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5-05-30刘瑞

当代农村财经 2015年9期
关键词:乌兰察布农牧业现代农业

刘瑞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立了以马铃薯为主的种植业主导产业,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20万亩,占同期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的40%;总产鲜薯40亿公斤左右,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近60%。

一、乌兰察布市现代农牧业实施情况

借助国家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全市从2006年开始重点支持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相配套的喷灌圈、微喷、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的农业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现代农牧业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多年来,全市共新增大型喷灌机765台,中型喷灌机204台,实施膜下滴灌115.89万亩。新建日光温室和网室大棚5217亩。按照全市总体规划,在市民丰薯业厂区内建造10亩连栋温室三座,同时在民丰薯业公司完善配套一处大型马铃薯组培室一处,面积10000平方米。连栋温室的建成,每年每亩可生产微型原原种120万粒,可种原种生产田200亩,可生产原种500吨,可提供4000亩合格种薯田用种,最终可解决农民8万亩耕地的种薯。组培室项目的建成,为全市马铃薯种子的培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从2008年以来,全市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共投入191228.89万元。其中,中央补贴8500万元、自治区补贴35000万元,自治区奖励以奖代补资金37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9948.2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64499.2万元,整合各类支农资金59581.44万元,地方配套19948.25万元。

二、乌兰察布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切实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现代农牧业领导小组。为了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用好现代农牧业生产发展资金,乌兰察布市成立了现代农业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财政局下设办公室。与此同时,各项目旗县市区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

2.组织成立驻乡镇苏木工作队。旗县组织成立设施农业驻乡镇苏木工作队,分别深入现代农业建设乡镇苏木协助和指导工作。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是,宣传全旗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关政策和重要意义;指导、协助所在乡镇苏木开展现代农业建设工作;协调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土地租赁等各种困难和问题;协助地方制定和完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3.召开马铃薯现场观摩会。为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膜下滴灌工程效益的再认识,分别在察右后旗、四子王旗等地区组织马铃薯现场观摩会,通过对膜下滴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与大田作物现场观摩对比,使广大干部群众直观真切地感受到膜下滴灌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有力推动了全市膜下滴灌种植水平的提高和种植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各地区以不同的形式,组织种植户赴甘肃、宁夏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膜下滴灌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聘请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对广大群众进行种植和管理技术培训,有力推进了全市膜下滴灌工程的种植水平。

4.成功举办“乌兰察布市第二届马铃薯节”。通过举办第二届马铃薯节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扩大全市马铃薯产业规模,马铃薯销往全国各地,有的还销往国外。尤其是2010年,在南方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全市马铃薯产量不减,单价创下历史最高,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二)强化技术保障,切实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1.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支撑服务体系,组建与规模经营面积相适应的农业、水利等技术指导小组或技术服务组织。技术服务组根据服务项目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在项目建设与作物生长期间,技术服务组常驻项目区,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铃薯膜下滴灌、喷灌圈机械使用、维护与作物种植专题讲座,与技术人员签订技术服务责任状,明确服务项目、服务责任和奖惩办法,有效调动技术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

2.推广应用综合农艺措施,围绕节水灌溉和机械化作业,配套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农业增产新技术。各地区制定了新品种推广实施方案、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方案、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实施方案。根据近年来的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种植情况,筛选出多个高产优质新品种,推荐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种植。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优先保证满足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对新品种的需要。2014年,为了推广应用综合技术,在全市各旗县实施了1.1万亩马铃薯推广试验田,在种植过程中通过分片种植不同品种、分类实施肥料、分级施种马铃薯种薯,统一浇灌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

(三)严格规范项目管理,切实保障项目实施。

1.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与项目旗县签订建设责任状,要求建设项目的工程和材料采购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程序组织实施,并严格实行预决算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率。同时,组织人员经常对项目工程进行实地查看,并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大型喷灌进行GPS打点,对采购合同原件进行验证和核实,防止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规范操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2.跟踪核查,确保项目落到实处。有关部门人员对资金额度大、项目规模大的旗县进行核查,重点检查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工程验收和后续管理、档案管理、资金整合、资金到位情况及项目建设配套制度。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保障资金合理利用。

1.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为了确保现代农牧业项目如期完成,多次召开分管旗县长,农牧、林业、水利、农机、财政、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协调会,积极落实重点项目旗县项目配套资金,超额完成整合任务。三年来,累计整合各项资金59581.44万元,整合资金占投资额的31.3%。整合的资金包括:农机具补贴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资金、沙源工程资金、土地整理资金、民办公助资金、地方水利建设资金、扶贫整村推进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抗旱补助资金、生产资料贴息贷款资金、水利以奖代补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资金、农牧业生产救灾资金、老区促进会水利建设资金、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扶贫集中连片开发资金等。

2.按照专款专用原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为了加强和规范使用现代农牧业生产发展资金,按照《财政现代农牧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对项目旗县的资金管理采取“三专一封闭”管理,并将资金管理方式写入责任状,对出现挤占、挪用和滞留项目资金,致使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的地区,限期追回并相应扣减年度预算指标,并取消项目的后续扶持计划。

三、乌兰察布市发展马铃薯产业取得的成效

(一)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投入,促进了马铃薯产业大发展。在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资金的扶持下,全市马铃薯产业在稳定种植面积、科技示范引领、农机装备、良繁体系建设、种植品种布局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08年全市实施现代农业种植面积仅为23万亩,2014年已达到200万亩,增长了7倍。特别是2010年全市遭受了夏伏70多天的连旱,旱作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但节灌马铃薯亩均产量达到4500斤以上,且商品率高达85%。

(二)设施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为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1.土地整理和流转,为规模经营创造了基本条件。在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实施项目区,农户通过对承包土地的地块进行调整、清障和平整,使项目区零星分布的土地实现了集中连片。项目区内农田作业道路、排灌渠系、地埋管道、机电井、输电线路基本配套,已经具备了大型机械作业和实施节水灌溉的条件。

2.农业机械和节水灌溉设备的配置,为规模经营创造了物质条件。全市七年来共购置大型喷灌机765台、中型喷灌机204台,各类在种植、施肥、收获等农机具逐年增加,项目区通过购入大中型农机具,初步具备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能力。

3.规模经营促进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和节水设施设备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引入到项目区中,小而全的分户经营已不再适应机械化规模经营,农民学习、掌握新的农业增产技术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项目区内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同一作业区内基本统一了品种。测土配方施肥进入实用阶段。低毒低残留农药施用技术和农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项目区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节水化灌溉、机械化作业、模式化栽培、组织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三)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资金的投入,催生了农民自发合作规模经营。在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资金的扶持与推动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发生巨大变化。目前,项目区普遍采用以下几种经营形式:一是公司租赁经营。公司和农户签定长期租用合同,租赁费一年一付。该种经营模式以商都县尤为典型,商都县主要依托希森公司,租用农户土地,支付租赁费,大力发展大中型喷圈。二是个体户承包经营。由个体户承包土地发展规模经营。该种经营模式在各地区均有,承包户有的是当地农民,有的是外地农民,采用承租的方式,从当地农民手中租用土地,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三是农民联户经营。各地区农民根据自己的分布情况,采取三户、五户或更多户的农民自发组织起来,选出管理人,统一组织耕种、统一浇水、统一施肥。四是成立农民协会经营。通过采取“支部+协会+合作社”、“支部+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由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协会为手段,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农户为主体形成复合模式。通过各种形式的实施,全市催生出农机合作社152个,还有用水合作组织、营销协会等合作社。合作社实现了统一播种,统一施肥、喷药,统一收费的三统模式,亩均收费低于市场价,深受合作农户的欢迎。

(四)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投入,推动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不少原来对实施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建设持怀疑、观望、甚至抵触心态的干部和农民改变了观念。他们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才是摆脱繁重体力劳动、走向富裕的正确道路。目前,全市乡镇村干部和村民开始讨论今后如何采取新的经营形式,提高规模经营水平,配套发展规模种养业等问题。

(五)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投入,实现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1.推动了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乌兰察布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种植旱作马铃薯,亩产在1500斤左右,效益较低。现代农牧业项目建成后,实现了“两增”、“三省”、“一降低”。“两增”,增加单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三省”,节省了水资源、节省了用电、节省了化肥;“一降低”,降低了经营成本。如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碌碡壕子村,全村3630亩耕地全部实现节水灌溉,人均达到17亩。大旱之年的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4万元,户均16.5万元。

2.种植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能。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基本实现了统一种植、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种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下,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农民增加收入。随着规模经营水平的提高,人口转移力度的加大,种植结构的优化,增收效果将越来越明显,现代农牧业发展规模经营前景广阔。

(六)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灌农业,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了效益最大化。通过几年来的实施,现代农牧业项目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根据理论分析和各地灌水实践经验,土渠年灌溉定额为350—400立方米/亩;管道年灌溉定额为180—200立方米/亩;喷灌年灌溉定额120—150立方米/亩;滴灌年灌溉定额为80—100立方米/亩。通过分析测算,土渠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45左右,管道灌溉水利用系数0.8左右,喷灌水利用系数达0.9左右,滴灌水利用系数达0.95左右,每亩膜下滴灌马铃薯生育期平均灌水为105立方米。如果采用大田漫灌方法,每亩地最少灌水350立方米,膜下滴灌比漫灌平均节水245立方米,平均节水率为70%;采用喷灌方法,每亩需水245立方米,膜下滴灌比喷灌平均节水140立方米,平均节水率为57.1%。由此可见,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农业,是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项目资金投入不足。2007年,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喷灌面积只有11.6万亩,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新增200万亩喷灌面积。按照中央、自治区补贴金额,共计补贴43500万元,每亩仅能补贴217.5元,实际成本每亩约1200元,每亩缺口982.5元,上级补贴仅占每亩成本的18.13%,远远不能满足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资金整合机制不完善。

现代农牧业实施三年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59581.44万元,涉及支农专项18个项目。由于支农专项涉及许多部门,各种专项资金都有各自管理规定,都要求建立专户、专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现代农业的资金整合和实施,需要自治区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建议上级部门整合涉及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农民自筹资金困难。实施现代农牧业一个复杂的项目工程,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农民拿钱。多年来,全市农民已自筹资金64499.2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3.73%。目前,全市还有贫困人口29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还比较低,加之近年来干旱少雨,广种薄收,农民再拿钱去发展现代农业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建议加大对农牧民的补贴力度,让强农惠农政策普照千家万户。

(四)土地规模化经营受到限制。发展现代农业,首先需要集约化土地,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承包到户,由于当地农民意识不高,没有大局观念,或者缺少资金,只要有一家持不同意见,就无法统一实施、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浇灌。建议国家制定在农村全面推行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的政策。

(五)农民素质仍需提高。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农民本身。目前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当务之急。采用先进的节灌设备后,需在耕作制度、种植方式、灌溉制度、施肥技术、品种选择等多方面进行改善,只有加强农机与农艺的配套,加强技术的集成,才能充分发挥现代灌溉农机设备的最大作用和效益。建议国家加大对现代设施农业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效益,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农膜“白色污染”治理亟待加强。近年来,随着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灌农业与旱作覆膜的大面积推广,地膜的年均用量在逐年扩大,虽然采用了以旧换新的措施,但由于国产农膜强度低,耐用性差,极容破碎,不易收集,造成残膜回收率很低。建议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制定奖惩政策,大力宣传农田残膜危害土壤、污染环境的严重性,深化农村广大群众对残膜危害的认识,同时实施奖励政策,把清除农田残膜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对利用残膜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工厂,应按国家有关利用“三废”的政策,给予减免税收;鼓励企业开发废旧农膜再利用技术,防止污染转移,大力提倡利用天然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秸秆类纤维生产农用薄膜,以部分取代塑料薄膜;开展经济、适用的可降解农膜的研究,积极探索合理使用农膜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猜你喜欢

乌兰察布农牧业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钢黄金珠宝考察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之夜
2016年乌兰察布市一次罕见寒潮天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