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述石涛的“一画论”

2015-05-30谢天俐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美学思想石涛

谢天俐

摘 要:“一画论”是石涛绘画中最重要的理论,一画首先是一个物质的本源属性,强调事物所遵照的原则,它亦是艺术家们所要关注的根本原则也是创作的动力,在以往的艺术技艺上修改了对绘画的规则和技巧的叙述。一画的思想源于中国儒家思想强调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离不开画家淡泊名利的思想,而一画的多种含义主要受到佛家和道家的影响。一画论自然而然地将创作手法和基础原理相结合,站在哲学的视角上说明了画家应如何自然无拘束的创作,推动了传统绘画理论的革新。

关键词:石涛;一画论;思想渊源;美学思想

1 “一画论”的思想渊源

1.1 佛家思想的影响

石涛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先有表象然后才有规律可循,事物的产生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在各种各样的规律之间有一个最根本的法则那就是一画。他还认为只要人们掌握一画的根本含义,不论世间万物怎样变化都能按照自己的心境所创作。作为石涛画论中的核心概念,一画与佛学中的法很相似。佛教的教义里说道法是世间万物得以产生的源头、根本。因此,法是不生不灭的、亘古不变的。其最初是基于禅宗良知论即人生来都是有佛性与慧根的。此后发展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人生来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人或事物可以禁锢我们的个性,只有充分发挥我们的思想解除世间的禁锢才能到真正的参透佛学的精髓。

1.2 道家思想的影响

石涛的风格与当时上流社会的温柔、细腻、宁静优雅的审美标准大不相同,其风格多有道家的氤氲之风。他列举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说明一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笔或一条线,它是最初的最长久的线是万物的基础法则。在《石涛画语录》的开篇就阐述了从太古的无法到一画,他认为一画就是最根本、最原始的准则,无论人们怎样作画最初都是由一画开始继而有了成千上万的画。一画的画法虽然简单,但是没有最基本的规律也不能够画出成功的作品,它是一幅画的开头也是结尾,一画是万物的根本由它能产生出法。郭因说:“一画相当于老子哲学中的所谓道”。[1]唐济川说:“一画是法则,也就是道。”[2]

2 “一画论”的内涵

石涛的一画是一种没有特定规则的法则,石涛的一画论注重解放人们对传统绘画的观念而并不是要建立新的绘画体。杨成寅在《石涛画学》中指出:“通过对石涛的一画论的钻研发现包括以下的基本含义:第一,一画指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和变化的根本规律和规则。第二,一画是绘画创作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第三,一画还主要指国画中笔墨的表现形式。”[3]所以,一画作为一个概念主要指绘画的形式、内容、对象、规律等以及这些因素的和谐统一。

一画论是为绘画提供基本的理论,所以石涛在文章的开篇就写道:“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不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4]这是说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规则都是由一画所表现出来的,当人们想要画出自然万物时,都是由一画所呈现出来的。因此,一画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石涛认为一画是试图寻找根源的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他提出法的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一画是一切创作的来源,是至高无上的,基于此石涛认为事物的其他法则都是由它而产生是它的衍生物,所以他认为这种法是固定不变的也并没有具体地指出其规则。这正是他与其他画家所不同的地方。

石涛的一画论并没有教我们具体应该怎样作画,相反告诉我们要抛弃头脑中固有的一些规则。石涛阐述一画是为了强调个人应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必拘泥于某个规律,其最终的目的是遵从我们的内心,自由作画。他把人的天性看作是艺术的着眼点,这点从他的作品中也能有深刻的体会,他并没有特意的去渲染氛围,表达某种观念,而是自然而然的表露出自己作画时的内心情感。在笔法上石涛认为有点瑕疵是美的不必刻意的追求流畅柔和的线条。而在构图上更是不模仿前人的图画,经常截取山石的一部分作为主体。

3 “一画论”的美学思想

石涛将解释宇宙本源论的方式来引入作画的系统之中,使它的理论在审美和艺术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石涛之前的山水画大多遵循畅神说的理论,对大自然事物的观赏、品味都应回归到审美主体的本身,着重的突出了主体的审美功能,强调主体具有绝对的自由和审美认知,澄怀味像是自古以来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审美标准。石涛的一画论中对事物的本源讨论更加主观,他更加强调理论的实用性,强调审美感受的基本是主体的情感,所以说石涛的一画论也是一种审美观。在历代学者、画家人的心中世间万物都是有情的并且认为人能够与自然相通。每一个画家都希望在欣赏作品时能够体会到自己作画的内心情感,而他人在欣赏作品时通过对作家创作过程的感受进而体会到一画的关键。石涛的一画论突出个人的作用,把人的感觉放在首位。由于画家是用双手作画,所以他认为一画的体会也应由心的自由外化到手的自由。石涛认为有些画家根据之前的理论作画并没有看到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画家个人的创新,所以只有体现出主体的创新精神才是法,才是最本质的东西。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5]大自然和作家之间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关系,它是画家在作画时所需要的一种作画的灵感,真正地达到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这样的绘画过程在画家心中必然会产生出不一样的情感,并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审美感受的基本特征在于情感,之所以说石涛的一画是一种审美观,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宇宙观,其原因亦即在此。在中国古代哲人心目之中,大自然的山川万物。从来都是有情的并且能与人的精神活动相沟通的。由此可以看出石涛绘画饱含情感,大都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而创作的激情大都是缘事缘物的特定意向性活动,绝不是一时的冲动和妄想。因此,情感中深蕴着主体的内在理念和人生境界,以及艺术上的执着追求,情与理的交融使整幅画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与光辉。

4 “一画论”的影响

一画是能够激发画家内心的情感,能够把自然中的山川人物、花草鱼虫都能够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而真正掌握一画之法,就能够把自然间最美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有着相同的理论。例如,张操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履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6]都体现出作家的情感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从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到具体的方法技巧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一画论的影响。石涛的一画论具有创造性思维,不仿照前人思维,成为其他画家创新的模型,对现在绘画的创作有重要的意義。一画论能够从源头上使我们重新认识在多元化的中国里,画家在创作时的困惑或迷惑。

参考文献:

[1] 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53.

[2] 唐济川.石涛绘画美学思想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4).

[3] 杨成寅.石涛画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石涛(清).苦瓜和尚画语录[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3.

[5] 李来源,林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302.

[6] 王履(明).华山图序[Z].

[7] 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美学思想石涛
“啮雪一团”——探析石涛美学思想之“独创精神”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苍松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