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宝光禅院赏禅联(下)

2015-05-28冯修齐

对联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方丈禅宗下联

●冯修齐

云水堂:

翻来复去,钵吃千家,如不了道明心,

踏破草鞋非谛当;

朝南走北,身游万里,果能悬崖撒手,行参云水实悄然。

云水堂是云水僧来寺挂褡暂住的处所。

僧人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飘泊无定,故称。

『堂前有匾曰』从哪里来。此联为李宏锟撰,贯一书。李宏锟(一八九五——一九五七),字剑鸣,三台县中太镇人,曾就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历任重庆市市长、国民军第二十一军中将参谋长、兰州市市长等。

【注释】

钵: 『梵语』钵多罗的略称,音意合译为『钵盂』,为僧人盛斋饭专用。现在僧人多在斋堂吃斋饭, 所用碗筷和常人一样。但僧人受戒时也要受衣、钵,钵即作化缘应斋用。现在托钵云游的僧人极少,钵已成为象征性器物。

了道明心: 佛教指教徒熟知教义,彻悟真理,明心见性。

草鞋: 又称芒鞋,古时行脚僧常穿之轻便鞋。

谛当: 佛教指真实无谬的道理,即真谛。

悬崖撒手: 在攀附悬崖时放开双手,比喻舍身求法勇往直前的无我境界。

【讲解】

上联意为: 云水僧托钵行化,去了又来,吃着千家饮食,如果不诚心修行,纵然踏破草鞋也寻求不到佛教的真谛所在。

下联意为: 云水僧朝南走北,身游万里,果真能够达到在攀附悬崖时放开双手的无我境界,来到这里,定会墨守佛门规矩。 下联首句可能是』走北朝南『之误。

此联形象地描绘了水云僧的云游生活,挂褡寺院向他们提出要求: 一是要了道明心,二是能悬崖撒手,这样的云游才有意义。

斋堂: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说明】

斋堂即五观堂, 因僧人用斋时要作五种观想而得名。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你为这碗斋饭做了多少功德, 它是怎么得来的); 二、自忖德行,全缺应供(你今天是否具有认真修持的德行, 是否白受施主供养);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提防自心挑食的过错, 去掉贪图口福的习气);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应把斋饭作为治疗饥饿的良药对待);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为了维持生命, 达到修行目的而吃此斋饭)。

此联刻于斋堂前廊柱上,未署作者姓名,据有关资料记载,为民国九年(一九二零)由张凤篪撰书。张凤篪(一八六五——一九二零),名元钰字式如,广东顺德举人,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零三)官四川冕宁知县,晚岁寓居新都,与宝光寺方丈无穷、贯一和尚相友善。他笃信佛教,禅风高雅,蜀中谢子厚、吴梦龄、能海法师等皆师事之。著有《片香集》。

【讲解】

上联意为: 试问世间的凡夫俗子,有几个人懂得米煮饭的深刻哲理呢? 饭是米煮成的,这个浅显常识,谁人不知!突然发问,当头棒喝,这正是禅机所在。

下联意为: 请看宝座上的佛祖,他与众不同的是, 不仅懂得饭是米煮成的,米是黄谷碾磨出的, 黄谷是田里生长的,还懂得田不仅是劳力开垦出来的,田更是心力开垦出来的哩。

此联意在宣扬佛家』食存五观『的观念,体现了『五观』思想。它以佛教禅宗在议论上转换机锋的手法,阐明在对待物质变化的认识和理解上, 世间人不如出家人,出家人不如座上佛。联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教化人们,一是要爱惜粮食,『领会』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是要像佛那样广做善事,多种心田,才会有更大的福报。

禅堂:若不明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也是真修。

禅堂即佛教禅院中专供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设在禅院偏西的静僻处。 进门为前厅,厅右一巷道通向四合院,院西即为禅堂(大彻堂)。

【注释】

明心: 体现自己的真心, 对佛祖的诚心。

业: 佛教称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为业,分别叫做身业、口业、意业,这『三业』都包括善恶两面,一般专指恶业。

护念: 坚定护持佛法的信念。

骂佛: 禅宗重视自我,强调自心是佛,蔑视佛陀、祖师,常有呵斥,责骂佛祖的言行。 如唐代德山宣鉴禅师就说: 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头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挑粪汉(见《五灯会元》卷七)。

【讲解】

上联意为: 你来坐禅,如果不体现自己的真心,对佛祖的诚心,坐禅只会增加你行为、言语、思想方面的痛苦。

下联意为: 你来坐禅,如果能坚定护持佛法的信念,纵然有责骂佛祖的言行,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修行。

此联意在宣扬佛教禅宗坐禅,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而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 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潜意识的障碍。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

祖堂:先后只此灯,任颠倒去来,莫忘初意;顿渐无他说,但坚强清静,总合禅机。

祖堂为寺庙供奉其历代祖师的殿堂,相当于世俗人的祠堂。 宝光寺祖堂正壁供奉历代祖师的牌位,壁前一龛,塑传曹溪正脉临济宗第三十二代、 宝光寺清代中兴第一代祖师笑宗印密禅师像。

【注释】

此灯: 指佛法, 佛教以为灯能指明破暗,因此用来比喻佛法。

顿渐: 佛教禅宗自五祖弘忍以后,在对禅的领悟方面,弟子中形成了以神秀为代表的渐悟派,以慧能为代表的顿悟派。

禅机: 指禅法机要。 佛教禅宗僧人在谈禅说法时,常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 使人得以能触机领悟。

【讲解】

上联意为: 祖堂从开始到现在都是灯火长明。 后代子孙面对这种代表佛法世代相传的灯火,任随其时代、环境的改变,都不要忘记禅宗祖师开宗立派的意图。

下联意为: 禅宗顿悟派和渐悟派的学说都没有根本上的差别,只要信念坚定,身心清静,终会求得禅法机要,使人领悟。

此联颇具佛教禅宗寺院祖堂的特点。上联以灯为喻,说禅宗的历史,希望禅僧牢记历代祖师弘扬佛法的初衷; 下联以禅为纲, 说本宗的理论, 希望禅僧坚定学佛信念,参悟禅法机要。联语呈『五/五/四』句式,而变幻有致。在『五/四』句式中,除却领字,又成为标准的『四/四』句式。联语声律协调,巧合『马蹄韵』。

影堂:面壁指心传,万代禅宗由祖证;影堂遗像在,千秋佛法见根源。

影堂即供奉中国佛教禅宗历代祖师塑像和画像的殿堂。 堂中塑像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此联为贯一撰,颜楷书。颜楷(一八七七——一九二七),字雍耆,四川华阳(今属成都市)人,清光绪三十年(一九零四)举进士,翌年奉派赴日本学法政。学成归国,供职翰林院,授编修,加侍讲衔。辛亥保路运动中,任保路同志会干事长,遭到四川总督赵尔丰的拘禁。晚年在乡著述讲学,为蜀中著名学者和书法家。

【注释】

面壁: 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南北朝时,南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嵩山面壁九年,以究明佛心为最后目的, 他传法给慧可等人,后被尊为禅宗初祖。

禅宗: 佛教宗派,又名佛心宗或心宗。以菩提达摩为初祖,由达摩而慧可、僧灿、道信, 至第五世弘忍门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 后世顿悟说盛行,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顿悟

成佛。

【讲解】

上联意为: 菩提达摩以面壁静坐、究明佛心来传授禅法,禅宗代代相续,可由这位祖师作见证。

下联意为: 影堂内挂着历代祖师的遗像,从此间能追溯到佛教传承的根源。

有人评此联对仗欠工,如『面壁指心/影堂遗像』,事实上是工稳的。 因为这属于联艺中的当句自对。 又可解为『面于壁、指其心』对『影于堂、遗其像』『面』、『影』, 名词作动词用。只是『祖证/根源』,结构不对,但『祖/根』甚妙。 有人将此联标点为』面壁指心传万代, 禅宗由祖证; 影堂遗像在千秋,佛法见根源。 『勉强。

东方丈:

凡事尽其当然,总期各了各心,方无挂碍;

有生根乎自在,只是我行我法,不蹈虚锋。

东方丈在寺院中轴线东侧的上首,为佛教丛林的主僧方丈大和尚的住地。 由方丈室、客堂、经堂、衣钵寮和花园组成,又名东花园。 东方丈的门额和门联由清代大学士潘世恩题并书。门额名『狮窟』,跋语为七绝诗一首:『狮子窟中狮子儿,全威污地爪子齐,有时返掷寻芳草,百兽闻之角皱眉。』

联语为:

狮窟常出狮儿,吼天吼地;

紫山接来紫气,亘古亘今。

此联刻于东方丈大客堂(问本堂)当心间前廊柱上, 『上款署』光绪丁亥岁秋九月立,『下联署』按察使衔、前湖北荆宜施道甘肃安肃道何元普书,何元普,见本文大雄宝殿联。

【注释】

挂碍: 指牵挂或阻碍。

有生: 有生命者。

根: 佛家指能产生感觉、 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如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 又指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淮南子· 原道训》: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也指植根,《孟子· 尽心上》: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自在: 佛教以心离烦恼、 通达无碍为自在。』《百喻经》: 以我见故,流驰生死,烦恼所逐,不得自在。 『

蹈虚锋: 指无根据的虚构。锋: 事物发展的顶点。

【讲解】

上联意为: 凡是世间的事情, 应当尽其力量去做,总期望各人了各人的心愿,这样在心中才没有牵挂。

下联意为: 整个世间的众生, 应植根于消除烦恼,通达无碍,认真把稳自己的言行,不作无边际的幻想。

此联以得道高僧的口吻, 畅谈自己修行的感受, 也教化人们要正确对待处理世间的一切事理。

意妙云何,法法相融,世法出世法;

寂真如是,缘缘恒顺,上缘增上缘。

此联挂于东方丈大客堂(问本堂)金柱上,『上款署』意寂法师荣膺宝光寺方丈升座志庆,『下联署』佛历二五四八年岁甲申之春伯明撰联, 己丑冬月应辉书于锦里。『联语以』鹤顶格『嵌,『意寂』。杨伯明,生于一九六四年,成都人,四川省宗教局副局长。何应辉,生于一九四六年,成都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书法家。

【注释】

意妙: 佛教指佛法的妙意、禅意。寂真: 佛教指真如之体, 离一切之妄染。 《因明大疏》上本: 『归真寂于两河,余烈光乎沙劫。』

世法: 佛教把世间一切生灭无常的事物都叫作世法,《华严经· 世主妙严品》:佛观世法如光影。』

出世法:『佛教指达到超脱生死境界之法叫作出世法』。清· 钱谦益《华严忏法序》: 子之所疑,皆世间法耳,非所论于出世法也。

上缘: 『佛教』四缘『中的前三缘。因缘,指六根为因,六尘为缘; 次第缘,指心心所发,次第无间,相续而起; 缘缘,指记缘而生,自心所缘。

增上缘: 『佛教』四缘『中的后一缘。 指六根能照境发实,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

【讲解】

上联意为: 世间生灭无常的事物和超脱生死的境界,都相互融洽,这就是佛法的微妙之处。

下联意为: 佛教中的因缘、次第缘、缘缘和增上缘,都保持顺序,这样可避免真如之体不受妄染。

此联以辩证法的观点论述和阐发佛教在世间的妙意和因缘。联语为增加艺术性,以两个『世』字对两个『上』字,以四个『法』字对四个『缘』字,并以『鹤顶格』嵌方丈和尚『意寂』之名。美中不足是『出世』二字处应为平声,这样才能与下联平、仄相对,而『出世法』又形成了『尾三仄』,为联家所忌。

西方丈:

着先着后来参禅,禅无着相,幻相究非上一着;

门内门外共说法,法有门径,捷径须归不二门。

西方丈在寺院中轴线西侧的上首,为佛教丛林退隐方丈老和尚的住地。 也有客堂和花园,又名西花园。西方丈的门额和门联由潘世恩题并书。门额为『龙潭』,跋语为七绝诗一首:『灵轩夜静续灯谈,不道前三与后三,若问德山归所事,紫霞何异古龙潭。』联语为:『地震龙潭,涌出大千世界;天垂宝塔,撑持不二法门。』此联刻于西方丈大客堂)静照亭)当心间檐柱上,下款署『金台何元普并识。』何元普,见本文大雄宝殿联。

【注释】

着: 有多种用法,可释为在、『凭』计谋、手段『等』。

参禅: 佛教禅宗的修持方法, 有游访问禅、参究禅理、打坐禅思等形式。

着相: 指样子、相貌。

门: 指佛门、法门、禅门等。

说法: 宣讲宗教教义。

不二门: 即不二法门,详见《十五、天台胜境坊》注释。

【讲解】

上联意为: 无论你在先或在后来参究禅理,都要明白』禅『是只可领会不可看见的东西,若一味追求虚表现象,终究不是上策。

下联意为: 无论你给佛教内或教外的人宣讲佛法,都要认定佛教的门道,若要选择便捷的途径,必须走禅宗这唯一道路。

此联以一位老修行者的口吻来讲述参禅和说法的切身体会。 上联指出参禅的高深要求, 下联指出说法的正确道路,切合西方丈的环境氛围和主人身份。 联语艺术上的两大特点是:一、以四个『着』字对四个『门』字,并以『鹤顶格』和『凤尾格』分别嵌入『着』、『门』二字。二、在上下联第一分句尾字与第二分句首字分别以『顶针格』嵌入『禅』、『法』二字,从而使此联紧扣佛理,更富禅意。

石刻舍利塔:

脱尽尘尘劫劫;

本来色色空空。

石刻舍利塔雕镂于清末,内藏佛舍利三粒,矗立在念佛堂中。塔的上下层檐柱上各刻联三副。 此联刻于塔的下层侧柱。

【注释】

尘尘劫劫: 尘劫之叠用。 佛教称一世为一劫,无量无边劫为尘劫,后亦泛指尘世的劫难。《楞严经》卷一: 『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色色空空: 色空之叠用。 佛教指物质的形相及其虚幻的本性为色空,又指一切事物皆由因缘衍生、虚幻不实。

【讲解】

上联意为: 舍利历尽了无限时间、脱离了无数劫难。

下联意为: 舍利本来就是由因缘所生,既有其物质形相,又有其虚幻本性。

此联以时间和形态说明舍利的灵异,并化裁佛经语句为之,在联艺上采用『流水对』的法式,读来琅琅上口。

瑞莲阁:

不染不污,花开净土;

观空观色,果证禅心。

莲花视为佛教的圣花,瑞莲象征吉祥之莲,故以此名阁。

【注释】

不染不污: 不污染、弄脏之意。唐· 孟郊《古意》诗:『手持未染采,绣为白芙蓉;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

净土: 指佛所居住的无尘世污染的清净世界,也指美好的社会环境。

观空观色: 佛教所谓空,是指物质的本性,所谓色,是指物质的外部形貌。 《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禅心: 佛教指清静寂空的心境。 南朝梁· 江淹《吴中礼石佛》诗:『禅心暮不杂,寂行好无私。』

【讲解】

上联意为: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在当今美好的社会环境里。

下联意为: 只要认清事物的外形和本质,就可获得清静寂空的心境。

此联以佛家的观点, 赞美莲花的品质,指出人们要认清事物的外形和本质。

化身窑:

锻炼身心无形相;

永证金刚不坏身。

化身窑为僧人圆寂后火化之处,窑额上刻有『即见如来』四字。

【注释】

锻炼: 锻造冶炼。金刚不坏身: 指佛身。《大般涅槃经》卷上:『过去诸如来,金刚不坏身,亦为无常迁,今我岂独异!』

【讲解】

上联意为: 佛教徒在死后遗体火化,就如金属用高温锻造冶炼,使肉体身心化为无形相的灰烬。

下联意为: 佛教徒的遗体火化后,永远成就了坚如金刚不坏之身,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成佛。

此联形象地描绘佛教徒在死后遗体火化的实况,以巧妙的比喻道出了生与死的辩证关系,联语贴切自然,无悲无惧。 惟几处失谐。

茶园:心态要平衡,欲参公案吃茶去;事情当考究,且看莲花出水来。

自古以来,佛寺离不开茶。如供佛时要献『奠茶』,结夏时要饮『戒腊茶』,方丈议事要请僧众吃茶,称为『普茶』等等。宝光寺禅茶,久负盛名。唐代祖师悟达国师(知玄禅师),追求超悟人生、淡泊意境,故在寺内设茶堂,置茶鼓。茶堂下属茶头,专司烹茶技艺,接待僧俗宾客,把『请吃茶』作为习禅养心和联络感情的重要内容。宝光寺宋代祖师圆悟国师(克勤禅师),弘扬唐代禅茶之法,时有日本僧珠光来寺,国师授以『正法眼藏』,并书『茶禅一味』墨迹相赠,使日本茶禅之道绵延不绝。明清以来,宝光寺历代方丈仍十分看重茶礼,专派禅僧赴邛崃山脉建禅茶园,特制宝光禅茶。此联为张少成撰,奇晋书。张少成即张绍诚(一九三五——二零一四),成都人。成都大学教育学院退休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四川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刘奇晋:生于一九四二年,成都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

此联为张少成撰,奇晋书。张少成即张绍诚(一九三五——二零一四),成都人。成都大学教育学院退休教授,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四川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刘奇晋: 生于一九四二年,成都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

【注释】

公案: 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

吃茶去: 唐代从谂禅师住持赵州柏林禅寺,两位僧人向禅师请教什么是禅。禅师问其中一位:『你以前来过吗? 』那人回答:『没有来过。 』禅师说:『吃茶去!』 又转向另一僧人问:『你来过吗?』 僧人答:『我曾经来过。 』禅师说:『吃茶去! 』身边的监院好奇地问:『禅师,怎么都叫吃茶去呢? 』禅师又对监院说:『吃茶去! 』『 吃茶去』这三个字,见仁见智,直指人心,故为后人所乐道。

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人们自古赞美吟咏的题材, 也比喻佛门的妙法。

【讲解】

佛教教人要随缘,要保持平常心态,来到茶园,更应多多领悟』吃茶去『的禅门公案。莲花出水,这里形象地描绘了沏茶时,川茶中特有的茉莉花浮现在水面上, 也比喻佛门妙法的出现。由此可知,饮茶亦如参禅,茶中自有禅味。

厕所:

离垢祛污,轮回有所;

洁身净手,解脱无忧。

为厕所撰联,古已有之。《楹联丛话》记载明代魏善伯为范承谟的厕所撰联曰:『成文自古在三上,作赋而今过十年』。厕所

对联,诙谐有趣 ,语意双关,题在厕所,意在言外,变俗为雅,化腐朽为神奇,处处体现出对联传统艺术的璀璨光辉。 为佛教禅院厕所撰联, 尚属探索。 联语由胜成居士撰,意寂书。胜成居士: 即张绍诚,见茶园联。意寂: 名际正,号幻空,生于一九六三年,重庆开县人,俗名傅世立。一九八五年在新都宝光寺依明高和尚出家, 一九八七年受具足戒, 一九九零年毕业于四川省佛学院, 二零零七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学历。历任宝光寺知客、副寺、监院、二零零四年荣膺宝光寺清代中兴以来第二十五代方丈。现为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擅长书法。

【注释】

离垢: 佛教菩萨修行所历『十地』之二曰离垢地。

轮回: 佛教有六道轮回, 人体有五谷轮回。

净手: 指入厕所解便后洗手, 故厕所又叫洗手间。

解脱: 佛教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明李贽《与周友山书》: 『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讲解】

此联用通俗语道出紧要事。 便溺本污垢,借五谷轮回之所而『离』『之』祛之,不亦快哉! 洁身是为人持身守正之道, 与『净手』『解脱』均属双关妙语。

猜你喜欢

方丈禅宗下联
灵 山
“你已经做了”
“你已经做了”
落叶禅
小试身手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日本茶道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羊年春联
意外怀孕,怎么办?
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