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加国:内镜微创,让消化道“少受苦”

2015-05-30王家铃周素琴杨晓琪

健康人生 2015年9期
关键词:贲门主任医师女士

王家铃 周素琴 杨晓琪

现代生活中,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让许多人的消化道系统越来越脆弱。尤其是很多高薪阶层、企业家群体,由于工作压力和应酬频繁,在青壮年时期就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不仅出现在我们熟悉的胃、肝、胆和肠道,还包括胰腺、腹膜等,构成复杂、病症多样,任何一个地方有了毛病,都会对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和痛苦。而且,很多人生活节奏快,没有“慢养疾病”的时间和耐心,于是选择用手术换健康。但众所周知,普通手术风险大、创口大,愈合也慢,让患者备感痛苦。

如果有一种手术方式能不用“开膛破肚”,而且康复时间短,相信会让很多患者动心。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的内镜与微创诊治,就是这种让消化道“少受苦”的福音。

吴加国主任医师作为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的副主任,曾赴日本学习多种内镜诊治技术,4年前开始在我省率先开展针对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诊治,至今已有50多例成功案例。目前,吴医生开展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时间最快已达40分钟左右,水平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此外,近年来吴医生还相继开展了多项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如针对早期胃肠道癌的内镜碾磨下层切除术、针对黏膜下肿瘤进行的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针对早期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肿瘤的内镜下圈套切除术、胰腺假性囊肿的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架置入术等都处于我省领先水平。

经典案例:

术前:

40岁的周女士,近15年来一直受一种“怪病”困扰。她在进食时总感觉吞咽困难,尤其是吞咽固体食物时。这个病的症状时轻时重,情绪紧张焦虑时常被诱发。开始她自己也没有注意,后来渐渐出现进食时胸骨后疼痛不适,体重也逐步下降。7年前,周女士做了胃镜检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而上消化道造影,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当时医生予以胃镜下肉毒素注射治疗,术后症状稍有缓解。

但半年后,周女士又出现进餐时难以下咽,进餐后胸痛胸闷的症状,非常痛苦。但因为周女士对外科手术心存恐惧,病情一拖再拖,人也越来越憔悴,体重只剩下40公斤。

方案:

经人介绍后,周女士来到吴加国主任医师的门诊。吴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后,建议周女士接受“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

手术:

经过周全的术前准备,吴加国主任医师为周女士实施了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应用最新微创手段在食管表层(黏膜)“开窗”后,建立食管黏膜下隧道(人工食管壁内夹层),在隧道内直视下切开食管肌层,来松弛贲门部狭窄,最后用金属夹缝合黏膜层隧道入口。

术后:

术后不久,周女士就恢复了正常饮食,可以畅通无阻地进食了。在术后一年多的随访观察中,周女士的病情无复发,体重也恢复到发病前的55公斤。

医学数据:

吴加国主任医师向记者介绍,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食管缺乏蠕动,常见于20-39岁的年龄。以往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内镜下注射药物、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等方法,但都不能最终解除病症,复发率较高。而用外科手术切开食管下端括约肌,虽然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手术费用也较高。而微创手术的开展,不仅大大克服了传统内镜治疗的疗效不确定性,而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吴加国主任医师还说到,与所有的治疗措施,包括微创治疗相比,预防疾病才是最重要的,所谓“大医治未病”。人体的消化系统意义重大,不仅要摄取消化营养,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病从口入”,若饮食不当,消化系统最先受罪,造成功能紊乱甚至产生疾病。因此,建议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饮水,吃粗粮,进食新鲜的食品,避免陈旧性、刺激性食物,禁食腌制、油炸、熏烧等不健康食物,善待胃肠道。

猜你喜欢

贲门主任医师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全年目录
女士找茬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王希浩主任医师采用补、调、通法治疗闭经经验
孙宏新主任医师治疗肿瘤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