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多模态和支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2015-05-30邬跃生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支架理论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相对滞后的现状,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将多模态教学理论和支架理论结合起来,探索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

【关键词】网络  多模态  支架理论  大学英语写作  自主学习模式

【Abstract】Writing ability is the embodiment of integrated competence in language use. Aiming at the low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combines the multimodal teaching theory with scaffolding theor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non-English majors.

【Key words】Internet; Multimodal; Scaffolding Theory; College EnglishWriting;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网络多模态及互动支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类别:一般项目A类; 项目编号:2013JGA24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94-02

写作能力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但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并未专门开设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课,写作教学只能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进行,写作教学面临课时少、任务重、效果差、学生兴趣不高等具体困难,教学质量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的日益普及,多模态教学和支架式教学也渐渐兴起。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质量相对滞后的现状,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将多模态教学理论和支架理论结合起来,使多模态教学融入到支架式教学中去,探索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

一、多模态教学理论

多模态教学是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2]。在多模态教学中,强调把多种符号模态(语言、图像、视频、音频等)引入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使学生们在轻松、活跃、自主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校的日益普及为大学多模态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应用平台。在多模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海量学习资源,如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搭好脚手架,也就是说教师为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恰当的帮助和支持,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最后教师撤离支架。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叫现有的发展水平,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二个叫潜在的发展水平,指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和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水平。两个水平之间的间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1]。教学必须在“最近发展区”内,教师把握好 “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在支架式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是在“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搭好脚手架, 使学生逐步达到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

三、基于网络多模态和支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

支架式教学一般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基于上述支架式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本文将以此为主线,结合多模态教学理论,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探索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

1.搭脚手架。

根据支架理论,教师要在“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搭建好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帮助他们跨越认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一个新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开始前,要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包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布局谋篇的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等等。同时,对学生通过本次写作教学可能达到的潜在的写作水平做出合理的预估。也就是说,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写作水平上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制定相应合理的写作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们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效果。

教师在向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写作任务之后,就要为学生们搭建支架,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恰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其完成写作任务。支架一般包括知识支架和心理支架,知识支架包括相关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示例与讲解,例如,如何审题构思,拟定提纲,如何写好主题句,如何扩展段落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们现有的语言水平,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给他们提供一些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单词、词组以及句式等供学生们使用。心理支架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学生们的精神状态,适时地鼓励、赞扬他们, 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师在为学生们搭建支架,尤其是搭建知识支架时,要避免满堂灌式的枯燥乏味的讲解,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平台实施多模态教学。心理研究表明,人类对知识的保持是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与别人交流过程的70%,可见,多种感官的参与将更有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获取 [3]。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模态PPT课件,在设计课件时充分考虑字体、图像、动画、版面设计、颜色搭配、背景音乐等元素,对写作教学内容进行多模态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们对相关写作知识和技巧的认知理解能力。

2.进入情境

在教师向学生们布置完写作任务和讲解相关写作技巧之后,教师要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英语写作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写作课上,教师在布置完作文题目后简单指导一下相关的写作技巧就让学生们动笔写,很多学生思路没有打开,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久而久之,学生们对英语写作产生了畏惧心理,失去了兴趣。在写作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多模态教学的优势,借助声音、颜色、图像及动感画面创设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情境,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联想,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例如,笔者在教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3册第6单元“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一课时,结合单元主题给同学们布置一篇作文,题目为 “How to Survive an Earthquake”。在写作导入阶段,笔者利用PPT,配上背景音乐,在屏幕上播放了一组汶川大地震中的图片。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物毁人亡、骨肉分离的悲惨景象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使他们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然后笔者因势利导,向同学们提问,“Do you know how to survive an earthquake?”“ What shall we do if an earthquake happens suddenly?”同学们陷入了沉思,然后我打开了地震科普网,播放了网站上几段地震自救逃生方面的视频,并组织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展开讨论,经过了这番“热身”之后,同学们对地震中求生自救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积累了写作素材,拓展了写作思路,从而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

3.独立探索

在教师通过多模态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写作情境之后,应鼓励学生们在互联网上搜索写作素材,独立探索和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自己的构思写出提纲。列作文提纲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保证写作成功的一项重要举措。学生们安排好写作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共准备分几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在学生们独立探索期间,教师要细心地观察,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留意学生们的面部表情,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们的反应及时给予指导,适时地搭建知识支架。同时,不同的学生在认知风格上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活跃积极,善于提问,敢于表达和表现自己;而有的学生矜持寡言,性格内敛,即使有不懂的地方因为“碍于面子”也不敢问。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敛的学生,给予他们恰当的鼓励及赞美,适时地搭建心理支架,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放下心理包袱,潜能得到释放,顺利完成作文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4.协作学习

对于支架式教学来说,同伴之间的协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之间的协商讨论、互相答疑、互相协作学习,最终得到一个对当前知识有一个较完整、全面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们列出写作提纲以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提纲的布局是否合理,立意是否明确,是否突出了文章主题,提纲的每部分内容是否有足够的写作素材,安排是否合理,能否突出中心。在小组讨论和交流后,学生们根据同伴的建议对提纲进行修改或完善,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稿。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初稿写作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为写作过程中大量的更正、改写活动提供了便利,可以轻松实现文稿的移动、复制、粘贴、修改、插入和删除。同时,也可随时检查出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拼写错误,以便学生及时更正。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利用网上字典查找生词,写作起来就更加便利[4]。

学生们完成初稿,经过认真检查、仔细校对之后,将再次进行小组讨论。这次小组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贴切,语法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恰当等等。同伴之间的相互讨论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节约了老师的作文批閱时间,使他们不至于在纠正学生写作中的浅层错误方面耗费太多精力,以便腾出时间和精力放在写教案、制作课件等更卓有成效的工作上。在小组讨论期间,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巡视整个课堂,用心倾听学生说什么,做什么,观察哪个小组需要帮助,并及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在小组讨论结束以后,学生们根据同伴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或完善,最终定稿。

5.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定稿成绩、写作进步状况以及整个写作活动进行反思的过程。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主要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以及是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定稿的评价。教师对定稿的评价不应该只给分数,更重要的是给出综合评语,既要找出文章中的优点,予以肯定,又要指出文章中的弱点,并给出建议。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要改变过去的单一模态评价方式,采用多模态评价方式在网上进行。例如: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既可以采取打字和发图片的方式在网上发表各自的看法,也可以利用电脑上视频软件或音频软件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放到网上。相对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单一模态评价方式而言,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加直观、方便、快捷,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有效、全面。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多模态和支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支架式教学为主线,将多模态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结合起来,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去。该模式兼具多模态教学和支架式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一方面教师通过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多模态教学资源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强化其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该学习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是支架的提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在支架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索、相互协作,跨越写作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Vygotsky,L.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MA:Harw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3]张慧琴.多媒体辅助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38-41.

[4]闫爱花,邬跃生.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过程法写作教学模式研究[J].大家,2009,(12):156-157.

作者简介:

邬跃生(1958-),男,梧州学院师范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支架理论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大学英语写作课带来的新思考
运用支架理论指导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