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5-05-30唐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教学模式研究

唐玲

【摘要】研究以内涵式高等教育为主线,使实验课程层次化,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内外实践活动,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推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电子信息  教学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31-02

现代社会发展已经逐步走向工业信息化,从产业发展来看,现在很多产业开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能源方面也提倡生态环保,物联网技术也开始兴起,产业结构高度融合,而高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导致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严重缺乏。党的十八大提出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为深刻的发展要求——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向现代职业教育或学术研究教育转型,推动高等教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因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的重要任务[1]。无论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还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实践教学都是高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出发,就下面三个层面进行讨论和研究。一是实验课程设置过于简单,验证性实验过多使得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二是实验教学方式太单一,由于很多高校没有专业的实验教师队伍,因此在实验教学方式上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方案,很大程度上以灌输性教学方式为主,教师使用自编实验指导书或者采购其他出版社的实验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布置下,按照实验书上的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看似学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三是实验教师队伍的缺乏,实验教学属于技术性教学,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型的实验教师,而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对实验设备不熟悉,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就无法指导,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开发能力。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本文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一、实验课程设置层次化,实验教学方式多样化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各门课程的能动性和实用性要求也很高,要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必须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课程设置,使实验课程层次化,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首先从专业基础课程出发,如《电路基础》课程是了解电路及掌握如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因此该门课程的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电路并能够对电路进行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验证性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能是实验的主体,我们可以引入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让学生用模电的知识设计一些小作品,通过Multisim软件仿真来验证其合理性,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让学生作出实物。《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这样学生在验证性试验中可以巩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软件仿真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设计性作品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设计的能力[3]。

其次,针对专业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高频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DSP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PLC原理与应用》、《嵌入式技术》等课程,应该以设计性实验为主,并且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第三,可以开设课程设计,此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基础性课程设计和专业应用性课程设计。利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针对相应的专业课程拟定项目让学生完成,设计题目可以采取教师出多个题目,学生从中选择,也可以采取学生自选题目的方式。学生做课程设计时,学校要配备相应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也就是建设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利用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4,5,6]。

第四,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例如企业实习、科研项目和全国性的创新性技能竞赛。建立固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外的实践工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实习企业达成协议,实习企业可以将优秀学生留用。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鼓励学生申请校资助科技项目。

二、建立专职实验教师队伍,提高实验教學水平

现在很多学校的实验课程都是专业教师兼任,导致许多实验课程都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而开设,同样很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没有很大精力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就得不到相应的提升,因此,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专职的实验教师是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并且学校应该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发展,为实验教师提供进修与培训的机会,提高实验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实验教学师资匮乏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张国富,王秀玲,卜玮晶.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研究[J]. 卷宗,2014,8:146-146.

[2]李雪梅. 探究式实验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究,2008,27(4): 160-162.

[3]李林琳,邢顺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4,3:64-65.

[4]崔琳莉,朱学勇.《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99-102.

[5]王秋华,章坚武,王玉娜.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J]. 高等理科教育,2008(1):64-66.

[6]黄伟英,黄君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层次系统化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11):279-283.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教学模式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