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15-05-30李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探究语文

李伟

经过七年新课改的摸爬滚打,要不要进行新课改早已不是需要争论的问题,并且在许多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可行性经验,形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一片热闹和喧嚣的背景下多做一些冷静的思考?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与观察,在语文新课改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与冷静思考。

问题一:随意讨论代替合作学习 策略一:沉淀自我、张弛有度

一些教师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过于重视形式的机械模仿:把座位的摆放形式改了,课堂的合作探究多了,课堂更热闹了,内容更丰富了……这样的新课改,相比较以前的传统教学来说的确有一些变化,但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还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自从合作学习的理念被提出以后,在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或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各小组讨论,三五分钟后再找几个人发言。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形式,但还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课堂上的随意性讨论,的确很热闹,如果偶一为之,笔者觉得蛮震撼,但是一堂课动辄如此讨论,学生哪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听者观者也感觉审美疲劳。如果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活动不科学,甚至放任自流成散沙,那么这样的讨论自然是流于形式的,学生讨论什么,是否认真讨论,有多少有价值的目标生成,教师往往难以掌握,合作学习的目的也无法真正达到。讨论的思维含量与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影响“自主不失科学、活泼不失严谨”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问题二:质疑环节有名无实 策略二:智慧课堂、民主课堂

新课改理念确实开始深入人心,不仅是教师,学生也真正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质疑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就其形式而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应该仅仅凭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来衡量其主体地位体现与否。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虽然鼓励学生从课题质疑,从教材的内容质疑,但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没有提供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没有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归类,也没有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实质性讨论,而是按部就班,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向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质疑问难只不过是做做样子,是毫无意义可言的。笔者曾经观察过一堂公开课,到正式上公开课的那一天,王老师看起来更加自信满满,教态大方从容,学生配合和谐,师生良性互动,小组学习无论是质疑还是展示都很高效、流畅,之前的组织教学中的难点变成了课堂亮点。我归纳整理了本堂课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个亮点:简单的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当时就解决或答复;归纳主问题时并没有把自己预设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比如预设的问题之一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实际上两者是不谋而合的,王老师采用了学生的问题,所以课堂设置的主问题更具体、更巧妙、更自然、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主问题讨论展示完毕,王老师回扣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质疑:大家前面提出的其他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呢?这既体现了教者的智慧。更彰显了教者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人文关怀精神。

当我们的语文课堂从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才是语文教师的最大成功。教师不应该把“质疑问难”当作幌子,而应当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质疑问难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价值”不高,但这些问题正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源泉,作为老师不能漠视不能轻易抹杀而应该小心呵护。要把学生提出的过“散”的问题进行有效“整合”,过“大”的问题进行“分解”,过“偏”的问题进行“引导”,注重教学的生成,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得到回归,通过老师的这些智慧与才情来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

问题三:片面追求“教学高效” 策略三:以人为本、呵护成长

这些年“高效课堂”十分流行,但“高效课堂”是否就意味着追求课堂高效率?很多人追求的是一节课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必然追求这一节课的相对完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出格”的甚至天马行空的思想往往会打乱教师的计划,这个时候,“有经验”的教师就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导向标准答案,导向教学预设。有些老师想课堂气氛热烈些又怕课堂失控,所以在合作探究环节总是有点放不开手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其实,合作探究环节是真正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课堂能够走向精彩生成的关键,完全可以把学习和体验的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去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倾听、学会合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确有必要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两个角色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正如叶圣陶所言“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从这一点出发,在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角,老师只能是配角。老师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那么作为配角的老师被作为主角的学生牵着鼻子走走又何尝不可呢!

新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效率的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权。所以我们要廓清课改形式的迷雾,认定正确的方向,切实回归语文教育之本,思考是不是真正创设了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不是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不是真正构建了“高效课堂”,通过新课改引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我们平抚浮心,剔除躁气,从热闹喧嚣、纷纭浮躁中抬起头来,静静地望向远方,作一点冷静的思考。

★作者单位:甘肃平凉市庄浪一中。

猜你喜欢

新课改探究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