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云峰:与风竞争的商人

2015-05-30梁潇浒

智族GQ 2015年9期
关键词:燃煤

梁潇浒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不会变得更糟了,北京的雾霾大概也就两三年的时间就能治理好。”白云峰去年在一个学术发布会上对记者们这样说,但所有人都觉得这遥不可及。

他是公共策略研究机构盘古智库的委员,当时这个委员会连同国能中电公司一起推动的煤炭洁净利用计划刚获得阶段性成果。

如今,白云峰坐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办公室里,下午3点的阳光透过西窗外两座高楼的缝隙照射进来,今天是个大晴天。“从今年入夏以来,我们渴望的APEC蓝正在更加频繁地出现。”他觉得自己一年前的话很可能已经成真。

虽然工作领域是环保,白云峰让人觉得开朗阳光,没有那种预想中的苦大仇深。他把这种状态归因于“自己是技术出身的”。在本科念完计算机专业之后,他又在浙江大学获得了热物理学的博士学位,最后投身环保。“不能向人们传达焦虑或者恐慌,至少应该告诉他们这事儿是能解决的。”

理性是贯穿白云峰职业生涯选择始终的重要逻辑,工作的第八年,他完成了从一个国有能源公司职员向非公企业管理层的转变,正式投入环保领域。“2003年我刚开始做环保的时候,多少觉得这是一个商业机会。‘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始规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我觉得环保可以赚钱,这是个很简单的决定。”他并不掩饰进入这个行业最初的动机,大小企业都必须节能减排达标,但又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白云峰确认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缺口,并且因为技术集中的特点,达到饱和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3年前,他收购并成立了国能中电,担任董事长,打算以“市场的力量”推动环保领域的发展。

最近有人问他“你们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他想了半天,说是风,随后被自己的狂妄吓了一跳。白云峰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行“近零排放”燃煤,“近零排放”机组污染物的排量约为常规煤电站的10%,脱硫率可达99%,能起到同样功效的确实只有六级大风。

“近零排放”是治标的举措,把煤炭耗用量降下来才能治污染之本。中国每年要燃煤40亿吨,“什么概念?大概就是9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面积上堆了珠穆朗玛峰那么高的煤堆。”他双手比画着,接着开始解释如何降低燃煤总量:用城市和农业废料产生天然气是一条路,开发更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板也颇具前景,从设备层面降低发电厂的能耗也值得投资。

虽然他并不认同自己身上有着很“极客”的一面,但白云峰对于技术有着近乎狂热的执着和信念。他奉行技术无国界,环保更加没有地域限制,“不是常有人说,中国的空气3天飘到日本,8天后就出现在美国领空了吗?”一次他去日本引进技术,对方公司给他展示了一大颗从工业废液中电解出来的金锭,他抱着那颗金锭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广东汕头之类的地方,很多人为了提取废弃电路板里的一点儿铜,会集中煅烧那些电路板,产生大量污染。但实际上如果处理得当,这些废料中是有大量其他贵金属的,而且不会造成污染。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自己成立公司3年,他觉得自己变平和了不少,“换作以前我要在办公区发现一片碎纸,我会连同办公室主任、后勤主管、清洁工一起叫过来教训一顿。”现在的白云峰则会亲自捡起来扔掉,避免为这种小事闹出太大的动静。他把注意力投放到“更重大的事情”上。他承认在环保行业待久了,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用单纯的“企业利益”逻辑去做决定,因为公司的价值远比盈利来得重要。

他把自己定义为商人。环保产业资金、人才、技术密集的特点,让很多轻资产的从业公司很难融到钱,跟当下热钱集中的互联网创业不同,一般很少有投资者看得懂環保产业,无从辨别一个团队及其技术的优劣。白云峰觉得应该借着自己的一点儿社会公信力,去为同行业的其他人募集资金,“我成立了一个产业基金,去帮那些给我投钱的人投资。因为我看得懂,可以把控风险,即使最终创业者在执行上出现了问题,我也能执行。”资本模式的日臻成熟,让他对环境治理的前景更具信心。

当我们讨论“家国责任”这样的话题时,应该一起衡量这个刚步入不惑之年的人所经历的时代。命运对他不薄,让白云峰赶上了第一波改革开放,享受到了快速发展的红利,为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环保领域,他相信技术和市场——“一定有解决方案的,为什么要犯那么大愁呢?”

猜你喜欢

燃煤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比较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及其处理研究进展
燃煤联姻生物质困局
欧盟新规或将导致三分之一的燃煤电厂关闭
2×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SCR脱硝系统介绍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CEMS的选型与应用
“超低”排放技术在我国燃煤电厂的应用
300MW级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方案研究
燃煤电厂节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