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探究

2015-05-30王莹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诗文苏教版古诗文

王莹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苏教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在其课标里有具体的规定:

1.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能够借助相关的注释和查阅字典,背诵诗文。

3.理解古代诗文,记住相关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中这三条有利于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古代诗文教授时,老师一般以朗诵和讲解诗词含义为主。但是现在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古代诗文教学都逐渐弱化了。古代学习文化知识都是文史不分家,知识结构都是相对稳固的。但是现在学生对古代诗文中出现的很多历史人物时间十分模糊,学生只能凭借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老师在课堂上补充传统文化知识也属于零散细碎。

二、现状产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

鸦片战争后,近代知识分子觉得传统文化教育是糟粕,特别是儒家学说成了众多学者攻击的对象,认为推翻儒家文化才能解除中国人思想的包袱,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思想才能唤醒国民的意识。

2.考试制度

虽然古代诗文考试分数占了不少的比重,但是注重的是字词含义。虽然解答的范式符合现代文表达方法,但是其中一些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符合传统文化意义。

三、应对方法研究

1.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多半来源于同学们的生活,富有生活的味道,对同学们学习有积极作用。例如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先讲一下苏轼的生活背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首词还被改编成现代歌曲,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利于背诵。同时老师还可以联系类似的诗歌例如曹操的《短歌行》,进行对比学习。

2.加强朗诵

古代私塾教学属于启蒙教育,主要靠读。学习是一个反复过程,古诗文进行朗诵有利于加强古代诗文背诵,培养阅读语感。通过朗诵才能让同学们感受到作者的深厚感情。苏教版古诗词内容,其中唐诗多达31首,宋词12首。唐诗宋词都是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高峰,这些诗词朗朗上口,十分好记。

3.结合文化背景读懂古诗文

古代诗文中,作者常常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把作者创作环境要作细细品讲,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而且也方便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意境,重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苏教版教材选取杜甫的《春望》。老师要把杜甫写作的背景告诉同学们,那是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一定要把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民不聊生,经济衰败的场景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创作的目的。

4.把握古代诗词的精华部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每一篇的诗文都有精华的部分,通过精华把作者的思想精髓给表达出来。例如苏教版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这是首诗的点睛之作,也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其中忽如二字用得神妙,表现出胡地的天气变化无常,大雪来的快、急,而且把所有的树都裹上银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秀美的景色写的十分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同时其中还用了层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雪景的壮美。

5.强化思想感情深入体验

苏教版所选的诗词都是历代名家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作品都是作家反复推敲而成。老师在讲解这些诗词的时候,要让同学们领会诗的含义,还要站在作者的创作意图上来分析诗歌里面的意境,体悟作者表现感情时的心情。苏教版里面有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是写于作者变法失败,被贬永州司马之后,寄情于山水而写下的千古名篇。前面两句分别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冬季的孤寂凄清,与寒冬腊月里独自垂钓的复杂心情。让景物的静与内心世界的动形成一道鲜明的对比,这些都凸显了作者的悲观的情怀。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诗文苏教版古诗文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