酒庄工作讲解、下田劳作、在酒庄内享用正餐并且在酒庄住宿等相应的服务。对于爱好葡萄酒的游客来说,这是深度了解酒庄生活的好体验。

我们一行用一整天的时间,沿着加龙河从南到北绕了一个圈,其间走进了三个酒庄进行参观。这三个酒庄都不是名气很大的大酒庄,也许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接受我们临时的参观请求。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受到很好的招待,庄主听说我们是中国来的客人,都亲自出来全程陪同,不仅详细讲述了酒庄的历史,还带我们看他自己的珍藏。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波尔多南部佩萨克(Pessac)的一个酒庄,70多岁的庄主是个古董汽车爱好者,他带我们参观了自己在酒庄里的藏车室,当看到里面一辆二战时期的消防车时,我被震撼到了。他们哪里只是农业种植者,完全是富有生活情调的法国中产阶级的楷模。

除了驱车探访酒庄,在崇尚运动的法国,还可以骑自行车进行葡萄酒之旅。在波尔多所有公路旁边,都有一条自行车道。所以骑车走访波尔多地区的酒庄,不失为一个健康的尝酒方式。还有另一个更健康的品酒活动,就是每年9月下旬在梅多克地区举办的葡萄田间马拉松比赛。用三天的时间跑遍梅多克的名庄,沿路的赛道上有许多能量补充点,各个酒庄会准备好酒水给参赛者补充能量。而“辛苦”的参赛者则穿着各种奇装异服,尽情享受奔跑在葡萄田里的愉悦。目前这个马拉松比赛已经成为全球除纽约马拉松外,最大的马拉松比赛。如果不提前十个月报名,只能排队当候补队员了。

美酒与艺术联姻

显然,葡萄酒经过了波尔多人的包装和推广,已经不单是农产品,而且是一种文化产品了。这不仅体现在木桐庄每年选择放在其酒标上的那一幅名画上。“葡萄酒与时尚和艺术跨界”,是当下波尔多大酒庄内最流行的概念,近年来不断推出的在白马酒庄等大庄内举办的时装新品发布会、艺术作品展览等,成功吸引了媒体与消费者的眼球。学生们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趋势,由波尔多INSEEC高等商学院葡萄酒专业的学生组织的“葡萄酒与艺术展”,每年2月都会在波尔多现代艺术中心(CAPC Musee dArt Contemporain)举办。波尔多人的文化底蕴是时间积累所得来的结果。在法国这个古老的天主教国家,我们看一个城市的教堂,就可以知道这个城市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发展如何,教堂越大越雄伟,这个城市在历史上的地位就越重。从皮埃尔大桥朝西走,沿着阿尔萨斯与洛林大道(Cours dAlsace et Lorraine)一路走到波尔多市政厅,就可以看到波尔多的另一个地标建筑:圣安德鲁大教堂。建于11世纪,完工于15世纪,这座哥特式的天主教大教堂,是法国西南部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也是波尔多地区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目前它被列为法国国家遗产。在波尔多大饭店附近,还有另一座波尔多市内重要的教堂:位于玫瑰广场的圣母教堂(Eglise Notre-Dame)。这是一座建于17世纪后期的巴洛克式建筑,目前也被列为法国国家遗产。两座波尔多市内的教堂,象征波尔多在法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毕竟在过去,教堂是宗教和文化传承的地方。

如今的波尔多,除了保有许多文化古迹,同时也在拓展当代艺术文化方面大有建树。法国顶尖的美术学院之一:波尔多国立艺术学院每年吸引着大量世界各地的艺术人才来到波尔多进行学习,为当地的艺术建设添砖加瓦。也正因如此,波尔多还有专门的当代艺术中心。在加龙河的右岸,波尔多的新区,一般是大片的商业住宅以及大学的新校区。然而当地朋友带我们来到右岸中部一片废弃的军营:卡森军营(La Caserne Neil)是,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三个足球场大小的废弃军营里,每一面墙上基本都被铺满了各式的涂鸦。朋友告诉我们,这里是波尔多艺术学生的秘密天堂,大家都喜欢来这里创作自己的涂鸦作品。其中不乏精品。然而这片地方却被波尔多政府列为禁地,也许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军营废弃已久,涂鸦者攀上破损的楼房难免会发生意外。然而越禁忌越刺激。卡森军营里的每一堵墙基本都被涂满了。政府对于屡禁不止的闯入也颇为头痛,据说准备将这里拆除用于建新的商业房产。这就像当年拆除柏林墙一样令人惋惜啊!

沐浴着阳光漫步在加龙河边,我静静地感受着这座城市。波尔多,没有巴黎的繁华,也没有马赛的喧闹,然而它却透着一股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不喜不怒,不卑不亢,不给人压力,却又让人不敢造次。难怪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会把这里比作凡尔赛(Versailles)与安特卫普(Antwerp)的合体;也难怪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戈雅(Francisco de Goya)会选择在这里度过他的余生。你若有机会来波尔多,请不要只品尝它的葡萄酒,细细品味这座城,感受法国中产阶级生活的楷模。

猜你喜欢

波尔多酒庄葡萄酒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美贺酒庄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品鉴一款法国波尔多弗龙萨克的酒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超二级”酒庄惹人垂涎
波尔多及优质波尔多法定产区葡萄酒在中国备受青睐
品味波尔多酒庄
波尔多二班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