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奇特的储蓄存单

2015-05-26卢伯雄

中国收藏 2015年3期
关键词:面额有奖存单

卢伯雄

或许当地球上有了人类时便有了储蓄活动,最早的储蓄是人类将雷电劈中的燃木储存起来,使其成为火种。其后,人类便积存谷物、牲畜之类的食物用于抵御灾害。

在我国,“储蓄”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据《后汉书·章帝记》中说:“古者耕种之业,致耒耜之勤,节用储蓄以备凶灾”。南北朝时,吴均写的《西京杂记》中提到了汉武帝时已经流行的“扑满”储钱方法。而另一种形式是“窖藏”,把钱币埋于地下或墙壁内。此时的储蓄尚处在萌芽状态,只是把钱币积蓄起来,与现代的储蓄含义完全不同。唐朝后期(大约公元800年左右),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范围随之扩大。扩展的货币经济使社会对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有较大需求,出现了有时需要量大、有时需要量少、有时却闲置起来的情况。这时候,就有商人在城里设立“柜坊”,后来就逐步过渡到了“钱庄”,货币业务也从单一型走向了借贷,结算方式与今天的储蓄大同小异。

储蓄存单,是金融行业货币收储的法定凭证。对储蓄存单的印制除法定要素外,其图案设计和储种设置大都由上级银行审批即可。因此,全国各地的金融机构利用各自的优势,对储蓄存单票面的定额、定种、定图等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创新,使储蓄存单不仅有欣赏价值,还有史料研究价值、教学应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在笔者的金融票证旧藏中有一些老储蓄存单,用现代眼光看可能会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它们确实存在并见证了昔日的往事。

用“跃进”命名的最美存单

这张用“跃进”命名的定额定期有奖储蓄存单,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蓟县支行印制发行的。从票面图案一眼就可看出,该存单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时代,其票图的气息把当年热火朝天的社会氛围刻画得淋漓尽致。工厂冒着滚滚浓烟,象征着工业生产在大干快上;田里的稻谷在跃进声中穗垂饱满;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年轻人,手举代表“工农兵学商”旗帜,骑在腾飞的马上,寓意着各个领域在大跃进的号角声中高奏凯歌。

在当年那个时代,一个县支行能设计印刷出这么精美的储蓄存单,在全国金融系统中是少有的,把这款储蓄存单称为“最美存单”并不离谱。有趣的是,该存单背面的章程中有3个“仲”字应是“中”字,“仲”字的意思是“中间”,即“第二”,在章程中用“仲奖”实为别字。查阅河北蓟县的方言,方言中的“中奖”也不会说成“仲奖”,设计如此精美的作品在文字上用了一个别字,确有不严谨之憾。

“干劲冲天”的存单

这张定额储蓄存单票面上的发行日期加盖了1958年12月22日,蓝色年月日条章印确定了其身份。当时的历史背景同样是大跃进年代,构图设计的政治色彩很浓,一面飘扬的旗帜上,“干劲冲天”4个字格外显眼。这张存单在构思上可以说是别具匠心,旗帜下方文字为“存入人民币”,上下连贯读起来是“干劲冲天存入人民币”,意味着去银行存钱都“干劲冲天”了,有趣吧?再加上石龙县的“红旗”人民公社信用部名称,以“红旗”、“干劲冲天”的组合,完整地留下了时代的烙痕。

储蓄存单上的“浮夸风”

笔者把这张由中国人民银行平南县支行印制发行的“为今年粮食亩产5000斤而储蓄”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说成是“浮夸风储蓄存单”,并不是无事生非。我们用事实说话,上世纪50年代末出现粮食亩产5000斤,实为天方夜谭之事,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试验了一辈子都未能实现亩产5000斤。而在那个年代,弄虚作假是时尚,浮夸谎报放卫星是潮流。

“浮夸风”是大跃进时代的历史产物,当时这股风自上而下刮遍华夏大地,上有“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一天等于20年,共产主义在眼前”,下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和“单季稻亩产三千多,谷子黄豆大,挑了一箩又一箩,挑到日头落了水,还要用架板车拖”的歌谣。再加上媒体的传播,鼓吹地方工农业生产大放卫星是一颗比一颗大。

钢铁储蓄

银行发行以“钢铁储蓄”为主题的存单,对当今的年轻人来讲几乎是闻所未闻的怪事。但在新中国的金融史上,确实有过那么一回事。当年国家为尽快甩掉一穷二白的落后帽子,以大干快上的步伐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毛泽东于1958年在全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同年8月在北戴河会议上又提出钢的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在全国发动了“以钢为纲”的群众动动,全民动员几千万人上山大炼钢铁。

据濉溪县志记载:濉溪县随于1958年9月成立了钢铁指挥部,抽调4.5万人的专业队伍,土洋结合大建小高炉,全县开展钢铁冶炼生产。中国人民银行濉溪县支行为了筹集资金,支援“大炼钢铁”,随即开办了定期为一年的“钢铁储蓄”。这种储蓄存单的面额分为贰元、伍元和拾元三种,共吸储251000元,全部用于支援大炼钢铁。当时各地人民银行专门为“大办钢铁”开办主种储蓄的并不多见,而现在能保存下来的这种钢铁存单更是稀少。

毛线有奖存单

1958年,国内虽然是大跃进最热闹的一年,但是人们还没有全面进入浮夸风时期,各条战线的工作还讲究点实惠主义。那时人们收入微薄,民生物质匮乏,一切东西全部都要凭票证限量供应。当年中国人民银行也是纯粹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部门,但它作为国家物资“统购统销”的货币支付机构,在职能上享有一定的调拨资源,为了充分利用优势吸引和鼓励储蓄,自然开办了一些实物型的有奖储蓄。而这些可供参入的物品也是千变万化,银行发行的一般是抽奖式的定期有奖存单,因在存单印上难以一次性定下奖品的物名,所以往往什么物品到位就开办相应的有奖业务,运用原有的定期存单办理业务,只是在存单上加盖相应的印章,注明奖品名称以示诚信。

这张存单加盖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毛线有奖存单”印章,它的中奖奖品即是毛线。虽与后来在市场经济中开办的实物有奖定期储蓄同属性,但与家用电器、黄金等奖品相比,它内含的史料元素却比后来者要有趣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如今银行已不再发行抽奖式的实物有奖储蓄,基本上是按存款额发给或赠送礼品,实物有奖储蓄存单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计息不太适合标准的存单

这是一张由醴陵某信用社发行的定额储蓄存单,时间在1960年,印刷面额为贰元,票面为当时的统一格式。为何说它计息不太适合标准?其关键在背面的注意事项和计息表上,计息表上载明了贰元存期1个月至12个月各档的利息,注意事项中明确有:存满15天才可支取;存入不满一个月者,概不计息。假设某储户存满了一个月又不满二个月,按《计息表》计息方式,应付息0.0036即3厘6,而人民币中的最小辅币面额是0.01即1分钱,对不满二个月者是无法付息的。当然,按传袭的金融方式是四舍五入,这0.0036属舍的单位,如同时兑2张是否可以累计付1分息?注意事项中没有规定,按会计分类做账也不可能,那么存期在15天以上不满2个月者,其事项和计息表中的规定确是属于不适合标准计息的形式主义。

2角活期

现在如果有人拿1元钱到某家银行或信用社去存,肯定会成为笑料。而在笔者的藏品中就有一张射洪县农村信用社印制发行的活期定额存单,面额为人民币贰角整。存单上宣传的内容非常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持家,节约储蓄;滴水成河,聚沙成塔”。

今非昔比,现代人对2角、5角面额的人民币多数会不屑一顾,金融机构也不会再发行此类面额的储蓄存单。目前在收藏品市场上,这些昔日发行的小面额储蓄存单因少见又较特别,其市场价格往往要高于元以上面额的储蓄存单。

面额最小的储蓄存单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安康县支行曾于1958年发行了一套“聚宝盆储蓄存单”,全套4张存单的面额分别为1分、5分、1角、5角,票面图案一致,色彩分别为红色、绿色、蓝色、青莲色。存单的右侧为一个“增产节约”储蓄罐,背面印有“为鼓励群众节约储蓄,组织社会资金支援工农业生产建设”的说明。这套储蓄存单中的1分面额在全国金融票券发行中属于目前发现最小面额的储蓄存单。

该套储蓄存单面额怎么这样小,当年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行的呢?据《安康县志》记载:1958年由县委发动全县城镇、农村开展“勤俭持家、节约储蓄”和“聚宝盆”等活动,并在全县中小学中普遍成立“红领巾小银行”。按照全县统一安排部署,“红领巾小银行”发动中小学生把零花钱按班级收集后负责送银行存储。因当年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并不像现在这样是以元为单位的,那时能给几分钱的家长就算是宠爱大方了,所以就诞生了这套小面额的储蓄存单。

猜你喜欢

面额有奖存单
2016年10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6年9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5年8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5年6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期期有奖
期期有奖
2000元有奖征答
期期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