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2015-05-30江智慧

南北桥 2015年8期
关键词:素材高中语文创新

江智慧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习语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能培养其审美能力,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塑造作用。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不可忽视。

【关键词】高中语文  思维  素材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18

高中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领域,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写出来,但是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对学生整体思维和想象的限制,导致学生过于看重学习过程中的功利性,忽视了整体文学感知力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发愁,原因也是各种各样,大部分学生无法把自己想到的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出来的作文语言干涩、逻辑不通顺,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学生对于论证过程更是感到棘手。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呢?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希望对其他教师具有启发作用。

高中作文对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满足于学生会写作文,而是要写好作文,同时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和逻辑性,尤其是议论文需要论证严密,论据充足,语言也要生动形象。高中作文需要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充分参与,抽象思维对文章结构和形式进行设置,形象思维对语言句子进行修改润色,只有两者共同参与才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一篇作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组建的天堂,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对事物进行情感润色,赋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写好作文。然而如何培养学生作文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思维呢?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例如要求学生以某一个人、场景或者动物为目标写100字的描述语言,内容简短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简短的训练使学生养成好的写作习惯,然后选取比较优秀的与其他学生分享,既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避免语言枯涩,没有情感活力。那么如何訓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个素材展开想象,使其在头脑中设计简单的作文结构,不少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时就下笔写,一开始没有构思好,写着写着要么跑题了,要么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因此训练抽象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作文故事情节的设计,这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

很多学生之所以感觉写作文总是没话说,或者写议论文没有论据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作文素材太少,还有就是素材的运用能力不够,不能很好的把握素材的方向。因此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积累素材,还要教会学生掌握运用素材的方法。一方面,教师应该锻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整天在校园里,怎么体验生活?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发泄出来,逐渐使情感变得细腻,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感受等都能作为素材写入作文当中。例如同学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可以作为论成功、论坚持、论梦想的论据。

另一方面,积累素材也需要教师为学生选取比较典型的事例,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经历,在课堂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使学生在情感上达成共鸣,之后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人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使感受到的素材进一步加工整合成为自己的东西,积累丰富的课外素材,拓展学生的视野,在作文的过程中能运用自如。

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素材,让学生学会把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作文素材。例如学习苏武牧羊时,在基本的古文知识学习完之后,教师要注重对苏武人物精神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学生分小组讨论意见,最后发表对苏武的评价,以及学生小组内的阅读感受,通过日常的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课本的素材资源,从而丰富作文视野。但是具备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该怎么使学生学会运用呢?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由于要求论证的条理性,就会造成学生有素材不会用。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范文的展示为学生提供思路,虽然学生都知道议论文需要论点、论据、论证,但是到底怎么论证还是不明确,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具体文字的展示、生动形象的促进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素材要做到创新,不能局限于李白、杜甫、文天祥等老套的素材,李白就写放荡不羁、文天祥宁死不屈、陶渊明远离政治、清廉洒脱……使得作文没有一点新意。而如果选取比较新颖的素材则可以使作文增光,也能打破学生的使用局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

再者就是素材创新需要学生对旧有素材进行理解上创新,例如杜甫可以不写他忧国之情,转而写其一生辗转飘零却仍坚持报效国家的梦想,以坚持来丰富其精神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素材的创新性。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同一个人物或者事件从不同侧面挖掘其精神本质,但是创新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无中生有,这就需要教师多为学生准备人物一生的经历,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与人物达成情感上的沟通,学生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有所创新。

以上我们谈到了作文素材上的创新,其他很多方面也需要创新。新概念作文讲究作文的创新性,但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限,人生经历和经验少,为了做到文章形式的完整往往套用模板,开门见山点出论点或者点明主旨。议论文的写作就生搬硬套几个例子,最后总结;记叙文写作就打流水账,没有情节的构思设计,形式僵化、内容老套,作文没有丝毫创新性,千篇一律,素材也都一样。因此大部分学生写作采取保守法,选取最明显的观点,以防万一,生怕跑题。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是,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多为学生设计审题的材料,对学生的立意能力进行专项锻炼。首先做到在立意上的创新,这需要学生对材料的敏感度,还要思维充分打开,不局限于一方面,从多个角度审视材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找材料主体,有几个主体,就从几个主体的立场进行思考;如果没有主体或者主体只有一个就多体验感悟,用心去感受材料。教师在平时加强学生的感受力,在写作时就能加强创新能力。

二是,教师上作文课没必要为学生设置多个材料,不要对学生进行限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选取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写作,学生有了足够的空间,创新才有可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作文教学其实还有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希望教师群体共同努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素材高中语文创新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