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名单”,解读人性

2015-05-30曹爱琴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辛德勒权衡犹太人

曹爱琴

一、教材分析

《辛德勒名单》是史蒂芬·蔡利安根据托马斯·基尼利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全本共129个镜头,教材节选了101-117共17个镜头,主要讲述辛德勒贿赂纳粹将军、营救犹太人的情节。这部分是电影情节的高潮,它利用电影语言的优势,多线并进的结构,展示了辛德勒解救犹太人的全过程。

阅读《辛德勒名单》全剧可知,“那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之外,即是深渊。”“名单”是整个营救工作的关键,是整部电影剧本的主线。而教材节选的部分,以镜头105的解说“辛德勒权衡良久,最终作出决定要尽力挽救那些即将遭灭顶之灾的犹太人”为界,可清晰地分为“内心挣扎”与“营救行动”两部分。结合本专题“问题探讨”的学习方式,具体教学时宜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聚焦“名单”设计主问题展开探讨,重点解读“辛德勒”的人物形象,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并思考“人性”问题。同时,在解读人物时关注电影剧本的文体特征。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影视剧本。影视剧本的结构以“镜头”为单位,诉诸画面与动作,侧重视觉表现。教学时需要适当介绍“影视剧本”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影视剧本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关注影视语言与话剧语言、小说语言的区别。选文是长篇节选,涉及的情节比较复杂,所以也有必要让学生对剧本的整体情节有基本的了解。

三、设计特色

采用“问题法”展开教学。贯穿这节课的主问题设计为:这份“辛德勒名单”意味着什么?分别从犹太人、辛德勒、阅读者三个角度三次提问,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对“人性”问题展开讨论。

四、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影视剧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结合相关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研读精彩对白,把握辛德勒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分析影视剧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由这句犹太人的名言导入。介绍电影剧本《辛德勒名单》全文概要,可以利用课文标题注解,也可以直接用PPT投影。

(二)文本初读

分两步。第一步,在课前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求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第二步引出主问题第一问:对犹太人而言,这份“辛德勒名单”意味着什么?(用课文语句回答)

答案预设:“这名单是绝对的好事,它就意味着生存。”(镜头108)“上了名单等于挣脱了死神的怀抱。”(镜头110)

教师明确:节选文本中辛德勒与伊特兹哈克拟定名单的镜头106被反复切换了5次,每次反复强调名单的人数,每一个数字就是一个犹太生命存活的希望。那个世界对犹太人是怎样不见天日的黑暗啊,而“辛德勒名单”就是那无尽黑暗中的一丝微光。教师板书:名单——生命,生存。

(三)文本研析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分三步。第一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展开想象,揣摩辛德勒在作出营救决定前内心的思虑、纠结与挣扎,体验辛德勒人性复苏的过程;第二步,分析营救行动中遇到的困难,重点剖析影视剧本为强调这种困难所用的方法(也是塑造辛德勒形象的方法);第三步,回到主问题第二问,启发学生思考人性的美好与复杂。

问题设计1.镜头105:“辛德勒权衡良久,最终作出决定……”,你从哪些地方读到他“权衡良久”的?他可能在“权衡”些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答案预设:在前文镜头101-104中辛德勒权衡了四次,重点揣摩、感受这些语词背后辛德勒的心理活动,从而把握辛德勒人性复苏的过程。

镜头101:十分诧异、拢、捻(心理活动:这漫天飞舞的是什么东西?天哪,这应该是附近焚尸炉飘出的骨灰,可怜的犹太人!看来战争局势对德国越来越不利了,我要怎么做?)

镜头102:俯视整个焚尸场,……连忙转过身,……回过头,看着眼前正在发生的这一幕,陷入沉思(心理活动:真是疯了,焚尸场竟如工厂生产一般忙碌!这堆积如山的尸体,残杀的何止是犹太人,那个狂吼的军官不也被逼疯了吗?……所有的犹太人都将被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去奥营就是死路,我要怎么做?)

镜头103:深情地望着,……噙满了泪水(心理活动:哈克,我的老搭档,过去你帮我经营,替我挣了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可我要怎么回报你呢?虽然我已经托人为你说情,可谁都知道那里是人间地狱,此去凶多吉少命运叵测,我要怎么做?)

镜头104:默默走到……,装满了成沓钞票……,轻轻把箱子合上……,凝视着窗外,不禁思绪万千(心理活动:是拿钱走人,还是救人?就这样定了,如果钱能够救他们的命,那就把这些钱全部花了。可是营救这些被视为害虫、老鼠的犹太人,是对纳粹的背叛是违犯“种族法”的,我会因此而坐牢甚至送命,是救那些犹太人,还是救自己?……)

教师明确:在辛德勒作出营救决定的前四个镜头,表现了辛德勒人性复苏的过程。他反复“权衡”的其实就是两组矛盾:拿钱走人还是花钱救人,营救他人还是保全自己。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并付出代价的决定,“良久”表现了思虑时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最终“救人”的意念战胜了一己私欲,就意味着良知未泯、人性复苏。

问题设计2.这是一个“权衡良久”的决定,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剧本(镜头105-117)为凸现营救困难采用了哪些手法?

答案预设:主要采用对比衬托、镜头切换、情节突转、细节特写等四种手法。

①对比衬托。服装厂老板,镜头108:“我不相信”“不行,这绝对不行”“我已经尽力了”“我已经山穷水尽了”。(揣摩这些句子注意,服装厂老板“不相信”这样做能挣钱,“这绝对不行”不只是因为钱,还有会受到违犯“种族法”的怀疑,危及自身安危。品味这些句子,引导学生从同是“生意人”的角度,体会辛德勒救人的孤立无援与难能可贵。)

高斯,镜头105:“他打开那只皮箱,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一沓沓崭新的钞票。”镜头109:“不,我不能拿海伦作赌注”“这样做不道德”“你说开牌21点给多少来着?14800马克吗?”(揣摩这些句子注意,于高斯而言,生命在金钱面前显得渺小而卑微;高斯对海伦的态度说明他并没有彻底丧失人性,瞬间的犹豫正说明良知的存在,而最终高斯意识到爱海伦使他面临着情感与信仰的冲突,于是他选择金钱。品味这些句子,引导学生从同是“纳粹”的角度,体会人性的复杂与辛德勒的难能可贵。)

②镜头切换。在镜头107、108里场景频繁切换6次,在镜头114里场景切换2次。场景交叉设置渲染了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凸现了营救进程中的重重阻力,写出了主人公救人的艰难与伟大。

③情节突转。镜头113-117,满载妇女孩子的列车鬼使神差般的驶入奥斯维辛集中营,情节突转使营救顿生波澜。这突转的情节展示了纳粹屠杀的疯狂,也集中表现了辛德勒解救犹太人决心的坚定以及与纳粹周旋的智慧。

④细节特写。镜头106:“伊特兹哈克和辛德勒忙得满头大汗”(注意这时是冬天。动作是心理的外化,因拟定名单而流的“满头大汗”,是否可以理解为每增加一个名字都是一次他人安危与自身安危的取舍挣扎。)

镜头115:指挥官(“和蔼”地)“老人家你多大岁数了?”“这位老妈妈,你多大了?”(注意辛德勒营救犹太人的理由是他们是免费的劳动力,劳动力当然是“身强力壮,充满活力”的最佳,而他的车上却全是妇女和孩童。奥营指挥官心怀叵测的问话不仅写出了营救的阻力,也写出辛德勒人性的光辉。)

教师明确:这部分对影视剧本表现手法的分析,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文体特征,另一方面通过揣摩有关语句,引导学生认识营救行动遭遇的最大阻力可能是受到违犯“种族法”的怀疑,故辛德勒的每一次行动都是人性复苏与生命安危的取舍。

问题设计3.主问题第二问:对辛德勒而言,这份“辛德勒名单”意味着什么?

答案预设:意味着良知,意味着人性的光辉。

教师明确:在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中,生命是人性的本质,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是人性的最高体现。作为一个纳粹分子,一个曾经大发战争财的投机商人,是什么支撑着辛德勒完成对犹太人的拯救呢?教师板书:名单——良知,人性。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辛德勒权衡犹太人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自尊
基于探索与开发权衡的地磁仿生导航搜索方法
中国的“辛德勒”
表白
浅析《辛德勒的名单》中人性的升华
英国社会是如何对待犹太人的(1066-1656年)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