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2015-05-30张静

南北桥 2015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张静

【摘    要】阅读能打开人们求知的大门,是不断学习、汲取知识、与人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阅读需要从小培养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新的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71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我们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文学素养、思想水平和人际沟通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加強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学以致用,加深对语文的感悟和理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鼓励学生学习和积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应用和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那么,什么是阅读呢?阅读是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从文字和图片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主动的过程。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和气质内涵。

小学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大声读课文,注意通过阅读文章的语音语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默读要求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借助词典查阅、理解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学习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找出文章线索,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经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简述文章梗概,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新的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以“坚持自主性阅读、创造情境性阅读、鼓励情趣性阅读、提倡探究性阅读、推进批判性阅读”的新模式为标准,教师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加强对阅读课程的教学训练,提高教学品质呢?

1.创造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有趣的阅读教学情境能够引人入胜,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信心。阅读变得更真实,学生能够感同深受,进而积极主动地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充分的体会文章的意境,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对话,达到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首先,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是创造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在讲到萧红的《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时候,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火烧云的图片,要求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段有趣的文字来描写所见的景象和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要求教师要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创造真实的课堂氛围,便于学生模仿和学习。例如,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作者用了丰富的比喻将云朵的形状描写的栩栩如生,教师在朗读的时候注意声情并茂,把握声调、节奏,再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火烧云形态的文段,训练学生的情感的表达。课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小活动,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请学生们观察晴天的傍晚,拍下你认为美丽的火烧云照片,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并且,可以通过图片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使阅读延伸到生活中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有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充分发挥阅读的模板作用,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培养阅读的自主性,增进小组学习活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品读出不同的味道。原因就在于语文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决定了不同的学生、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感悟收获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要学会自主的阅读和学习,扩大知识面,丰富知识贮备。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学”单一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灌输式”让学生感到语文的枯燥无味。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阅读。例如,老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像《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等书,既符合学生年幼的心智的发展规律,又能够传输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能量。在培养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增强小组学习和交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如果缺少了分享,那么就缺少了思想的成长。教师通过开展合作阅读的形式,激发学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团体精神,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分享知识,提高能力。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恰当的分组,每个学习小组中既要有阅读能力强、课外阅读丰富的学生,也要有缺乏兴趣和信心的稍微差一些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习小组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其次是为了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有所收获,每个成员在小组里都要有合理的分工。比如说,在每一次课外阅读活动中,有的同学负责“阅读角”图书的管理,同学轮流负责记录和整理小组同学的读书笔记。再次,小组学习和活动要有趣,具有合作的价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达到共同学习的效率。

3.提倡探究性阅读。阅读就是要从文本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能够学到知识。比如文章的写作手法、故事情境、人物描写、感情态度等等,优秀的文章是鼓励和感染人的,除了课堂上的阅读以外,还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进行探究式阅读,拓展知识面。探究性阅读要追本溯源,透过文字表面看到文章的写作背景、语言深刻的韵味、从细节中认识语言文化的精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在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累新的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和明辨是非的情感态度。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是积累文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教学策略和手段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创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增强小组合作,提倡探究性阅读等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都是值得尝试的。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