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课堂立足“儿童本位”

2015-05-25陈萍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5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天性生命

陈萍

[摘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从他们的需求出发,用生动贴切的音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纯真灵动的音乐,发展独特的个性;让学生在开放多元的音乐空间感受音乐的真善美,快乐成长。

[关键词]音乐课堂 儿童本位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75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面向儿童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尊重儿童自然的生命状态,面向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成长的规律,让儿童真正成为儿童。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的本质是原始的、冲动的、感性的,这和儿童的天真无邪、烂漫灵动相吻合。教师应该立足儿童本位,从他们的需求出发,以音乐为载体,让儿童的天性和灵性充分得到呵护和释放。

一、用生动贴切的音乐内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是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有的学生早已能绘声绘色地进行复述。二年级音乐教材《龟兔赛跑》的管弦乐作品欣赏,用语言讲述的方式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在教学此课时,创设新颖、生动的动画场景,让学生就进入充满童趣的直观氛围中。我用神秘的语言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今天,我们将听到的是用音乐来讲述乌龟和小兔子的故事。下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和我们以前听过的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好奇和期待,走进了音乐。在聆听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就分辨出了单簧管和大管的音色的不同。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形象是用单簧管来演奏的,乌龟勤奋、踏实、动作迟缓的形象是用浑厚朴实的大管来演奏的。这样,学生不仅轻松理解了音乐形象,也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启迪。

只有极大地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儿童,都能引起他们的热爱。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音乐资源,以儿童的视野开展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

二、用纯真灵动的音乐活动承载儿童的自主实践

音乐活动不仅指聆听、歌唱,还包括游戏、语言、律动、表演、演奏等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多形式交互的丰富多彩的体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有他们的个性和天性。教师应尽可能地去发现和研究儿童世界中的音乐元素,选择和内容相符合的实践方式,用音乐来承载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如团队游戏、歌唱加朗诵、歌词、旋律、节奏创编、歌表演、集体舞、打击乐伴奏等,提供多样性,让儿童自己选择、自己实践,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儿童自己”的音乐课堂中找到位置,发挥潜能。

一年级的小朋友仿佛正来到了歌曲《其多列》的故乡——哈尼族,山上小朋友和山脚下小客人遥远又亲切地呼唤和回应,竹筒舞的快乐与欢笑,加入了非洲鼓的激情与动感,孩子们沉浸在带有异域风情的小村寨中。孩子们仿佛经历一场美妙的旅行:一边感受哈尼族人们的热情,一边在好听的音乐中,齐唱、轮唱和合唱顺势交替进行,适时表达儿童真实自然的感受。丰富又具有挑战性的表现形式,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课堂中,真正诠释了音乐是儿童丰沛情感的最好表达。

儿童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成长。儿童实践着什么样的音乐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和素养。

三、用开放多元的音乐空间练就儿童的生命成长

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成长,理想中的音乐课堂应该与学生在精神上、气质上相契合,这是一种生命的相遇,更是一种精神的感应。

在孩子眼里,世界像个万花筒,歌唱也不仅仅是歌唱,是他们生命中最喜悦、最热情的释放。音乐还是儿童的一种身体现象,用身体现象教育学来反观音乐和儿童的关系以及儿童的教育,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至真至纯,回归原本。

当我们的孩子唱起一曲曲外国民歌时,他们不仅仅是感受情绪、掌握技巧,他们还从中领略到了异国风情、多元文化。当我们的孩子摇头晃脑地听着“西皮流水”,咿咿呀呀跟着吟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时,他们还收获了中国传统戏曲背后的历史与源头,感受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大鹿”站在房子里,“八只小鹅”快快乐乐地玩耍,“快乐的小木匠”正在大展身手……一首首充满童趣的歌曲,带领孩子来到童话王国。这里不仅有美妙的旋律、轻快的节奏,还有真善美的熏陶,还有最合乎儿童心灵的故事;这里不仅收获快乐,还收获美好的童年。生命的成长就在这里,悄悄地,但又那么丰盈。

总之,教师只有更真切地理解,更深入地解读儿童,才会解读出课堂的真正生长点。小学的音乐课堂,就应该是儿童本位的音乐课堂,才能成为汇聚着孩子自己的表达、自主实践、自由生长的地方。

(特约编辑 陈兮琰)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天性生命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