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的文化性透析——对英语教学的新启示

2015-05-30刘玉珠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隐喻英语教学文化

【摘要】在日常使用的语言中大部分为隐喻性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隐喻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定会涉及文化因素,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当中,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隐喻  文化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93-01

一、语言、文化和隐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所以可以被传承并保存下来,语言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对语言符号具有依赖性。如反应我国萨满文化的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流传至今,后人也只能通过语言来研究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因素,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语言本身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文化。反过来,文化对语言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文化的发展或变迁必定会体现在语言当中,如英国是个航海大国,四周临海,因此相应地在英语中就涌现出大量与航海有关的俗语,如:miss the boat(失去机会),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从宏观角度看,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推进人类文明史前进的一个重要助动力。

另一方面,语言与隐喻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日常使用的语言当中大约有75%的语言是隐喻性的。首先,当人们遇到抽象或陌生概念,又无法对其合理表述时,通过概念整合,利用已知概念比喻新概念,源于语言具有节约性的特点,隐喻为语言的这一特性提供解决办法;反过来,通过联想及概念整合,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其次,很多文学作品使用大量的隐喻,从这一点看,隐喻具有修饰润色语言的作用。

二、隐喻当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为隐喻理解提供了背景和框架,在外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文化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了解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才可以恰当地使用一门语言。在关于以下方面的隐喻表达当中体现了文化的因素,这些方面也是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经常涉及的。

(一)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人的思维具有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影响,因此一种语言的隐喻表达也必定受该语言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英国具有临海的地理特点,航海业发达,这一点也体现在其语言中,英语中有很多隐喻表达与海有关,如:get into deep water(陷于困境),between the devil and sea(进退维谷),in the same boat(同处危局),have an oar in everyones boat(爱管闲事)等。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从大西洋吹来给英国带来了温暖和湿润,因此“west wind”在英语当中用来指希望和力量,在雪莱的《西风颂》中就将西风比喻成力量。

(二)历史文学

在英语当中很多固定的表达都与历史文学联系在一起,在涉及的时候,教师如果不对历史背景加以介绍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如,“meet ones waterloo”(遭遇失败),这一短语就与历史有关,讲的是拿破仑军队在滑铁卢村与英军经过激烈的对战后,遭到惨败,因此后人便用“waterloo”指失败。类似的例子还有“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a bull in a China shop”(莽撞闯祸),在这些表达背后也隐含着历史典故,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一定要有意地涉及。同样隐喻的文化因素也体现在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如在《古希腊神话集》当中出现的“Milky Way”(银河),背后隐藏的故事是:宙斯将其孩子放在熟睡的希拉身旁吸吮乳汁,孩子用力过猛惊醒了希拉,希拉因此将乳汁喷到了天上,在天上形成了“Milky Way”。

(三)民族认知方式

英语中很多隐喻表达都与其民族的认知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如在英语使用环境中,“dog”(狗)这一概念被赋予了褒义含义,因为“dog”在英语文化里被认为是“忠诚,友善”的化身,因此在英语当中关于狗的隐喻表达也往往带有积极含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而在中文中“狗”的概念一般都为贬义,如:“狗腿子”“走狗”等。所以英语教师在教授这些固定用法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提及英汉两种语言关于同一概念相似和相异的认知方式,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生活经验

英语当中很多固定的隐喻表达也与其语言使用者的生活习惯有关。英语欧美人习惯食用“bread”(面包),“butter”(黄油),“cheese”(奶酪),这种饮食文化也体现在语言当中,如:“earn ones bread”(谋生),“bread and butter”(主要收入来源),“bread and cheese”(生活必需品)等。在英国人们常用马来耕种,因此经常用“horse”来比喻一个人勤劳肯干,身体健硕,如:“work as a horse”(勤劳),“as strong as a horse”(强壮)等。

隐喻与文化之间具有互动关系,隐喻具有文化性,因为隐喻的基础是体验和现实,同时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工具,又将某些成分反馈到文化世界中去。

三、隐喻的文化性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隐喻是语言现象,也是思维现象,还是文化现象。一个民族的语言一定会受到本族文化的影响,对于将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来讲,对于在英语当中出现的隐喻现象非常好理解,但对于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生而言,英语当中出现的一些隐喻现象就不易掌握了。因而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是目前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可弥补当前文化教学的不足。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对隐喻背后文化因素的了解。

首先,对于学校而言,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系统,开设专门课程,让学生了解隐喻背后的文化因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举办相关的活动或知识竞赛并颁发奖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性作用,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当涉及到隐喻背后的文化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进行讲解,而不是只告诉其表面含义。目前教育部对中高考英语进行了改革,对英语的考察重点主要放在实际应用上,以隐喻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应该主动培养自己了解英语背后文化知识的意识,通过学习隐喻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对于提高认知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很有帮助。

四、结语

无论教师,学校,还是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因素,从隐喻的角度去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因素,為英语教学及学习提供新方法。隐喻体现了人的思维方式,也反映了文化模式,是交流思想,认知和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我们应多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促进英语教学跨领域相互促进,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2).

[2]孙毅.论认知隐喻学的文化意蕴维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1).

作者简介:

刘玉珠(1990-),女,汉族,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及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隐喻英语教学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活的隐喻》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