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和改革刍议

2015-05-30杨继祥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定位改革

杨继祥

【摘要】高职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目前高职语文教学存在定位模糊、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导致高职语文教学的科学地位逐渐降低,学科本身也逐渐边缘化。改变这种现状要从教学定位和教学内容入手。本文总结了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了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语文  定位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1-01

语文在基础教育中是重点学科,贯穿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全过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进入高职后,由于强调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观念的影响,高职语文教学的地位经受了严峻的挑战。高职语文想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改革,要更多的服务于人文素质建设,充分发挥其素质教育功能,使高职语文教育能够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

一、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比较尴尬。首先,在教学形式上,仍然像高中教学一样采用语言文字基础训练的方式,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不爱学,老师不好教。其次,高职语文的教材都存在注重知识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针对性。也存在注重传播知识,忽视传承文化的通病。这样的教材不是像高中教材,就是像大学教材,有着明显的应试教育特点,并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使用。最后,高职语文教学的课程不断被挤压,甚至被取消。高职的语文课程一般就开设一个学期,高职语文需要在短时间内达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完成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时间短、任务重,根本不切实际,教学难度特别大。

二、高职语文教学定位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职语文是为了响应人才素质的培养需要而设立的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的母语教育。高职语文以公共课服务于专业课为出发点,更加贴近学生。同时,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学习高职语文,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学会如何交流沟通和进行团队协作。同时,高职语文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更好的面对就业和创业。高职语文应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人文教育,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凸显其实用性的特色,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稳固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高职语文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

高职语文是地位比较特殊的一门科学,它既区别于高中的语文,又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跟高中语文相比,高职語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能够正确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文学修养。跟大学语文相比,高职语文降低了思想层次上的要求,弱化了理性思辨方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了实用性的价值。

三、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一)开展教学的“人文性”

高职语文教学要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以文学艺术和道德情操对高职学生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影响,让学生们学有所思、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它是文理科互相渗透的桥梁,也是文化和科学融合的手段,更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来源。可以肯定的说,高职语文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石。所以,高职语文教学要开展教学的“人文性”,将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重点,同时兼顾写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虽然高职语文教育的目标比较倾向于社会应用性和职业性,其宗旨在学生以后的就业上,但是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全方面培养,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人员。据统计,20岁左右的青年,在其一生要经历7-8次的职业转换。一个人不可能一生只在一个工作岗位,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有能够适应新环境能力。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会对他们事业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要开展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要让学生乐于参与与体验,并在参与过程中进行探索和领悟以及自主内化,这样才能起到教学的目的。要想使教学达到这样的效果,要开展教学的“开放性”,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开展教学的“开放性”,可以通过讲授、互动讨论、案例教学和诵读等方法来实现。学生在这些开放性的互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自主的讨论,不但能够理解经典文学源远流长的道理,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品位。这种开放性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知识储备、思辨能力及对文字的运用能力。

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高职语文为了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也要在教学中体现实用性和应用性。要根据教学的实践经验改革教学策略,丰富高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高职语文能更好的为专业的学科服务。

参考文献:

[1]邹旗辉.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三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12).5-9

[2]臧益军.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视界.2012(13).3-6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定位改革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改革之路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