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痔疮套扎术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轻中度痔疗效观察

2015-05-24郑卫方吴胜智卢中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套扎术胶圈外痔

郑卫方 吴胜智 卢中华

自动痔疮套扎术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轻中度痔疗效观察

郑卫方 吴胜智 卢中华

痔疮;自动痔疮套扎术;Milligan-Morgan术

笔者分别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和Milligan-Morgan(M-M)手术治疗I~Ⅲ度混合痔患者200例,并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6月本院肛肠科收治的Ⅰ~Ⅲ度痔患者200例,按就诊序号,偶数入RPH组,奇数入M-M组,RPH组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龄23~81岁,平均56.2岁;病程1~38年,平均16.3年;其中Ⅰ度13例,Ⅱ度32例,Ⅲ度55例。M-M组100例,男41例,女59例,年龄25~72岁,平均52.8岁;病程1~42年,平均14.7年;其中Ⅰ度16例,Ⅱ度31例,Ⅲ度5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痔分度等基线资料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版》[1]I~Ⅲ度混合痔诊断标准。入组前取得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Ⅳ度痔;②合并有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直肠肿瘤、完全性肛门失禁等肛门疾病者;③既往有痔手术治疗及注射治疗史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晚期肝硬化、血液病者。⑥精神疾病患者;⑦工作不稳定易造成失访者。

2 治疗方法

RPH组采用连发式自动痔疮套扎器进行RPH术。术前30min患者予开塞露纳肛诱发排便,保持直肠下段及肛管清洁;患者取侧卧位,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置入肛窥器,PVP碘消毒直肠下段及肛管,显露齿状线和内痔核。将负压吸引接头与外源负压抽吸系统连接,并确认负压释放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经肛窥器置入RPH枪头并对准目标,在负压抽吸作用下将组织吸入枪管内。当负压值达到-0.08~-0.1mPa时,转动棘轮以释放胶圈,将目标组织套住。打开负压释放开关,释放被套扎的约小指头大小瘀血组织。胶圈套扎住痔块组织后,予2%利多卡因加50%葡萄糖1:1混匀组织球内注射约0.5mL,可防止胶圈滑脱和术后出血;对于Ⅰ、Ⅱ度内痔,一般采用痔块基底套扎法即可,对于Ⅲ度内痔,可联合采用痔块基底套扎法和痔上黏膜套扎法,套扎点一般选择膝胸位1~2点、5~6点和9点位,也可依痔块具体部位而定。一次治疗可套扎3~5个点。可重复治疗,间隔时间2~4周,直至症状好转或消失为止。套扎部位须距离齿状线>1cm,切勿扎住齿状线或肛管皮肤,否则可引起剧烈疼痛。术毕肛管内置入太宁栓1枚。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患者需平卧6~12h,当日进食流质,禁酒、忌辛辣刺激食物。套扎胶圈一般可于术后5~8天内自行脱落[2]。

M-M组实施常规痔结扎切除术(M-M术),于外痔基底部作V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于括约肌浅面向上剥除外痔至齿线处上0.5cm处,钳夹内痔核基底部,结扎并切除痔核,对环形痔者切口间保留足够皮桥,结扎点避开同一平面;创面妥善止血,以止血纱布填塞压迫创面,术毕。

观察指标:因手术导致的各种症状,包括肛门疼痛、急便感、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切口感染等。复发情况:术前存在的症状,术后一度消失,但随后再次出现。对所有患者的手术过程及疗效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总体满意度评分0~100分,0分表示最不满意,100分表示满意度最高。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性检验采用Skewness-kurtosis检验,方差齐性采用Levene’s检验;两组术后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总体满意度评分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术后3年作为随访终点,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版》[1]。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创口完全愈合,无并发症。好转: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改善,创口愈合。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虽有改善但创口不完全愈合。

3.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术后各症状均显著改善,便血、脱垂、疼痛症状的缓解率均达88.9%以上。RPH组术后便血和脱垂的症状缓解率均优于M-M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疼痛、瘙痒、溢液等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3年疗效比较(例)

3.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RPH组术后有11例排便时肛门部坠胀疼痛,术后急便感2例,2~4周后缓解;M-M组术后有18例出现肛门疼痛,轻度肛门失禁2例,表现为控制气体、液体能力下降,内衣污粪,术后急便感6例,3~4周后缓解,术后肛门狭窄1例,经扩肛后缓解;RPH组术后肛门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M-M组(P<0.05);两组间急便感、肛门失禁和肛门狭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RPH组13.0%,M-M术组为27.0%,RPH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MM组(P=0.013),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4 两组术后复发情况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本组200例中共复发13例,均为Ⅲ度痔患者。RPH组复发4例,中位复发时间23个月,其中1例再次行外痔切除术,3例予保守治疗;M-M术组复发9例,中位复发时间16个月,其中1例行内痔套扎术,2例行外痔切除术,5例予保守治疗。RPH组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3.3±14.2)分,显著高于M-M组的(82.6± 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4 讨论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方式繁多,各有优缺点。Milligan-Morgan(M-M)术是治疗痔的传统经典手术方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但该术式创面大、出血多、肛垫损伤大,易引起术后疼痛、出血等并发症。自动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是近年来发展的混合痔胶圈套扎新技术,在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胶圈套扎一直是痔疮手术的首选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简便、廉价的诸多优点。

混合痔术后的远期复发率一直备受关注,1999年,Salvati研究分析了45 000例胶圈套扎术,仅1例患者发生感染,经抗炎治疗后痊愈,随访5~15年,症状控制率达80%[3];痔疮套扎术被欧美学者称为真正的微创技术而备受推崇[4];本研究结果显示,RPH组术后便血、脱垂症状明显缓解,且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M-M组,两组间疼痛、瘙痒、溢液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H组术后肛门疼痛的发生率低于M-M组(P<0.05),急便感、肛门失禁和肛门狭窄、感染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H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较M-M组低,满意度则高于M-M组(P<0.05)。两组间远期复发率均较低,说明RPH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微创、满意度较高。

RPH套扎方法可分为痔块基底套扎法和痔上黏膜套扎法。痔块基底套扎法和痔上黏膜套扎法可联合使用,分为串联套扎法和倒三角套扎法。套扎位置一般不宜低于齿状线上1.5cm,否则容易引起术后剧烈疼痛,一般一次治疗套扎不超过6个点,同一个平面不宜超过3个套扎点,一次治疗痔核回缩不理想,可间隔4周以上再次套扎。混合痔RPH术后,由于肛垫上提,多数外痔可上提肛内而无需进一步手术处理。若外痔较大,上提不满意或静脉曲张性外痔,可采用手术切除,剥除时切口不需太大,不要超过齿状线;为防止胶圈滑脱和减少术后出血,在胶圈套扎痔核组织后,可予每个组织球内注射50%葡萄糖加2%利多卡因1:1混匀液0.5mL;注射后使组织球膨胀、发白,防止胶圈滑脱。高渗葡萄糖则有利于组织脱水、血管闭塞,利多卡因也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和坠胀不适[2]。

传统的胶圈套扎借助简单的器械将橡胶圈套扎于痔核基底部,利用胶圈弹性回缩阻断痔血流供应,最终痔块萎缩脱落而治愈。自动痔疮套扎器可以连发,套扎过程自动化、操作简单,可以不用麻醉,门诊单人也可完成治疗,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疼痛轻、耐受良好,并发症少,对直肠肛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影响很小,且可以重复治疗、价格便宜、即使复发也不影响后续的进一步治疗,与传统M-M手术相比,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从治疗混合痔的远期疗效上比较,RPH是一种与M-M同样有效的术式,且更加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肛门功能影响小[6]。此外,RPH也可作为PPH或M-M等方法治疗后疗效不佳的补充治疗;RPH不仅可用于痔疮的微创手术治疗,还可用于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前突、带蒂直肠息肉、直肠血管瘤的治疗[6-7];RPH治疗I~Ⅲ度混合痔优势明显、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2]许瑞云,凌云彪,林楠,等.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6(3):165-166.

[3]Salvati EP.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hemorrhoids:evolution of the office management of hemorrhoids.Dis Colon Rectum,1999,42(8):989-993.

[4]O’Regan PJ.Disposable device and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rubber band ligation of hemorrhoids[J].Dis Colon Rectum,1999,42(11):1509-1510.

[5]耿桂飞,王绍臣,刘伟,等.RPH串联套扎和M-M方法治疗环状脱垂性混合痔的对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858-859.

[6]郭锡泉,曹兵,肖桂玲.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在直肠黏膜脱垂中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2):85-87.

[7]余文芳,白凤全,杨超.RPH在直肠前突治疗中的运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6):373-374.

(收稿:2014-08-29 修回:2014-10-20)

浙江省兰溪市红十字会医院肛肠科(兰溪 321100)

郑卫方,Tel:13606790504;E-mail:2609276435@qq.com

猜你喜欢

套扎术胶圈外痔
有“痔”不在年高,防痔不分老幼
血栓外痔,你的屁股爆过血管吗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体会
耐特种纺纱油剂纺粗号纱用胶圈的研制与应用
胶圈控制机构探究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螺纹连接密封胶圈损伤分析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