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歌唱与运动的关系

2015-05-28徐明哲

新校园·上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联系歌唱状态

徐明哲

摘 要:唱歌是一门艺术,一种美妙而有艺术修养的歌声,是必须经过严格合理的训练过程才可以获得的。美妙的歌声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感到无限的愉快和光荣,并能感动万千听众心声。但是,要发展一个美妙的声音并能保持声音的珠圆玉润,是需要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的。唱歌本身就是一种运动,唱歌和运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动时的状态可以更形象地帮助理解歌唱,而且一些体育运动更是对声乐的进步有直接的帮助。

关键词:歌唱;运动;状态;联系

记得一位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曾经说过,世界上除了哑巴,任何人都能发出声音,但是一种美妙而有艺术修养的歌声,是必须经过严格合理的训练过程才可以获得的。是的,美妙的歌声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感到无限的愉快和光荣,并能感动万千听众心声。但是,如何才能发展一个美妙声音并能保持声音的珠圆玉润呢?这的确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

歌唱方法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有的人在歌唱时难免精神紧张。平日又经常见到这样或那样的声乐理论,它们对歌唱的研究非常具体、细致,甚至对某部分肌肉群的摆放,某音高的位置应在什么点上,应该有什么样的走向,都有发丝般的描述,既有理论又有图解,非常之详细。但真正做歌唱训练时,却很难达到理论上的要求,更无法将肌肉按要求协调,在歌唱的时候就无法驾驭,更无法做到恰到好处。所以,就会出现浑身上下、由里到外的紧张、僵硬、不自在……要怎样才能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克服上述不良的心理障碍。冷静地想一想,只有“特定的状态,特定的情感,才能发出特定的声音”这本来是很浅显易懂的道理,而歌唱时非要把自己的思想搞得那么复杂,把身体搞得那么紧张,怎么可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呢?既然无法把声乐的理论和实际歌唱很好地联系起来,那何不寻求一种另外的方法试一试呢?通过练习笔者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时的状态和歌唱时的状态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把运动时的一些用力关系和放松状态融会到歌唱中,便可以将一些抽象、复杂的理论变得形象易懂。

一、积极自然的歌唱状态与运动

做歌唱练习时,首先要有放松的状态,这个放松并不是让全身懈怠,松松垮垮,而是指一种自然积极的状态。这其实就可以与运动时的状态相联系。比如跑步,运动员在快速奔跑的时候,他们的肌肉是有力量的、有弹性的,而绝非是僵硬的,他们的整个肢体是在一种自然、积极的状态下,巧妙地发力而加速的。这和歌唱时的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歌唱的时候,横膈膜、腰、腹是在发力的,但它们是在灵活地协调而决不是僵硬,整个外在的身体状态却是积极自然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紧外松了。

其實歌唱本身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对生活的一种升华,而不是对生活的扭曲和变异。在平时的歌唱训练中,我们可以先放松,去找我们平时说话、走路、运动时的感觉,因为我们平日里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放松自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说话或是运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到横膈膜,但我们自己却感觉不到横膈膜在用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力量已经与我们日常的活动、肢体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已经形成了习惯。声乐所要达到的极致也便是如此。歌唱中,只有各部分力量与肢体做到完美的结合,才不会出现唱几声嗓子就沙哑,甚至是头晕目眩。

再举个例子,开车的人都知道,如果把质量很好、纯度很高的柴油用在燃烧汽油的车上,不但不会发挥出柴油原有的价值和能力,而且还会和汽车之间产生摩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事倍功半。所以,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就像练太极拳时的状态:“四两拨千斤,柔中带刚,借力用力,游刃有余,才能把力量恰到好处地发挥和运用。”

二、通畅自如的歌唱呼吸与运动

在学习声乐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呼吸了。许多声乐大师对呼吸的重要性都有明确的指示。伊丽莎白·舒曼说:“唱歌就是呼吸。”澳洲著名女高音梅尔芭(Melba)说:“要有完美的歌唱,正确的呼吸较美妙的嗓音更重要。呼吸和节省的艺术,对于歌唱是最重要的。”巴葛亚罗蒂(Pacchiaro)曾经说过:“懂得呼吸和发音的人,就懂得歌唱。”由此可见呼吸的重要性。呼吸的锻炼可以借助很多种体育运动来实现,比如跑步,跑步的时候人的腔体是完全打开的,这个时候只有横膈膜和腔体在作用,唱歌的时候需要的就是这种状态,如果每次唱歌之前先做一下体育活动,这样唱歌的时候就会通畅自如很多。跑步、游泳、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这些运动还可以帮助锻炼肺活量及膈肌、腹肌、腔体等的灵活性,这对呼吸的锻炼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呼吸时,无论身体上任何一部分违反自然都是不对的,所以呼吸是应该在舒服、自然、轻松、愉快的情形中进行。小孩睡觉时,他的腹部一涨一缩,背下部、腰部亦有起落,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发展的榜样。说到呼吸,肯定会说到横膈膜,它是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的一块肌肉,它将胸腔与腹腔分开。当吸气的时候它是向下走的,吸气越多,它便越下降。在发声前,腹部肌肉渐渐收缩,既可帮助横膈膜加强对气息的压力,又可帮助支持嘹亮的声音,在发音的时候,腹部慢慢收入,横膈膜慢慢上升,肺部的空气则安静得像一条线形,有劲并有规律地流出。一吸一呼,气息因自始至终有横膈膜、肋骨、腰、背以及腹肌的支持而有力,发出的声音也就不会浮泛单薄。

上面所说的这些抽象的理论理解起来也不是很难,但是在实际歌唱中要做到,使气息自如运用就很难了。所以就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理现象来理解,使这些行为简易化。比如:人们都会打哈欠,并可以从打哈欠中体会到肌体的运动,仔细体会打哈欠的过程,就会发现,打哈欠的最起始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很舒展的吸气过程,这种吸气不仅腰围膨胀,而且头顶、耳朵都涨开了,这时候从头顶到腰围整个上身都充满气息,所有腔体都张开了,这种吸气的感觉是非常符合歌唱要求的,在歌唱的过程中若能保持这种张开耳朵的感觉,歌唱将是非常丰满、畅通的。以前一直以为打哈欠式的歌唱是打出来的那个高潮阶段,而事实上这个阶段嘴巴张得过大,喉头太撑,声音靠后,不利于歌唱。打哈欠只是作为帮助人们更容易体会吸气的一种手段方法,在唱歌之前有很舒服的、近似打哈欠的吸气,这样身体才不会僵硬。就像所有的运动一样,只有在松弛的状态下用力,这个力才会有一个最佳的效果,才会得到应有的发挥。哲学上说过,没有绝对的静止,世间万物是在不断运动的,唱歌本身就是一种运动。

再举个更形象点的例子。歌唱时,气息的力量不能像木棍一样顶在胸部,它会像在骑马时所用的马鞭,是一条软鞭子,轻轻挥动,犹如长绸飘舞,当向空中猛然击打,由于鞭条急速地抽甩,即会发出“啪啪”的响声,很有爆发力,但它仍然是一条马鞭子。气息就应该是如此,不管任何时候都应该是舒畅的。唱高音、强音时只是靠加强气息的弹性,增加气息的流量和流速来完成的,不能靠身体使劲、用力来达到。所以说,不管是歌唱还是运动都是放松才能协调,协调了才能巧妙地发力,异曲同工。

三、科学合理的歌唱发声与运动

发声是声乐的基本问题,也是歌唱的最终目的。发声与呼吸在歌唱过程中彼此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声带本身是不发声的,所以声音不是从喉咙里发出来的,而是运用气息震动声带,在声门处颤动,通过共鸣发出声音。声音可以用来衡量歌唱时身体各个机能的工作情况,如气息是不是僵硬了,腔体有没有打开等。

不管什么时候,声乐强调的永远都是气息为声音而服务,我们发出一个音,不管它是轻的、强的、低的或高的,都要受体内气息压力的控制与支持,否则这个音就会滑口而出,轻浮无劲。气息与声音的这种关系,就如同我们日常的休闲运动——放风筝。声音可以比作风筝,线比作腔体,而气息的支持就是手中的线轴了,当风筝高高飞起的时候,手中的线轴是要拽紧的,风筝飞得越高,線轴的控制就越有力。这就如同唱歌时唱得音越高,它和横膈膜的对抗就越深,如果线断了,没有了线轴的控制,声音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忽不定而无根基了。还可以再举出很多这种对抗运动的例子,如射箭,要想把箭射得越远,往后拉弓的力就要越大,拉弓的力与射程的远近是成正比的。再如小朋友玩的蹦床,蹦得越高,往下踩的力就会越大,蹦床的支撑力也会越大。

当然,要发出一种美妙悦耳的声音,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但歌唱时的感觉和意会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个感觉包括乐感和情感,意会主要就是对歌唱的悟性了。这就好比一座楼房,它的地基和墙体都很坚固,结构也很合理,但就是没有任何装修,让人看起来就不会感觉有美感。所以说歌唱时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感情的声音和没感情的声音差别是很大的,应该尽可能地将自己融进角色的感情之中。歌唱演员演唱时,如果非常动情,加上艺术手段、舞台气氛,声音定会非常感人,给听众以极大的震撼。不可否认,这种对音乐的感觉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否则就需要后天的艰苦磨练了。比如: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球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技术,球感好了,赢球的几率也就大了。

歌唱本身就是一种运动,运动的状态决定着歌唱的状态,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本文从歌唱的状态、歌唱的呼吸和歌唱的发声三方面和运动相联系,更形象地帮助理解声乐的学习。声乐巧妙就在于它需要整个肢体的运用和配合,其实唱歌本身就是一种运动,是需要动起来、活起来的,只有调动起整个身体的兴奋点,使肢体达到完全的协调,才能推动声音的圆润与自然。

参考文献: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管林.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联系歌唱状态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状态联想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歌唱十月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