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成为习作不竭的源泉

2015-05-30马轶亚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源泉

马轶亚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句话,明确表现出了习作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課标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走进生活,品味生活,使生活成为他们习作不竭的源泉,进而促使他们的习作能力获得大幅度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  习作  源泉  观察生活  走进生活  品味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65-01

以往的习作教学,大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为:讲解写作方法——学生自主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枯燥单一,课堂气氛平淡沉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常常是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甚至根本就没有内容可写,这种不良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深入思考。

我国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这番话,道出了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创作源泉的道理,[1]因此,我们若想改变习作教学的不良现象,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生活服务于学生的习作,让习作记录学生美好的生活。

下面,本文就从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亲密接触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阐述,以期可以得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之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提写作文,很多学生抓耳挠腮、唉声叹气,他们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这都跟学生在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不善于发现生活的精彩之处有关。写作,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将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写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所以,要想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之处。

比如,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雨后的校园、校内丰富多彩的活动、花坛中飞舞的蝴蝶、教师的教导、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帮助,甚至是一阵风、一场雨、一朵花等[2],我们都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用自己眼睛,去观察和发现我们平日生活中熟悉且常见的事物里所具有的魅力之处,这样,生活便成为了学生的习作源泉,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些细微事物给他们带来的小感动,触及到他们敏感且易于感动的心灵。

当然,教师不单单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此,学生在进行习作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在要求学生写有关小动物的文章时,我们就可让家里养了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同学,对小动物的外形、活动情况、生活习性以及自己与小动物之间产生的微妙情感等进行记录和观察,这样一来,我们既能使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有理有据,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增添了学生的生活乐趣。

二、善于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精彩之处

当前很多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文笔生涩、言不及义、空洞无物,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对所写的人或物缺乏真实的认识和体会,常常是教师给学生一个命题,学生开始冥思苦想、生搬硬套,努力拼凑字数。没错,若学生对所写的事物感想空空如也,那么即使学生的写作技巧再高超,也写不出东西来。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走进生活,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的精彩之处。

比如,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大自然中,有着五彩缤纷的色彩和悦耳动听的声音,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经常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如,在春天季节,我们就可带领学生到郊外美丽的田野中,与春天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进行亲密接触,如看看刚刚探出头的小草和冒出嫩芽的柳枝,听听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激发他们的个性化情怀。在秋天季节,我们可组织学生去秋游,如捡捡发黄但形状错落有致的枫叶,看看田野中正在丰收的果实,让学生亲自感受这与众不同的秋日风光。在冬天,把学生带到室外,去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让学生的童心在洁白无瑕的雪地中得到释放。这样,我们在让学生写有关这些主题的作文时,学生就会文思泉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与此同时,也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到了生活的精彩,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达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目的。

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学生应当零距离接触的,社会就犹如一本读不完的书,它里面存在学生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经常带领学生到社会上去用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比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走进社区、走进工厂,[3]走进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中,发现在社会中所存在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丰富学生生活阅历,为学生的日后写作奠定好基础。如此,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胡编乱造、空洞无物,而是文采飞扬,情感真切。

三、认真品位生活,感悟生活的精彩之处

我们的生活,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丰富多彩的,若细细品尝,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妙滋味,如此,便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然而,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感知能力差,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只能观察到表面,对于其中的味道却不能细细咀嚼,所以,在进行写作时常常疏于肤浅,无法写出自身的切身感受和真实想法,自然也就引不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打动不了作者的心灵。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

要引导学生认真品味生活,如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等,都要用心去观察和体味,从而感悟到生活的精彩之处。

比如,在让学生写有关父母、长辈之爱类的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基本一致,如无非是下雨了,自己忘记带伞父母冒雨为我送来、自己生病了父母彻夜不眠照顾自己等等,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思考,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这时我们就应该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时刻留意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行为,同时也要学会回报、感恩父母,如当父母、长辈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自己应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茶,给他们揉揉肩、捶捶腿;在他们过生日时,自己亲手送上精心制作的祝福贺卡;在父母、长辈做家务时,自己也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减轻负担;在他们身体不适时,为他们端一杯热水,说一些暖心的话语……这样,父母和长辈脸上就能露出欢喜和欣慰之情,自己与亲人之间的亲情,也会日渐加深,并且浓浓地流动。如此,学生在写有关父母、长辈之爱类的作文时,就能写得富有真情实感、让人心动,这都得益于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生活进行了认真品位,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习作水平。

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可再使用单一乏味的教师讲解写作方法——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将现实生活和习作教学有效融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大力挖掘学生的写作素材,并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品味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精彩之处,然后用笔将其记录和描绘出来,如此,生活便会成为学生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学生也才能书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习作能力也会在不断的锻炼和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以上,便为笔者对生活是习作不竭源泉这一论题的几点看法和体会,在此做此说明和阐述,希望可以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问题上,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诗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东北师范大学2009-05-01

[2]吕亚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J]作文教学研究2011-01-20

[3]林雪芳《激活习作源泉,描绘生活本真》[J]小学教学参考2009-10-05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源泉
我的快乐源泉——书
语文,怎样才能吸引你?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
激活写作的源泉
大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