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国良:我以旨酒慰平生

2015-05-30邵竹林

健康人生 2015年9期
关键词:啤酒厂啤酒

邵竹林

与酒交而有道的人,都有灵气,也会有点豪气和疯气。尤其是经营酒的,在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一般都能言会道、长袖善舞,如《小雅·鹿鸣》所描述的: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希望客人多多喝美酒,尽兴快乐,一醉方休。

但江国良先生在此行中却是位另类。他看上去温和内敛,文质彬彬,甚至有些腼腆。他经营着旨酒,却说:“我不劝人多喝酒,只劝人适度喝酒。”正因此,许多与他不熟的人,经常好奇而纳闷:“您不像做酒生意的,更像是做医生的。”

本期,在位于杭州建国北路527号的雷诺啤酒品鉴店,本刊专访江国良先生,了解这位全心全意的“旨酒匠”、不随大流的“劝酒人”。

Part A“人世多变,对健康的追求永不变”

1993年,江国良迈出了跨度极大但又顺其自然的一步。他离开了工作12年、已晋职到副院长的从医生涯,下海与胞弟共同经营一种叫霍山石斛汁的饮料。

本刊:从医生到做饮料,有没有觉得跨度很大?

江国良:别人看来是这样,对我来说倒真的不觉得。虽然职业不一样,但一些内在的东西是一样的.医生的职业习惯,让我对与健康相关的东西格外有好感。我弟弟负责产品生产,而我负责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一一我以一个医生的要求,去对待石斛汁的生产。

本刊:后来情况怎样?

江国良:那时候石斛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原料稀少、价格高,都是从云南、缅甸采挖的,要卖5块钱一罐。这在上世纪90年代是很贵的。所以,尽管我们做的时候都以浙商特有的“三千”精神去做,废寝忘食地投入到饮料的推广销售中去,但市场效果不是很好。

本刊:但有经验上的收获。

江国良:对,还有对“健康饮料”的信念.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生活水平好了,健康的饮品一定会受到世人的喜爱的。

1995年,浙江省政府鼓励浙商企业与三峡库区的企业进行对口支援,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在一长串的库区企业名录中,江国良一眼就看中了涪陵市啤酒厂。

本刊:为何会一眼看中啤酒厂呢?

江国良:(微笑)我对啤酒的感情很深。小时候在老家,劳累了一天的人,都喜欢在天黑时坐到饭桌前,喝上一口啤酒。那时候的啤酒很苦,不好喝,可是人们喝酒时的神情,却像喝着天上琼浆,一口下去,仿佛疏散了所有生活的疲乏和苦难,整个人都舒坦开来了。

本刊:此外,你对饮料的生产经营也有经验。

江国良:是的。

生活是因缘,事业是际会。下定决心后,江国良排除所有的猜疑劝阻,只身赴川,成立重庆山公主保健食品有限公司,660万元收购涪陵啤酒厂。涪陵市啤酒厂是创于1983年的老国营企业,经过数次的考察与探访,江国良发现了啤酒厂虽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也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潜力。

江国良:当时啤酒厂只是作坊式的经营规模,而且人生地不熟,各方面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

本刊:压力很大。那怎么应对呢?

江国良:首先是经营方式,必须改变原本的计划经济式的状况,去满足市场需求。”(笑)当时啤酒厂的人,从领导到工人,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旺季完全不顾排队在厂外等待买酒的居民。想要多买啤酒,要走后门拉关系,这就造成了淡季客户流失,企业亏损越来越大。所以,首先必须要改变经营思路。

本刊:市场是很大的。

江国良:是的,但啤酒厂的年产量只有2000吨不到,完全供不应求。所以加班加点加工资,同时加设备、扩厂房,填平补齐,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技改,让产量上去。但对于饮料行业,仅抓产量肯定不行,质量和安全才是关键。

本刊:这也是你一直都很重视的事。

对于这项新事业,江国良以医生的严谨,从生产源头抓起,严格把关,将那些肉眼无法察觉到的微生物污染问题放在首要课题中去解决,做到绝对的安全放心。慢慢的,他把提高啤酒品质的关注点放到了世界啤酒中心——德国。

Part B“心无旁骛,我正从半山腰往上爬”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德国啤酒只能用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近500年来,德国啤酒就成为了纯正啤酒的代名词。现在,德国是世界第二大的啤酒生产国,生产的啤酒种类高达5000多种,而由此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江国良:到涪陵后的几年,我反正就忙于啤酒厂规模扩大,忙着生产再生产、解决劳资矛盾、到处奔波考察、提高产品品质……我看着啤酒产量一天天增加,啤酒厂规模也一年年扩大。涪陵的水软,酿制的啤酒口感清爽、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营养丰富。这是我能做出的最好的具有国际品质的啤酒,但尽管形势喜人,但总是觉得还缺少什么。

本刊:是什么?

江国良:觉得应该可以做出更好的啤酒。

本刊:理想主义开始“作怪”了?

江国良:(笑)是的。在1998年,德国有几家啤酒公司来国内推广生产设备,我在啤酒协会的推荐下去接触了一下……

本刊:找到感觉了?

江国良:我第一口尝到德国黑啤,心里哎呀一声一一啤酒的口味原来可以这么爽口、好喝!当时很兴奋,是一种“终于找到了”的感觉。

本刊:找到了新台阶?

江国良:对,从认知上打破了国产啤酒品质这块天花板。我觉得,终于可以实现“健康+美酒”的可能了。所以我很快就决定引进德国的设备和德国的原浆黑啤。

本刊:商界有句话,叫最好把鸡蛋分到不同篮子里,以降低商场风险,开辟新掘金渠道。那时候你有了一定的积累,就没有想要多方或跨行经营吗?

江国良:没有。你说的是有钱人的话,我的钱不够用。我把前面几年的积累全投到雷诺黑啤,还东奔西跑多方筹钱,要更新设备、扩建厂房。

本刊:国外的啤酒对工艺的要求更高?

江国良:对。啤酒的成分是麦芽、啤酒花、水(90%以上)和酵母。德国黑啤酒选用焦麦芽、黑麦芽为原料,酒花的用量较少,采用长时间的浓糖化工艺而酿成。它突出麦芽香味和麦芽焦香味,口味比较醇厚,略带甜味。德国人对黑啤的品质是非常看重的,从原料的种植、生产到后期的加工都非常讲究。因此,黑啤酒被称为饮料佳品,享有“黑牛奶”的美誉。

本刊:现在说起喝酒,一般人立刻想到健康,也有人想到送礼。健康和送礼,现在都是敏感词,你怎么处理这两方面呢?

江国良:我选择做雷诺黑啤,就因为这种啤酒品质很好,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的接受度。如果是送礼的选择,我们在定位和包装上下了很大功夫,让啤酒看上去很时尚、高端,把健康和时尚有机结合起来。

本刊:一开始就注重健康和高品质的概念。

江国良:对,现在原浆黑啤、白啤、姜汁、石斛等几个种类都是特种啤酒的代表,保健作用很大,目前最受消费者欢迎。

本刊:引进国外品牌,怎么保证品质一致呢?

江国良:我们合作成立“中德啤酒学院”科研基地。这是国内啤酒界首创。

本刊: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江国良:一定要保证人才和技术的提升,保证雷诺啤酒的长久发展,把产品做精做细。我们不断改进技术、厂房扩建,主要设备都采用德国进口。我们从澳大利亚进口优质麦芽,从德国进口酵母菌种和黑啤酒原浆,生产原材料及质量管理生产流程都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产品质量始终与国际品位同步。

本刊:与国内其他啤酒品牌相比呢?

江国良:我们走精品与特色之路,开发特种啤酒,追求更健康的品质、更优质的口感、更独特的体验。目前,这几款特种啤酒在国内没有其他厂家生产。

本刊:成本也会高很多。

江国良:是的,创新很累,成本高,风险大,但我觉得意义很大。一种好产品的问世,很有价值。

本刊:听说曾有啤酒巨头想要收购贵公司?

江国良:是的,由于在新产品的开发与老产品的保留上存在意见分歧,所以被我拒绝了。被收购就意味着我的啤酒公司成为他们的一个普通生产车间,我的特色啤酒将被束之高阁,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江国良对精益求精的追求,远远超过当年做企业对口支援时的期望。当时许多“西行”的企业早已因为各种困难放弃,黯然东归,但江国良以坚韧的品质和信念坚持了下来。浙江、重庆两地,甚至国务院三建委,都对他在啤酒事业和企业管理上的成绩给予了一致好评。“重点私营企业”、浙江省“对口工作先进单位”、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先进集体”“中国啤酒工业优秀企业”等荣誉接踵而来。2004年,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企业时,两次与江国良亲切交谈并留下了合影,作为对这位“援建库区的开拓者和成功典型”的肯定。

对江国良来说,在啤酒事业这座山峰上,他才兴致勃勃地爬到山腰,正心无旁骛地往山顶攀登。

Part C“生活与酒,我追求宁静和健康”

慕尼黑的“十月盛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啤酒节。德国人爱喝啤酒全世界知名。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要喝掉138升的啤酒。因此,也留给人们喝啤酒是“狂喝”“猛喝”的印象。

江国良:这是对啤酒文化的一种误解,当然也是啤酒进入中国后的一种不正常表现。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身边体现的一些所谓酒文化并不值得倡导,应该改正。

本刊:那么真正的啤酒文化是怎样的呢?

江国良:啤酒的产生,是因为古代天主教徒在复活节前的四旬节需为纪念基督受难而禁食,为了补充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发明出来的饮料。德国人虽然将喝啤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各种酒馆、酒屋、小客栈多似天上的星星,几乎每个踏进酒馆的人至少都点半升啤酒佐餐。但德国人还盛行一句谚语,叫“有节制地一天喝一升,健康赛神仙”。

本刊:啤酒对人体最有益的是什么?

江国良:啤酒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对体能消耗者来说是很有益的补充,这也是人们愿意在工作结束后喝一杯的原因。还有类黑精和黄腐酚等成分,对人体的某些疾病,具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本刊:所以啤酒的原本意义是为了健康。

江国良:对。当然,酒的附加价值,也是因为快乐。所以世界各地的啤酒节,都呈现出一种狂欢的氛围。

本刊:国内的啤酒节也很热闹。

江国良:中国的啤酒产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可饮酒方式却存在着很大危害。比如关于啤酒的佐餐,德国人喝啤酒只用少量佐餐,比如一点成面包,假如同时佐以乳酪或生火腿、香肠,这就已经是正餐的一部分了。但在中国,通常没有满满一大桌菜就难以体现喝酒的氛围。这种习惯,导致酒精超标的同时,也是营养超标,不但浪费,还影响健康。可惜,可叹!

本刊:适度喝酒对身体是有益的。

江国良:都知道,但做到却很难。再好的酒,如果喝酒的文化与习惯不对,就物极而反。所以,不是酒不好,而是喝酒的方式不对。

本 刊: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喝啤酒的氛围是怎么样的呢?

江国良:呵呵,我喜欢和三两志同道合的朋友欢聚小酌,或者在树荫下对弈时喝上一罐,要不就是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喝点啤酒静静地思考、休息。

本刊:很自在,很悠闲。

江国良:(笑)喝酒要的就是这样的心境。我不喜欢狂欢的氛围。

本刊:你在雷诺啤酒推广中,会有意识强调这种喝酒方式吗?

江国良:会的,只有正本溯源,才能健康发展。为什么总说烟酒行业容易受国家政府政策的影响,这就说明烟酒的消费根源不对。

本刊:雷诺啤酒受的影响大吗?

江国良:没有。我们的受众是生活品质比较高的人群,大部分购买者都是自己喜欢喝,或者是因为喜欢而推荐给亲朋好友。我们这次做父亲节特惠活动,过来购买的消费者都是家有爱喝酒的父辈,并看重雷诺的健康品质的,石斛和姜汁啤酒就卖得特别好。简而言之,雷诺啤酒倡导健康化、个性化享受,价格高,品质好,客户的忠诚度也高。

本刊:你对酒文化的溯本正源有信心吗?

江国良:酒类消费最终会回归理性、回归生活。现在公共场合的饮酒习惯已经好很多了,也是习大大的功劳。(笑)

采访札记:

江国良先生是从浙江温州乐清农村一步步走出来的,他很小就随父亲学做烧窑,也学过裁缝、赤脚医生,吃过苦中苦。后来又自学、报考医学院,做了12年的医生,最终踏上经商制酒之路。

生活如此多变,但江国良认为一直不变的是自己“好学、追求、坚持”的性格,以及对理想生活的不断追求。人生种种,自有内在因缘,重要的是步步莲花,追求生命的唯美。

当笔者问他何为理想生活时,他说:有好的自然环境,有好的生活心态。如果是男人,要肯吃苦、讲诚信,经营一份有价值的事业,以此呵护家庭、养育子女、回报社会。江国良对现在的事业很满意,哪怕万事开头难,但坚持的是一份富有诗意的价值。

“全心全意地做,让更多人了解、接受好的酒文化,好的酒产品,我就平生无憾了。”

猜你喜欢

啤酒厂啤酒
“新冠牌”啤酒真倒霉:60天赔了20个亿
Gas from human waste
消夏谨防啤酒病
日喀则打造本地啤酒品牌
龙山泉啤酒厂拓展精酿啤酒
《啤酒》
哼哼猪买啤酒
当音乐与啤酒邂逅
浅谈从工业遗产到创意产业园的重生之路——以济南老啤酒厂改造原创设计方案为例
把第一部iPhone 6丢进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