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时代价值

2015-05-30王凤环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适应宗教社会主义

王凤环

【摘要】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理论纠正“宗教鸦片论”,推动宗教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团结一切积极力量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宗教自身建设、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开放宽容”的大国形象。

【关键词】宗教  社会主义  适应  价值

【基金项目】2014年辽宁省高校宗教统战课题2014-GXTZC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8-02

一、“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提出及发展

早在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重要问题的通知》,第一次正式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2002年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对“相适应”作了新阐述并列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胡锦涛在2004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视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标志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当前宗教工作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由于宗教信仰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息息相关,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有着重要时代价值。

二、“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论价值

“在21世纪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使得世界很不安宁的时候,中国却是“风景这边独好”,走出了一条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路子,这应该说是得益于18年来中国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1]叶小文的这段话总结了宗教理论创新的时代价值:它纠正“宗教鸦片论”,把对宗教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过去,由于受“左 ”的思想影响,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当作完全对立的关系,提出“宗教鸦片论”,简单地把宗教等同于“愚昧落后”和“侵略工具”,在处理宗教问题时急于求成、盲目行动甚至上纲上线。正如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王作安深刻指出:“把宗教仅仅看做是旧意识的惯性,实在是很肤浅的看法。试图超越历史条件消灭宗教,结果只能是加剧社会紧张和激化社会矛盾。如果说圣西门把乌托邦设想成一个基督教国度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的话,那么如果有人试图把社会主义社会设想成无神论的国度,则可以被看作是另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毕竟,没有宗教现象存在的那种至清至纯的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至今还没有出现过。”[2]我们应该总结历史教训,防止把信仰上的差异扩大为政治上的对立,这样极易导致政策的狭隘性、破坏民族团結和宗教关系的和谐。

三、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实践价值

(1)有利于团结一切积极力量建设和谐社会。

诚然,一切宗教都以唯心主义作为其立论基础,宣传有神论,但是,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又有拥护党的领导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方面;宗教教义中有原罪说、轮回论、排它性等狭隘消极因素,但是,宗教的博爱慈善精神、惩恶扬善理念却在规范人们的言行方面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正如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指出,“中国的宗教,特别是传统宗教中,蕴含着大量的和平、非暴力、自然、和谐、慈悲、中道、平等、均衡发展等观念,,些观念在提倡环保、推进和平等方面是有益的。”[3]恩格斯通过考察基督教发展史后在《费尔巴哈论》中明确指出,基督教形成以后经过250年的曲折发展而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足以证明它是适应时势的宗教”。[4]作为爱国统一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也适应今天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理应得到发展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2)有利于宗教的自身建设与发展。

由于我们正确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国宗教得到空前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超过 1 亿,并且信教人数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宗教活动场所 8.5 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 30 万人,宗教团体 3 000 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 74 所[5]。当前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宗教氛围良好,相信宗教会进一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3)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开放宽容”的大国形象,有利于中国的内政外交。

国内宗教不断发展、跨国宗教交流与国家总体外交形成的良性互动使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宽容”的大国形象已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西方世界逐渐改变长期以来对“无神论中国”的刻板印象,这有利于加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话语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质疑中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强化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制度偏见”,这导致中国的国家主权与安全受到挑战,“如何把宗教从中国国际战略中的‘负资产转变为‘软权力,在国际宗教舞台上化被动为主动,目前已日益成为我国需面对的一项迫切的战略选择。”[6]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打开一个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宗教现状的窗口。

参考文献:

[1]http://paper.people.com.cn

[2]中国佛协《研究动态 》2003年第10期,P4

[3]李元光,郑丽娅.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构建和谐社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0期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M].人民出版社, 1995:P255

[5]苏文,朱方长.新时期胡锦涛的宗教思想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第7期

[6]http://www.china.com.cn

猜你喜欢

适应宗教社会主义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