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有限理性等理性问题的探讨

2015-05-29缪志涛

时代金融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有限理性

【摘要】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的发展,是对西方传统经济学的一次挑战,同时也是对现实存在的一次回归。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有限理性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序数研究有限理性,并对有限理性进行层级划分和等理性探讨。文中采用类比、归纳等方法来论证笔者的猜想,使观点有据可依,也为有限理性的研究寻找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词】有限理性 层级有限理性 等理性曲线

一、有限理性概述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理性“经济人”假设,换言之,要研究现代处于统治地位的经济学理论,必须坚持完全理性的假设,即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自私利己的,都期望用最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效益。

20世纪40年代,西蒙详细地阐述了有限理性的理论,并指出完全理性的理想化弱点,是脱离现实的存在。有限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与完全不理性之间的一种理性状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具有的现实理性状态。与完全理性的最优原则相比,有限理性选择了满意原则,即决策不需要穷尽所有备选方案,从中选择最优,而是在成本相对较低的前提下,选择一个能让决策者满意,并且能够达到期望的备选方案。可以肯定一点,有限理性理论虽然与传统经济学坚持的理论格格不入,但其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二、层级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完全不理性之间,但这个范围过于广泛,并且处于这个范围内的理性状况也存在差异,有趋近于完全理性的有限理性,也有趋近于完全不理性的有限理性。笔者将这种不同理性程度的有限理性状态称为层级有限理性。

根据有限理性理性程度的不同,笔者根据序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将有限理性划分为不同层级,假设第一层级的有限理性最为接近完全理性,则可以类似划分出第二层级、第三层级等等。在层级有限理性模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找到一个划分理性层级的标准。本文中,笔者选取投入与产出关系、效用两个方面来论述层级有限理性,笔者将在下文详细阐述观点。

在不同层级的有限理性状态中,处于同一层级的理性程度相等,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会存在不同的组合达到同一理性层级的现象,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有限理性的等理性。关于有限理性等理性的问题,笔者将在下文通过等理性曲线来阐述。

三、基于成本与效益的有限理性层级

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在建立有限理性模型后戛然而止,在本文中,笔者基于有限理性的理论基础,对有限理性中的等理性问题加以探讨。在该部分,笔者先阐述现实中具体的有限理性等理性问题。将成本和期望看作评价有限理性的两个变量,并且将实现的期望作为行为人内心的理性层次。行为人坚持满意原则进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不同的行为人为了达到同一个层次的期望,所付出的成本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将期望和成本分别用Y和X表示,则有Y=C,但存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尽可能小的成本差异项,用£表示,则X的取值范围为[X-£,X+£]。在二维空间模型中,可表示如图1:

在该模型中,当£趋于可能小的时候,每一段取值范围为[X-£,X+£],可以得到不同的Y值,即相同的成本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期望,形成不同的理性层级。就同一个Y值,也存在不同的[X-£,X+£]与之对应,在横向上,基于成本投入差异的考虑,也形成不同层级的理性。要在该二维模型中来比较有限理性的层级,则要综合考虑期望与成本,即成本越低,实现的期望值越高,有限理性层级越高。但对于特定的[X-£,X+£]和特定的Y,即差异较小的成本投入状况可以得到相同的期望(效益),形成等理性状态。

图1

四、基于效用的等理性

就如何来划分有限理性的层级,并推动等理性问题的分析,在上文笔者已经用成本与期望(效益)进行了分析。此外,对于有限理性层级和等理性的分析问题,还可以从效用方面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

效用的度量,普遍认为用序数论来研究更为准确。序数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才被经济学广泛接受,并将其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笔者所谓的效用分析等理性问题,实则是序数效用论和有限理性的结合,即带来相同效用的决策方案有限理性程度相等,处于同一个理性层级。下面,笔者具体来分析:

假设对每一个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只有A和B两类,A1、A2、A3、A4是A中的四个具体要素,其能给该方案带来的贡献值(效用)分别是1、2、3、4,同理假设,B1、B2、B3、B4能够给该方案带来的直接贡献分别为4、3、2、1。那么,在该方案中,只考虑A、B两个因素的前提下,该方案会有以下组合方式:

在上表中,不同影响因素的组合,最终成立十六种结果,即在仅仅考虑两类影响因素A、B的前提下,可以组合出十六个方案。采用序数分析的原理,可以计算出各个方案所能带来的效用,进而根据效用来划分有限理性的层级。按照上文第一层级的有限理性最为接近完全理性的假设,在表格中可以看出B1A4组合为第一层级有限理性,进而B1A3和B2A4为第二层级有限理性。依此类推,十六种不同的组合可以划分出七个层级的有限理性。

上述简单的阐述过程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第二层级的有限理性中,包含两个不同组合的方案(第三、四、五、六、七层级分别包含了3、4、3、2、1个组合方案)。也就是说出现了不同的因素组合方案得到了相同的有限理性层级,这就是笔者在上文提到的等理性问题。

五、等理性曲线

有限理性层级是等理性的基础,但等理性的分析却显得比有限理性层级更为复杂。为此,笔者在运用序数效用的基础上,引入等理性曲线。

等理性方案是在可控影响因素下产生的,即在方案产生之前已经明确知道方案所要考虑的N种影响因素,只是各种因素存在相对理性的层级高低,在此只考虑各种因素的组合方式,不考虑决策者自身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一项决策中,如果对决策者满意的方案进行考察整理,就可以画出和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等理性曲线。由于对一项决策影响因素众多,而又想将等理性曲线表示在二维坐标上面,我们不妨把这些影响因素A、B、C…进行划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在此,用M1和M2分别表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所得到的收益,则可以在二维坐标中作出有限理性的等理性曲线:

在此归纳有限理性等理性曲线的特点:

一是一个二维坐标可以画出无数条等理性曲线。由于有限理性的层级不一样,因而不同层级的有限理性就对应着不同的等理性曲线,同时有限理性的层级是没有上限的。

二是不同的等理性曲线之间不会有交点,但两条曲线之间的间隔无统一标准值。

三是等理性曲线不会经过原点和坐标轴。原点表示一个决策的直接、间接影响因素都不能带来收益,显然这样的决策是完全无理性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决策不是有限理性的范畴。在坐标轴上的点只满足单一主观因素或者单一客观因素影响,现实中不存在这种状况。

四是不同的等理性曲线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即离原点越远的等理性曲线包含了里原点近的等理性曲线。较低层级理性的决策包含于较高层级理性的决策中。

五是在同一条有限理性等理性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对应决策的收益,可以通过调整M1、M2解决。在同一条等理性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表示的收益,该理性程度可以实现(如上图中A点,此处以等理性曲线m为例,下同),反之不然,只能通过增加理性程度解决。

六是在同一条等理性曲线上,存在一个点的组合,使得M1+M2最大,该点为同理性程度下的最佳点的组合。

六、结束语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对有限理性等理性问题的基本观点进行阐释,通过有限理性层级的划分,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有限理性,也可以更进一步分析经济主体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如果真正将有限理性实行序数分析,经济理论或许会有更好的现实指导作用,也能对西方经济理论的研究基础进行创新,使经济理论更能体现现实性。

对有限理性进行层级划分,并对划分后的等理性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对等理性曲线的探讨,是对西蒙有限理性模型的深化,但其中观点若要深入分析,深入阐述,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也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珍藏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05月.

[2]阿里尔·鲁宾斯坦.《有限理性建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阿里尔·鲁宾斯坦.

[3]N.格雷戈里·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07月第六版.

[4]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五版.

[5]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02月第三版.

[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01月第五版.

作者简介:缪志涛(1993-),男,云南宣威,本科学士。

猜你喜欢

有限理性
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分析
重大工程关键部件供应商合作机制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抱怨行为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