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及其类型划分的定量研究

2015-05-24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5年10期
关键词:资源型区位标准差

■ 伏 虎

(重庆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重庆 430071)

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及其类型划分的定量研究

■ 伏 虎

(重庆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重庆 430071)

本着动态性、本地化、相对性的判定原则,引入资源经济活动“区位熵指数”概念,设置资源产业地区GDP区位熵、地区劳动力区位熵、当地资源余量区位熵等三个指标,共同组成资源型地区判定体系,按照三个指标均值的偏离幅度作为资源型地区划分标准,并利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验证和现实比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资源型地区及其所处阶段进行划分。研究表明,据此界定标准与判定方法得出的结果与我国现状较为贴合,从方法论意义上具有客观、高效等优点,适宜作为资源型地区研究的基础性界定标准。

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区位熵;地区GDP;地区劳动力;资源余量

0 引言

我国学界和政界对资源型地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关注较多,但对其界定标准较为模糊。由于以往研究中界定对象主要为资源型城市,而资源型地区的界定标准既包括微观尺度的城镇、地级市、省等行政区划,也包括行政区划以外的各类地理区划,如流域、连绵区或经济带等,因此资源型地区的界定标准可以借鉴资源型城市的相关思路,但不宜照搬。总的来说现有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梳理我国历来相关文件、政策,汇总出国家层面认定的资源型城市(地区);二是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各类工具进行指标体系设计。从可检验性、可复制性以及横向比较等角度来看,定量的资源型地区(城市)界定标准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已有研究中主要包括如下四类定量的资源型地区(城市)界定标准。

(1)同时具备下述四个条件: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于10%;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大于5%;采掘业产值规模对县级市、地级市分别应超过1亿元、2亿元;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对县级市、地级市分别应超过1万人、2万人(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2)。

(2)利用加权方法将下述4项指标汇总后排序:资源性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每年从资源性产业中退出职工占总职工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确定年份前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值(王青云,2004)。

(4)按照资源经济活动区位熵指数定量排序,以“均值加1个标准差”为临界点,取该临界点以上的地区为资源型地区(蔡飞,2010)。

从上述不同的资源型地区量化界定标准来看,都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2)提出的界定标准依据为全国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为6%~7%,但无法囊括衰退期的资源型城市;王青云(2004)提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确定年份前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值”等指标反映的是地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是否为“资源型地区”没有必然联系;高天明(2010)方法中正态分布的取值范围和界限并未给出清晰的讨论,更多的是依照经验来判断;蔡飞(2010)的区位熵指数定量排序方法未能区分先导性指标和滞后性指标,无法对资源型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做出判定,不利于横向比较和纵向认识。总的来说,从现行的资源型地区判定方式上,以该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产值在区际间是否具有相对优势与资源型产业所用劳动力在区际间的相对比重进行判定的思路是值得尝试的,但该方法由于上述局限性需要改进。

1 资源型地区量化界定标准设计思路

在资源型地区的判定思路上,本研究秉持如下原则。

(1)动态性原则:考察资源型地区既要看其过去的资源禀赋和资源性产业发展,也要看该地区的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持续性,即作为一个全过程考虑。因为可能存在转型过程中、转型接近完成时资源性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较小的情况,只考虑“过去的资源禀赋和资源性产业发展”情况很难反映处于转型时期的资源型地区。

(2)本地化原则:即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本地资源开发有密切联系,且该地区未来发展也与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直接相关。因此对于从外地尤其是从国外获取(进口)资源并发展其下游产业的地区而言,显然不属于资源型地区。这种方式避免了以往研究采取的“采掘业及初级加工业产值”为标准将外地(国外)获取的“矿产品初加工产值”纳入后造成的数据失真和错误判断。

(3)相对性原则:资源型地区是一个相对排序,是指那些全体地区中受资源禀赋、产业分工、路径依赖等因素而以资源性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这种差异是由于经济体中不同区域内在分工导致的。因此,资源型地区是全体地区中对不可再生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区域,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在全体地区中体现为较小比例。

基于上述原则,本研究采用量化方法刻画资源型产业产值、就业人口、资源余量等指标,按照上述指标均值的偏离幅度作为资源型地区划分标准。为此,笔者引入资源经济活动“区位熵指数”的概念。

区位熵指数由P.Haggett首先提出并用于区位分析中,也可用于衡量某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能够排除由于产业所在地区经济模式差异导致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判定偏差的问题。该指标以“比率的比率”形式出现,无量纲,能够用于横向比较。

真心认同党建引领作用。正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徐镜人一直强调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建工作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鼓舞和领导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不忘初心”。海陵药业始终坚持由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把党建引领明确写入公司章程,确立党对企业全面工作的领导地位,为推动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资源经济活动区位熵计算公式为:

式(1)中,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Q越大说明当地主导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越具备比较优势,S和P分别为测算指标占本地的比重和占全国的比重,S/P意味着“比率的比率”。

H.J.Nelson曾使用区位熵指数用于界定城市职能分类,在计算出各区位熵的均值(M)和标准差(S.D)基础上,以高于“均值加1个标准差”作为区域优势产业的标准。本研究中将临界值确定为“均值加1个标准差”用于资源型地区的判断,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标准差反映了样本离散程度,均值代表样本的整体情况,通过均值与标准差之和可以从中找出偏离正常值的样本,即那些资源性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区域;其次,正态分布中1个标准差等于正态分布下曲线的68.26%的面积,“均值加1个标准差”标准筛选出的比例在正态分布下约为16%,符合相对性原则;最后,这种临界值确定方法与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临界值的方法相比更为简洁,而测算精度和效果相当。

2 资源型地区界定体系

资源型地区是一种经济活动概念,意味着该地区主导产业为采掘业和原材料初加工业。本研究希望能够兼顾当前资源利用情况与未来资源余量,设置资源产业地区GDP区位熵、地区劳动力区位熵、当地资源余量区位熵等三个指标,共同组成资源型地区判定体系。

资源产业地区GDP区位熵Sa。代表该地区资源产业产值占该地区GDP的比重与全国资源产业占全国GDP比重二者之比,用于反映某地区资源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按区位熵指数公式,即有:

式(2)中,Sa代表该地区资源产业的GDP区位熵,Pa代表该地区资源产业产值占当地GDP的比重,Qa代表全国资源产业占全国GDP比重。

地区劳动力区位熵Sb。代表该地区资源产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数的比重与全国资源产业劳动人口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比重二者之比。用于反映该地区资源产业所用劳动力相对于其它行业的比重。即有:

式(3)中,Sb代表该地区资源产业的劳动人口区位熵,Pb代表该地区资源产业劳动力占当地总劳动力的比重,Qb代表全国资源产业劳动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比重。

当地资源余量区位熵R。代表资源未来的可用水平,即现有的资源地区在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但资源丰度、资源余量不可能精确计量。本研究提出基于流量计算的思路,将资源产业细分为以开采、采选、挖掘等为主的资源初次获取,以及在初次获取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再加工的冶炼、提炼等二次利用。然后考察不同地区在资源产业初次获取和二次利用之间的产值比率。该思路的依据是,在资源型地区发展初期,体现为开采为主、加工为辅的产业格局,随着资源型地区的不断发展,资源初加工、深加工比重逐步提高,而在资源型地区的晚期,将出现开采量快速下降、加工比重缓幅下滑的局面。因此我们利用初次获取和二次利用两方面产值比可近似刻画出资源型地区所处阶段,结合其他两类区位熵,能够更有效、清晰地给出判定分析结果。当地资源余量区位熵R公式为:

式(4)中,R为当地资源余量区位熵,Dn代表各地深度加工与初次开采产值之比,D0代表全国深度加工与初次开采产值比。

3 基于量化方法的我国资源型地区界定分析

按照本研究给出的上述标准分别进行测算,由于2013年以后的数据在统计年鉴中调整了汇总口径,使部分资源加工业的数据包括了深加工数据,不利于整体测算。因此本研究数据取自《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并进行了汇总和筛选①出于篇幅考虑,此处不列出分省数据,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按判定思路所选用的H.J.Nelson的判定标准,即在计算出各区位熵的均值(M)和标准差(S.D)基础上,以高于“均值加1个标准差”作为区域优势产业的标准。故对上述数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

据此计算出的分省资源区位熵作为优势产业值为1.420293,即大于该值的省份视为在产值方面以资源型产业为优势,即具备资源型地区的条件之一;同理,就业人数区位熵的优势产业值为1.744784,即大于该值的省份视为在就业方面以资源型产业为优势。

在计算出各区位熵的均值(M)和标准差(S.D)基础上,以高于“均值加1个标准差”作为区域资源型产业深度利用的标准,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作为区域资源型产业初步利用的标准,对上述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大于临界值的地区资源型产业加工深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重要的资源加工地区;低于临界值的地区更多处于资源初级利用阶段,可借助其他指标共同判定该资源型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据此计算出的资源产业深度利用的临界值为15.7498,资源产业初步利用的临界值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为界限,意味着该地区的资源加工强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初级资源输出区。

4 我国资源型地区界定与分类

根据上述测算的各类区位熵以及判定标准,使用数据筛选等方式对资源产业产值区位熵、资源产业就业区位熵、资源余量区位熵进行了梳理,各类分省区位熵数据见表3。

本研究对于资源型地区的界定包含多维度刻画,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分类选取。按照广义口径,只要在资源性产值、就业人数区位熵这两项指标中任意一项高于基准,即认定该地区为资源型地区。若取狭义口径,即两项指标均高于基准条件,据此判定的资源型地区包括天津、山西、辽宁。不同口径的标准可用于政策制订、学术讨论的不同情境,两类口径的差异也能够揭示不同地区资源依赖程度。资源产业加工强度区位熵反映当地对资源的初级、深度利用情况,可以发现,尽管黑龙江、西藏、青海、新疆对当地资源以初级利用为主,但四个省区的资源性产值和就业人数并不显著,在认识到上述地区需要向资源深度利用转型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资源性产业并非当地主导产业。

表1 资源性产业区位熵均值及标准差

表2 资源加工强度区位熵均值及标准差

表3 高于基准的各类分省区位熵数据

在认定资源型地区之后,为深化认识,本研究按照不同优势资源进行分类。按照我国矿产资源的划分标准,可将矿产资源分为有色金属、黑金属、非金属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五类,相应的,若某资源型地区上述资源产业在全体资源产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则可将其按照资源类型进行划分。

在不同类型资源型地区的划分方面,使用“均值加1个标准差”作为临界值判定方法,对资源性产业分行业测算其产值和就业人数的区位熵,可以计算出作为优势产业的具体资源。该部分数据取自《2012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按照有色金属、黑金属、非金属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五类资源分别对其产值、就业人数进行了测算,限于篇幅本研究只引用其结果。据此可给出具体的分类标准。在界定出临界值基础上,将本研究划分出的7个资源型地区(参见表4)代入,逐一进行各指标的对比和分类。其中高于“均值加1个标准差”所计算出的临界值,表明该特定资源类型的产值、就业人数等指标具有显著优势,即能够将其划分为以其所对应资源种类为主的资源型地区;对于部分地区在各类资源种类上均未有超出“均值加1个标准差”的种类,从

表4 基于产值和就业人数的资源型地区分类

便于分类角度,以其区域内具备相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结果。

根据表4的标注和划分,可将我国资源型地区进行如下分类:即辽宁、河北属于以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为主导资源的资源型地区,其中辽宁在非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种类上也有很强的优势;天津、甘肃属于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导资源的资源型地区,其中甘肃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本省内具备相对优势;内蒙古属于以有色金属和煤炭为主导资源的资源型地区;山西属于以煤炭为主导资源的资源型地区;青海属于以有色金属为主的资源型地区,在本省具备相对优势。

5 小结

本研究尝试建立了定量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并利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验证和现实比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资源型地区及其所处阶段进行划分。研究表明,据此界定标准与判定方法得出的结果与我国现状较为贴合,从方法论意义上具有客观、高效等优点,适宜作为资源型地区研究的基础性界定标准。与此同时,本研究对资源型地区的判定与分类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能利用其他经济地理数据的组合推广到不同尺度、不同标准的地区之中,从而进行更为实用的资源型地区划分与认定。

[1] 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和对策[J].今日国土,2004(Z3):21-24.

[2] 高天明,刘粤湘,丁博.资源型城市界定主要指标和取值研究——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J].中国矿业,2010(2):29-32.

[3] 蔡飞,金洪.基于区位熵理论的中国资源型地区判定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2):142-144.

[4] 庞智强,王必达.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评价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2012(2):73-79.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Definition Standards and Type Division with Regard to Resource-Based Region

FU Hu
(Institut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cademy of Governce, Chongqing 430071, Chin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we must remain committed to the judge principles of dynamics, localization, and relativity nature.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location entropy index pertaining to resources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we must set up three indicators such as the GDP location entropy of resource-areas,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regional labor, and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local resources allowance; which is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judgment system of resource-based regions. By regarding deviation amplitude of the mean value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as division standard of resource-based region, and by using relevant data to validate and compare with reality; we must divide our resource-based areas and their positions. It is showed that the result fit closely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From a methodological sens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objective and eff i cient, ideal as basic def i ned standards for resourcebased regional research.

resource-based region; definition standard; location entropy; regional GDP; regional labor; resources allowance

F407.1;F062.1

A

1672-6995(2015)10-0066-04

2014-09-16;

2014-10-28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42)

伏虎(1986-),男,陕西省扶风县人,重庆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资源经济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资源型区位标准差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订正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更 正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及混沌控制
辩证看城市“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