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临储价下调 明年还种不种玉米?

2015-05-24大伟

种子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敦化敦化市临储

◇大伟

关注

玉米临储价下调 明年还种不种玉米?

◇大伟

编者按:

2015年的玉米市场可谓惨不忍睹,特别是7月中旬以后,价格便开启急速下跌模式。本应借着临储收购政策执行的东风,玉米价格在9月新玉米上市前走出一条漂亮的上涨行情,但因受国内外诸多因素打压,玉米市场呈现旺季不旺现象,价格并未如预期般上涨。新玉米陆续上市、临储收购底价大幅下调,这两大利空因素冲击国内市场,导致玉米价格进入漫漫熊途。

9月1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从10月份开始,国家临时收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2.0元/kg,比2014年的临储价格最多调低了0.26元/kg,这是自2008年国家推行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这个细微的变化,向市场释放出信号:高价托底的临时收储政策,走到了十字路口。当国内外价差越来越大、国内玉米库存量越来越高、市场倒逼机制越来越强时,玉米价格该看政策的脸色还是听市场的召唤?

俗话说谷贱伤农,2015年的玉米行情的确伤了不少农户的心啊!那么问题来了,玉米价格到底为什么会那么低?玉米降价将引发种植结构怎样的变局?降价会给农户带来多大影响?农民有何期盼?2016年还要不要种玉米?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去看看临储价格下调带来的诸多问题。

2015年玉米临储价格首次下调,粮农面临丰收的烦恼。记者走进吉林敦化展开调查——2016年还种不种玉米?

■国内外价格倒挂、库存积压,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政策调整,应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让玉米价格逐步回归市场

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收割机隆隆作响,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收获的景象一如往年。不同的是,自2008年国家推行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这将给农户带来多大影响?农民有何期盼?忙碌的秋收背后,比往年多了几分不平静。

粮农:去了成本不挣钱,政策“急刹车”,农民难承受

敦化市新立村农民阚宝富,经营着一家家庭农场。2015年,农场60 hm2土地全都种了玉米,预计收成超过700 t。

“愁人啊!今年玉米价格低,连收粮的小贩都看不到,玉米不好卖啊。收回家太湿,没地方存放,怕捂了,要是过几天下了大雪,更麻烦”,阚宝富说。

2014年,阚宝富种了50 hm2玉米,纯收入逾30万元。“去年就坐在家里,1.96元/kg直接卖给上门收粮的经纪人,省心,运费啥也不用管。”

而2015年,阚宝富把粮先晾在地里,等着国储粮开库,就直接把粮送过去。他盘算着,国家收储价格还能高一些,卖粮也方便,1 kg玉米的运费4分钱就够。往远点的加工企业送粮得1毛钱。

“如今,在收粮企业的门口,卖粮的车都排成‘长龙’了,基本上排3天队才能卖出去。多等一天,按20元/t粮给运粮车付费,80 t粮就是1 600元的开支啊”,阚宝富说。

秋收再忙,老阚也要时时关注玉米价格,“打开微信,就能看到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价格,企业每天都会及时公布。”

“企业收购湿玉米价已经掉到1.28元/kg啦。按照这个行情,去了种地的成本就不挣钱了”,阚宝富打开手机查看了一下当天的粮价,“目前,企业收购价太低,着急还贷款的农户,粮价多少也得卖了,着急用钱啊。”

阚宝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且不看农户玉米实际交易价格,按照国家临储价格的降幅,1 kg玉米少收入0.24元,1 hm2地能收12 t玉米,那就得减收2 880元。

连续实行多年的玉米临储政策,保护了农民利益,稳定了农业生产,意义不容忽视。然而,国内外价格倒挂、库存量越来越高,这个矛盾也日益凸显。

“临储政策调整咱理解,但能不能在下种前调。现在秋收了,踩脚‘急刹车’,农民有点受不了。”阚宝富的想法代表了不少粮农的心声。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消息让阚宝富的心情能稍稍舒缓。为保证农民顺畅、方便卖粮,2015年吉林省于11月1日启动临储玉米政策,比2014年提前了1个月。

政府:增加粮食代储点,加大技术设备支持,最大限度降低卖粮成本

“2015年,吉林省改变往年分期分批开库方式,收购库一次性布设到位,全面启动。全省各地将尽量方便农民就近卖粮,减少运费支出”,吉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王涛介绍道。

面对粮食收购政策调整、库存积压等复杂形势,敦化市政府协调当地民营粮库,帮助中储粮增加代储点,保障粮食收购顺利,确保农民及时卖粮。目前,4个民营粮库可存储10万t玉米。

眼下,粮价一天掉一个价,让农户顺利卖出好价钱并不容易。

敦化市鸿发现代生态农场经营了703 hm2土地,种了370 hm2玉米,产量4 000 t,卖粮压力不小。幸好,在敦化市农业局的协助下,鸿发现代生态农场适时抢收,将2 000 t玉米顺利卖给了吉林市乙醇燃料公司。

“9月28日,市乙醇燃料公司开始收购湿粮。29日,农场开始收割,4天收了2 000 t玉米,以最快速度卖给了企业,当时每千克可是1.66元啊,现在掉到1.2元了”,鸿发现代生态农场经理人庄文君说。

记者来到鸿发现代生态农场,大型收割机在远处的田里轰鸣作业。庄文君远远指过去:“苞米直接脱粒,其他的全部粉碎还田,40 min收获一车,那就是40 t玉米啊。”

2014年,鸿发现代生态农场收割玉米主要靠7台小机械,田里收割、卸到场地、用机械脱粒,再装车运输,费人手,成本高。“按照去年的方式,想收想卖都来不及。今年,市农业局给协调的进口大机械,帮我们抢收抢卖,脱粒后直接装车送到企业,1 kg能省1毛6的成本”,庄文君说。

“这个时期,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户拓展销路;给予技术设备支持,降低农户卖粮和储量成本”,王涛说。

按规定,玉米生霉粒含量超过2%国家不再收购。为此,吉林省各级农技干部进村指导农民科学储粮,做栅子,将粮食上楼子,杜绝“地趴粮”,保证粮食安全存放,尽可能增产不减收。

期盼:出台相应配套措施,推动结构调整,让玉米价格逐步回归市场

2015年,敦化市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了2.4万hm2,突破9.5万hm2,成为当地第一大作物。“从前期测产来看,全市粮食产量将突破100万t”,敦化市农业局副局长国长振说。

敦化迎来了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而作为吉林省大豆主产区,敦化大豆种植面积却不断减少。敦化大豆因非转基因、高蛋白而闻名,出口量占全国60%。作为东北地区大豆集散地,敦化大豆市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有16家,就地加工不成问题。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玉米当地转化能力非常弱,属于原粮输出地。“遭遇价格下跌,敦化玉米销售压力巨大”,国长振说。

临储政策执行了7年,玉米价格7连增,也让玉米和大豆之间的效益差距拉大。庄文君介绍说,“1 hm2土地可产10 t玉米,黄豆最高3 t,收入至少差3 000元。”

“一边是国产大豆产量降到预警线,一边是玉米国内外价格倒挂。”在国长振看来,这次玉米临储政策的变化,让敦化感觉到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应该推广粮豆轮作,让大豆回归主产业。”

明年还种不种玉米?

“今年玉米行情不好,明年就搞点多种经营呗。以玉米为主,再种点白瓜子啥的,来年夏天就收获,省地力,能挣钱。”阚宝富说,大豆的效益终究让他有顾虑。

种了这么多年玉米,阚宝富觉得,玉米价格单靠政策肯定不行,但如果直接砍掉政策,完全由市场定价,暂时也行不通。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调整应统筹兼顾各方的利益,出台一些保护农民利益的配套措施,让玉米价格逐步回归市场。

国长振认为,推动大豆产业发展,需要对粮农进行精准补贴,希望国家拿出政策来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猜你喜欢

敦化敦化市临储
敦化市提升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成效显著
敦化市教育局多措并举保障“停课不停学”
敦化抽水蓄能电站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方法
敦化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我国玉米临储收购量创新高库存压力凸显
敦化市举办首届“体彩杯”3人制少年篮球赛
政策将成玉米市场“引路者”
今年玉米临储政策或提前公布
市委书记开微店 合适吗?
2014年临储油菜子价格或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