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15-05-30苗珊珊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教学模式

【摘要】组织行为学是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现有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模式仍以课堂讲授为主,不利于突出该门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公共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提出基于“倒装”的讲授教学、基于“问题”的启发教学、基于“时效”的案例教学和基于“全程”的教学考核四种优化教学方式,以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公共管理  组织行为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56-01

公共管理专业在新时期承担着为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的职责,具有实践性强、多学科综合的鲜明特色。组织行为学是公共管理类学科中的核心主干课程,现有针对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研究更多的是课程教学本身的模式、方法研究,往往忽略了课程所面对的对象和层次。本文基于公共管理专业的特点,以该专业本科层次的必修课程为对象,研究探讨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期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现有组织行为学授课现状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教育起步较晚,全国大多数本科院校在2000年后陆续成立公共管理学院(系),开设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1]。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人才,具有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组织行为学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讲授方式上,课堂讲授占绝大多数,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所占比重很小,适合专业特色的讲授方式凸显不足。

二、公共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

针对现有公共管理专业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结合笔者自身为本科生讲授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四种优化的教学方式:

(一)基于“倒装”的讲授教学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程度和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地处在“知易行难”的状态,遇到问题总是等待“标准答案”,对探求知识的本源缺乏兴趣。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当中,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突发性的,不可能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鉴于课程讲授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学方法,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对其进行“升级”,采用“倒装”的课程讲授方式。所谓“倒装”模式,就是教师第一步不是系统备课,而是“抛砖”。结合教学大纲和要点凝练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告知知识线索,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探索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实施第二步,与学生沟通。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困难和疑惑,征求其在讲解本章节想听到的知识和理论。第三步,汇总学生的授课要求并将其按照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条理化。第四步,教师围绕问题和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综合”式备课。理想的状态是表面在寻找问题的“理论支撑”和“知识解释”,实际上是在以解决问题为媒介讲授该章节的知识体系。这种针对传统讲授“倒装”式的教学,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他们上课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有效地避免了教与学的“两张皮”,让教师“有的放矢”,启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浓厚教学氛围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了课程教学的本来目标。

(二)基于“问题”的启发教学

基于“问题”的启发教学又称之为PBHT[2],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应用到讲授教学中,又可以应用于其他互动式教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问题解决技能。这种培养模式正好适应公共管理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实施PBHT教学法的关键有以下三点:1.问题的构建要以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为依托,不能无病呻吟;2.教师在学生寻求问题答案过程中,既要当好“向导”,又不可过分参与,更不能将问题教学演变成“自问自答”;3.教学的精髓是“启发”。教师通过学生与同学探讨、分享他们在寻求答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景,厘清教学大纲中要求讲授的知识脉络体系,最终,促使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实践。

(三)基于“时效”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學的最大优点在于其能克服“死读书”的情况,案例的鲜活性和生动性会使学生体会更加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3]。公共管理专业的组织行为学讲授,应具有与社会实际结合更加紧密的特点。基于此,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时刻注意案例的“时效性”。时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发生的时空性,应该选取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和当下的案例。愈是发生在身边的和最近的,愈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2.针对一些经典案例,在讲授时不能总是前篇一律,而应注意结合最新的理论前沿进行讲解。“理论之树常青”,对于同样的案例,在不同学期的讲解中也应该加入最新的前沿注解。

(四)基于“全程”的教学考核

讲授式的教学考核模式,往往是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比重保持在3: 7的比例,甚至更少。针对组织行为学实践性强和教学方式多样的特点,又是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保证教学的效果,应进一步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在每次上课时公布上一次的考核成绩,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及时了解上次表现的状况,增进了激励的效果,同时,也能及时通过学生的表现发现授课的重心,保证考核的客观与平衡。在期末考试中采取闭卷考试,保证了本门课程授课的严肃性。在考试内容上,平时的考核,更多的应考察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期末的闭卷考试中,除了考核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外,也应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考核。既重视平时考核的灵活性,又注重期末考试的严肃性,通过“全程”的教学考核,充分促进学生组织行为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组织行为学教学并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针对专业特点推进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的改革。通过“倒装”的讲授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施PBHT教学法增进学生的专注和思辨能力;通过基于“时效”的案例教学更好地使组织行为学与我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通过课程的全程考核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积极性,保证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悦. 我院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及成效[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06:120-123.

[2]彭芬,刘李豫. 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实践——以“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3,03:65-67.

[3]傅永刚. 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04:286-291.

作者简介:

苗珊珊(1980-),女,河南新乡人,博士,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

猜你喜欢

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