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5-30沈伟宋磊吕华瑛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沈伟 宋磊 吕华瑛

【摘要】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运用到中药专业核心课程——《中药化学技术》的教学改革之中,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中药化学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Y2010 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4-0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源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其内涵为:在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以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合理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职教特色。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化学技术》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并逐步深化和不断完善,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被评为校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中药化学技术》是研究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并根据成分性质选择合适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的一门技术性课程,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是培养制药企业或行业所需中药提取分离与检验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中香豆素、蒽醌、黄酮、挥发油、生物碱等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检验技能和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以适应现代中药产业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中药专业职业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理念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以认知规律为原则安排教学过程;以行动导向为模式组织教学实施。

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对中药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岗位进行能力需求分析,围绕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共同开发设计课程,将原有按照学科体系划分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构,转变为按照项目进行设计,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同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体现教学内容的技能性、技术性和系统性。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组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调研,岗位分析,围绕中药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岗位工作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兼顾执业药师和中药检验工、中药固体制剂工、中药液体制剂工等等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以制药企业中的真实的中药生产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课程内容设置了3个模块(中药化学基本操作、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综合实训),设计了13个学习情境,分解为18个工作任务,见表1。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到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由“知识型”向“任务型”的转换。学生在获得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  《中药化学技术》教学项目设置表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根据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

教学模块一:设置了提取技术、浓缩技术、分离与鉴别技术3个学习情境,分解为7个工作任务,旨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中药化学基本技能,熟练进行煎煮、回流、连续回流、水蒸气蒸馏、超声等提取操作和萃取、结晶、沉淀等分离技术。教学模块二:依据化学成分类型不同,设置了8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各选取1味代表性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别工艺设置工作任务;通过模块二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验技能,熟悉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教学模块三:为综合性实训,设有中药的质量检验和中药制剂的生产与检验2个学习情境,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鉴定、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中药制剂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等;模块三既是系统的综合性实训,又是真岗实干,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对接与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模式

课程整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每个工作任务总体运用“六步教学法”进行组织教学,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完成任務的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评估,选出最佳方案,再分组完成工作任务,最后进行师生点评总结。通过这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语

课程组经过多年实践与创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改革了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情境”化教学,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随着制药企业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不断出现,课程组将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吸纳具体岗位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课程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双石,苑函,兰蓉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

作者简介:

沈伟(1982.10-),男,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化学与中药炮制学。

猜你喜欢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