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档案”在思想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015-05-30陈悦香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高职院校研究

【摘要】伴随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如何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推进因学生个性档案管理为基础的思想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个性鲜明,如何突出个性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完美融合,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卓有成效的进行,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档案”的应用管理角度,探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运用问题,希望能够探究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学生个性档案”教育  个性档案  高职院校  思想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0-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说到底就要依靠知识的生产、再分配和科学使用,智力资源的投入和高科技的发展最终就要落实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了。我国高职院校就担负着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任务,人才的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个性能力特征,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是不够重视其个性成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档案”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视角。

一、理论概述

(一)个性

个性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学科来看,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通过不同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解释。从哲学角度看,个性指的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所具有的个别的、具有特殊性的性质。个性意味着事物的特殊性,共性也蕴含有不同的个性之中,具體指的是事物共性的对立面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个性指的是人在社会中所具有的特殊的角色和地位,社会领域中的个性指的是个人所具有的社会独立性的社会性质之一。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个性即个体的人格,指的是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人精神面貌。

(二)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档案”

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档案”指的是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坚持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从高职生“个性发展”为研究中心,通过学生的个性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发展,促进高职生的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的共同发展,通过档案记录和分析,有针对性强化高职生的良好品德个性的成长,进而做好预防和纠正高职生的不良、不健全的人格个性的品质,塑造高职生的健全人格和理想个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档案”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素质。

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要开展“学生个性档案”研究工作,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就必须首先要尊重高职生的个性差异,促进高职生完善自身个性成长、健全高职生独立的人格。完善个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高职生社会性人格的培养,避免高职生出现个人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总体来看,对于高职生开展“学生个性档案”的运用研究,就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突出了尊重学生个性成长的教育本质。

二、高职院校运用“学生个性档案”教育的研究现状

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应用“学生个性档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没有收到充分的重视,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学生的成长档案,但是,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关注不够,没有从根本上构建起完整的高职生个性教育理论体系和完善个性教育实践教育机制,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很多高职院校都是把这种“学生个性档案”当做检查作业一样,检查完了就算完毕了,在档案橱放好锁起来就束之高阁了。有的高职院校也进行学生个性的教育理论构建,但是由于专业性和系统性不强,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档案”的培养教育变成了泛泛而谈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从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档案”应用的思想教育现状来看,迫切需要从理论和体系构建上进行思想教育指导。

三、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档案”教育存在问题

(一)采用教学内容单一和统一课堂教学模式,忽视对学生个性成长的关注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都是采用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学心理课对高职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开设一些马列主义思想教育课程,设置一些思想品德修养教育课程主要涉及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突出个性品质内容的教育。但是,这些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之中,由于采用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授的内容又都是马列主义思想,所以,对于学生个性教育关注不足,忽视了高职生思想发展的个性需求的特殊性。在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个性不鲜明,在个性素养和人格魅力方面就难以适应社会竞争和健全人格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出现平庸而无趣,从众心理严重等问题。

(二)思想教育偏重理论传授,忽视对高职生的“学生个性档案”教育

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中,都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传统的理论教学,通过让学生听课、复习、考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中,偏重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思想理论知识的运用,缺乏对于高职生的个性教育,未能真正运用高职生“学生个性档案”关注高职生的个性成长。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原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当前的教育的现实不符,过于重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于高职生不良思想和消极个性的疏导教育,不能够真正实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生个性档案”教育的目的。

(三)受功利主义影响,偏重于社会功能教育,忽视个性发展教育

高职院校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职业技术,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却容易忽视对于学生的个性及其爱好的发展教育,比如:我国当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重视社会建设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设置上都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相关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高职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对于高职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不够,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来看,短期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终身成长发展的教育的可持续性的关注。导致高职生被迫沦落为生产发展的工具,这样的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对于高职生作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的成长需求关注太少,这样的高职生走向社会就容易成为被动发展的机器和做工的工具。这种通过压抑学生个性发展,迫使学生实现所谓的理想价值,是不利于高职生的长远发展的。总之,过于追求急功近利的发展职业教育,是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也是不利于高职生以后在社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四)部分高职生价值观呈现世俗化、功利色彩严重,产生不良思想倾向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由于在家中娇生惯养,加之有独生子女的心理优越感,自我为中心,存在严重的利己主义思想,在生活中以自我价值为重要,不关心集体,思想出现世俗化、功利色彩浓厚。高职院校中高职生的表现,对于高职生以后的就业和在社会竞争中实现自己价值都产生了消极影响。高职院校当前出现的这种不良思想倾向,对于高职生的思想教育应该引起重视,在高职生个性成长档案管理中,应该作为重点案例进行分析和引以为戒。

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档案”思想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科学构建我国高职院校个性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教育重视的是课堂教育,抓的是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环节管理严格,高职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马列主义思想,通过讴歌好人好事,向先进的道德模范学习,在这种思想教学学习的状态下,高职生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评论,都是跟着学习,然后考评过关,就算进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了,这种传统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下,学生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个人观点,对于学生发挥个人的个性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要实现学生的个性成长和高校教育思想的统一发展,就要改革现有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科学构建我国高职院校个性教育的管理机制,既重视全面思想教育又能够突出學生的个性成长,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二)规范设置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发展课程机制

在高职院校应用“学生个性档案”进行思想教育,重视过程教育,主要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课程机制。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课程分为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特色的课程,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是应用国家课程进行思想教育,在突出培养学生的个性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性档案”的应用,结合本地特色进行,也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高职院校学生个性特色。改革原有的过分强调课程知识的传授部分,设置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各抒己见形成共识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思想教育课程。改革原有的突出强调学科的独立性,为了思想教育的综合和多样而追求的华而不实的思想教育课程设置,应该增强一些与现实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注重引导高职生通过课堂学习注重与社会的结合,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另外,也要改革原有的教材忽视思想教育的地方性特色,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教材及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三)重视高职院校个性成长教育的实用性

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高职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统一,只有坚持从实用性角度去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才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教育落到实处,从职业教育为学生培养职业技能,为其以后找到工作打下基础,对于高职生走向社会以后,能够长远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才能够保障其取得人生价值和事业发展的双丰收。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从家庭、社会、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出作为个体的青年学生的个性品质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同时也要创造条件,为学生个性档案研究提供有力的平台,增强高职生的个性品质。高职生通过理论系统学习逐步渗透到自身的社会实践中,这样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把“学生个性档案”的研究应用落到实处。

(四)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个性教育创设有利环境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个性思想教育,需要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要从校园文化建设上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于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校园文化,可以对于高职生的思想观念、性格和价值取向产生一些影响,实现对于高职生的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文化对于高职生的成长和接受职业教育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什么校园文化状态下,就培养什么样子的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弘扬友爱、互助、民主平等的校风和学风,激发高职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品德及能力。通过各种团体活动及竞赛的举办,可以为高职生展示自我个性及爱好特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表现自我,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个性品质。

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从实际出发,应用“学生个性档案”开展培养高职生个性思想教育。实施“学生个性档案”思想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注重发展个体素质提高的教育目的,也体现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个性发展的要求,也是面对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同步发展的紧迫的课题。重视高职生的“学生个性档案”的教育,要从理论上把握学生的个性教育的精髓。在应用过程中重视个性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推动培养高职生个性和共性品质的同步成长,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黄保德,李桂霞,钟建珍.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基本原则的理性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7,(35) .

[2]谭为跃.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35) .

[3]聂雅靖. 浅议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11) .

[4]雷剑彩,杨玉珍. 试析影响高校德育效果的社会负面因素及其对策[J].大众科技. 2007,(05).

[5]徐慧诠,董步学.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教学改革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5).

作者简介:

陈悦香(1976.10-),女,汉族,河北秦皇岛市人,研究生,讲师,专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高职院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