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之道

2015-05-30摩罗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鹅湖乾坤草根

摩罗

武夷山从南往北,走到北纬27°33突然向东拐弯,呈东西走向。鹅湖书院就长在武夷山的褶皱里,静卧在鹅湖山和稻田之间,激荡着生民繁衍发展的内力。

教育权本系朝廷垄断,历朝历代皆以官学统率天下。唐末天下大乱,朝廷力所不逮者日多,纲纪衰颓,礼崩乐坏。巾国土人向有补天之志,于是私学风起。各方贤达结庐求道,开馆弘法,焚香祀圣,设坛讲学。天下士子,起于乡里,夹带泥土之朴,裹挟草根之香,趋之若鹜。代代士子隐身于松鸣泉唱之间,正心立德,虔念祀天,参化圣道,养育己学。

一旦学成慧开,即明生死,知伦常;即化野俗成教化,教化群英。天下于是有乾坤之道,万民于是有天伦之乐。

虽有学子常念“货与帝王家”,却系民间与朝廷互动。草根生气,由此盈于帝宫。明君达侯,常有奖掖私学者,赐名赐匾,赏银赏田,表彰名师,提携学子。有宋以降,官学私学之互动,书院乃有桥梁之功。

书院之道,即天下治道也。

鹅湖书院名扬四海,起于朱熹与陆九渊兄弟于此辩论天下大道。朱子陆子,皆有布衣之怀;理学心学,皆是民间朴学。曾有御赐“文宗书院”匾额,历史却淘汰御名,终以鹅湖之俗称名垂千古。此间或许蕴有天意?

铅山一县,山环水绕,土地肥沃,竹木葳蕤,虫兽欢爱,万物之乐园也。生民得此山水,焉有不兴旺发达之理?生机发达,必义气旺盛。天神地鬼,树精河灵,充盈于乾坤之间。祀神娱神,此间最盛。各色人义思想,孕育于泥土深处。纲常人伦,佛国仙境,耕读持家,忠孝立身,松鹤之雅,五谷之俗,应有尽有。一俟风云际会,即相互激荡,融会贯通,脱颖而出,炎黄尧舜大道由此生焉。鹅湖书院,暨鹅湖之学,犹如稻田秧苗,皆从大山泥土中来。

近代以降,外敌携枪炮与洋教而入,劫掠五谷之财,摧毁宗庙之祀。华夏儿女奋战百年,以图保国保种保教。幸有井冈之火燎原而起,成就保国保种大业。然洋教浸淫,文化殖民,百年未有稍息。群英失魂落魄,背教背祖。朝野六神无主,乱象横生。康梁保祖教之劳,皆付诸东流。

复兴书院,开坛布道,或是拯民救世、廓清乾坤之法。民族复兴,有赖重铸民魂。重铸民魂,有赖固本培元。本者,泥土草根也,元者,炎黄尧舜大道也。本元合力,方可重树中华道统于天下。道心虽衰,地气尚存。西有昆仑吕梁,北有燕山太行,巾有庐山嵩山,南有武夷井冈。其间有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平阳书院、白鹭洲书院等万千讲坛,弘道养正,滋润华夏。华夏祀天祀地万万年,今日尤须急吁天公抖擞,地神振奋。唯山野草莽有天公地神之力,一扫万方邪教,玉堂腐学。大道之行其可期乎!

鹅湖书院蛰伏草野百年,圣教不存,山形地貌未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时已就,正该随民族复兴而复兴圣道;地利依然,犹可因重铸民魂而重放光华。

猜你喜欢

鹅湖乾坤草根
壁上乾坤
休问鹅湖旧风景
乾坤令、岁朝清供
鹅湖胜迹天下知
碗莲
雁鹅湖,梦庵里的天堂
草根
草根
空间与记忆:鹅湖之会的地方性叙事*
草根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